[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5 念佛要诀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502
15、念佛要诀
 
“念一句弥陀圣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我们现在天天念佛,时时念佛,不是只念一句佛,还怕什么业不能消、罪不能除呢?所以消业往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我们看破这娑婆世界的一切声、色、货、利、妻、财、子、禄,皆如梦、幻、泡、影,不可得而不去追求、贪恋它,反过来,全心全意地用“心念耳闻”的念佛法来勤勤恳恳地着力念佛,再大的业也不难消亡于无所有之乡了。
 
决不可马马虎虎地口中念念佛号,心里念着娑婆,敷衍了事算数。因为那样行,等于不行。口中念佛而心不转,妄念既不能断,妄心亦不能转,妄习更不能除,行来行去,还在老地方,未曾前进一步,徒然自欺欺人而已!有何益处?我们要行,就要遵照佛祖遗训,如救头燃,至诚恳切地把一句佛号蕴育在心中,念念不忘;要如推重车上山般,极力追顶,一步不可放缓,六字洪名,一字接一字,一句接一句,字字句句,历历分明在心里过;要战战兢兢地把一句万德洪名,当作金刚王宝剑来与我们的妄念、爱根、情见作斗争;更要二六时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果能如是着力用功,既勿求旦夕速效,亦勿妄冀心外有佛来迎,动诸魔事,则一定能从初心念佛散乱纷扰的情况下,渐渐上路,消除妄念,而臻一心不乱。
 
摘自《谈谈往生西方的关键问题》
 
欲真生净土,正不待死后往生。必须现生努力,当下能生,方有把握。《弥陀经》所说之“临命终时”一般皆解作“等到气断死亡的时候”,其实这都是依文解义。如按经的精义来说,盖所谓临命终时者,不是死下来的时候,而是“等到生死命根终断的时候”。什么是生死命根哩?就是我人的颠倒妄想啊!所以《弥陀经》在临命终时接下来就说“心不颠倒,彼佛现前”。当我们用功作观或念佛,用到着力时,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孜孜兀兀,除佛念外,别无他念,这生死命根——妄念,即将终断。到最后忽然根尘脱落,一心不乱,当下即亲见真佛,生到净土了。
 
念佛时,既不能操之过急,追求次数,以免伤气耗血,亦不能疏漏缓慢,让妄念有空可钻;既不可追求一心不乱,以免妄上加妄,更不可认念佛成片为难,畏惧不前。我人果真看破红尘,知一切是幻,毫无系念,定能死心塌地地抓紧一句佛号,着力提持,而不致口念心乱,妄念翻滚不歇。念佛如能像推重车上山一样用力,句句相接,字字分明,虽下下根人亦不怕佛念不能成片,心不开悟!因念佛功夫,不在懂得深奥玄妙的道理,而贵专一。心不外驰,便能一切放下,死心塌地地一心念佛,久久功纯,妄心何患不融,佛性何患不见!故云:下下根人有上上智。盖看破红尘,一切放下,专心念佛,即上上智也。
 
念佛时,非但要观念一致,还要在阿弥陀佛这一佛念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岂不即是禅宗参话头的功夫?及至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力极功纯,豁然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界与下面一大段所描绘的悟后境相,岂不即是禅宗参究豁开本来面目、明心见性的境界?我们现在对一般人不说参究提撕,只说心念耳闻,观念一致,极力追究,功夫纯熟,自能豁然脱落,证入三昧,与禅宗明心见性,完全无二。
 
摘自《略论明心见性》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6 镜影喻
下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4 信愿行三,不可缺一
 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一、认识“解脱体智”的重要性
 大手印浅释 第五讲 结语 六、修行的必要性
 略论明心见性
 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四、修习大手印的要点及有可能出现的几种..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12 心清净,不在数量
 恒河大手印 (第十三讲)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2 莫空说大话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五、大手印三要
 恒河大手印 (第二讲)
 附:佛心中心印品中卷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宋代文字禅的几个问题[栏目:魏道儒教授]
 四十五世 黄龙慧南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面向未来 走向光明[栏目:索达吉堪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八)[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Anuruddha - Foremost in Divine Insight[栏目:Ten 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禅宗与道家(下)[栏目:南怀瑾居士]
 这一生要走哪一条路[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佛教心理学鸟瞰(惟海法师)[栏目:佛教心理学]
 认识自我,离苦得乐[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修行者异常心理调治(节选)[栏目:陈兵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