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悭与舍(佛教故事)
 
{返回 布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47

悭与舍(佛教故事)


   从前,有两个兄弟,父母早亡,家产富饶,以不能孝养双亲为憾!
   
 随着时间的迁流,兄弟二人的意志兴趣大为差异。哥哥好道义,弟弟爱家财,好道义的时常施舍,所以家财日渐损减;而爱财的,施展手腕,作种种经营,所以家财与日俱增。因此,弟弟对哥哥的作风常感不满,一日竟忍不住教训哥哥说道:
   
 “我们不幸父母早亡,父母遗留下的财产给我们,我们做儿子的应该体念父母的慈心,而要加紧努力经营,保持和增加原有的财产,以慰父母在天之灵,这才是为子之道。而你现在不然,一天到晚跟随好些沙门,听受佛经,难道他们会给你衣食钱财吗?你的家一天比一天贫困,财物一天比一天减少,不但对不起已亡的父母,而且还要被邻人耻笑!”
     
 “弟弟!你说的话我都理解,这只是世俗的浅见。你认为保持发扬父母的产业,就是对父母的尽孝,我却不以为然。这只不过你自己得到更多的享受而已,死亡的父母能得到什么利益呢?我却严持五成,勤行十善,供养三宝,并以大道济亲,使其魂神得离苦道而生善趣。渐渐进而得证永恒的解脱,这才是真实的孝道。
   
 “因此,道与俗是相反的,在道的方面认为快乐珍贵的,在俗的方面却认为讨厌鄙贱。你现在的快乐是苦恼的根本,我不愿追求虚幻的快乐,智慧的人所要求的快乐是永恒的,真实的。”
     弟弟听了哥哥的话,觉得自己理穷辞尽,无话回答,然而心中却不服气,含怒的低着头。哥哥知道他一时难悟,便把自己求道的心志说出来。
   弟弟知道哥哥向道之心坚决后,默默含恨地离开了。
   不久,哥哥为专心求道,便舍弃家庭,披衣持钵做了沙门,日夜精进修禅,一言一思都很谨慎,后来,成就了阿罗汉果。
   
 弟弟听了这个消息,不但不欢喜,而且更加恼怒。他一天到晚为家业忙得头昏脑胀,对人生解脱之道毫不注意,结果万贯家财也延长不了有限的生命。真是万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他因为在生时过分的贪欲,而堕落转生为牛。
   
 长得身肥力大的牛,遂被商人买去拉盐。长途的跋涉,不休息的劳苦,身瘦力消了,上坡时气喘嘘嘘,仍被鞭打着,真是惨不忍睹。这时,他的哥哥恰巧路过此地,以道眼观牛,知道是他的弟弟转生的,于是开导他道:
   
 “弟弟!你一生劳苦所得的许多家财产业,如今到了哪里去了?你素来以大道不能增益衣食为无用,以钱财可以满足欲望为至宝。如今大道竟使我解脱轮回,成就圣果,而你以为至宝的钱财,何以不能救你脱离中身而生善趣呢?
   
 说罢,运用神通力使牛认识他本来的生命,牛知后虽不能言,而哀痛悲泣,心知过去为人多行不善,悭贪嫉妒,不信佛法,轻慢圣众,不听哥哥善言,以致今日堕落为牛,懊悔不及。
   
 哥哥知道弟弟心中已发了忏悔自责之念,即向牛主要求买了这头牛,并把和牛的关系告诉他,牛主听了毛骨悚然,无代价地把牛送给他。他就牵着牛到寺中去放生,并替它皈依三宝,教它念佛。不久,牛死了生到忉利天做天人。
   后来,牛主想到因果的生死轮回,也舍弃一切,专心去学道,果然满他所愿,成就了脱离烦恼的圣果。
   把钱财努力集于一身,那钱财并不是属于自己的;把钱财运用于福利社会有益于众生身上,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有其因,必有其果,这有一定的道理。

   摘自《佛教故事》


 


{返回 布施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浅说布施(隆辉)
下一篇:当机者说-布施(雪鸿)
 浅说布施(隆辉)
 不用分文即可行七种布施(会空法师)
 布施度须具备“一切不悭”和“一切施他”两种德相(益西彭措堪布)..
 穷人也能作的七种布施
 佛说不清净布施
 浅谈法布施(果行)
 布施、智慧与解脱(流风)
 圆满布施度唯一以心为主(益西彭措堪布)
 布施的真义
 净空法师谈布施与断贪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九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四)将身心投入修法才能得到法益[栏目:圣者言教]
 惠能和他的佛教思想(李富华)[栏目:禅宗思想研究]
 学佛问答 第三二卷[栏目:学佛问答·净空法师解答]
 自律 共勉[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疯子 Crazy Man[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正分33 佛子当力戒者(3)[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应如何做?[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一休:姑且短暂作一休(姚展雄)[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八)[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