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6 六种根本烦恼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54
6、六种根本烦恼
 
所谓根本烦恼,就是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的根子。它共分为六种,即“贪、嗔、痴、 慢、疑与不正见”。这六种烦恼就是“人我”和“法我”两种我执的根本,也是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 根本。一切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的所有枝叶都是从此而产生的。 “贪嗔痴”三毒前面已 重复讲了许多,这里就不多讲了。“贪嗔痴”三毒是最坏的东西,是伤害法身、断除慧命的罪魁祸 首,所以把它们放在首位。

接下来是“慢、疑、不正见”。这三个烦恼是障道的根本。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先从慢说起。 “慢”是贡高我慢之意。因为慢认为我顶好、顶高,那怎么会无我呢?当然是有我了。既然“有我”, 就障“无我”,就是无我的障碍了。《金刚经》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 菩萨。”只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没有了,都破尽了,才能断人我执,进而破法执,断法我。 人、法皆空,才能了两种生死。而我慢是执着有我,障了无我,生死如何能了呢?

“疑”则不信,故障正信。世间或出世间的一切善法均以信为首。只有信心坚固,才能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做起事来才有力量,才能成就。一切众生皆在六道轮回中枉受生死之苦,而要出这苦海只有相信佛法,虔诚修道,别无他途。所以,净土宗的修行要诀是 “信、愿、行”。 首先要信得真、信得切,才能发愿修行。信仰坚固,发愿才能深广宏大,修行才能精进、勤奋, 才能有所成就。其他宗派无不以信为首。如果疑而不信,以为人活着是有,死了就没有,结果疑 真认妄,追逐贪取虚幻的名利权势、荣华富贵,造业受报,所以 “疑”为害甚大。人们总以为死了 就没有了,殊不知人活着也是没有。因为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都是依他起,本无自体, 本来皆空。说有者,不过是假相,而不是实有。若执为实有,不是痴吗?还有人问:“人死了如有 识神离体,有谁看见过呢?”如果说眼睛看得见的才是有,看不见的是没有,那么,世间上眼睛看 不见的物质多得很,你能说它没有吗?譬如 X 光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分子、原子、中子、质 子、电子等等,人们通过科学实验,逐步观测证明了它们确实存在着,大家还能否定它们的存在, 而说没有吗?所以,不能因我们的眼睛看不见,而否定它的客观存在。我们更须知道,一切作用、 一切功能、一切现象都是从你眼睛看不见的真心——佛性而发起的。如果没有佛性,我们这个身 体犹如木偶,那又怎么谈得上做任何事呢?所以,我们要坚信不疑,佛法是科学的。依照它的方 法去做、去修持,是会得到验证的。念佛证到念佛三昧,参禅参到开悟,修密证入无相悉地,即 能亲自验证到这无相而妙用无边的真性。所以,信为诸善之首、成功之母。反之,疑而不信,你 还肯去做吗?就是勉强去做,也是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地没有力量,绝对谈不上鼓足整个生命的 力量,全身心投入地去做,其结果必然遭致失败,学道也必然一事无成。所以说,“疑”是个恶法, 为害甚大。

“不正见”,就是拨无因果的恶见。《法华经》中所说的十使烦恼,就是五种思惑和五种见惑。 五种思惑为根本烦恼中的贪、嗔、痴、慢、疑。五种见惑即是根本烦恼中的不正见,又分为身见, 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思惑又称为五钝使,见惑又称为五利使。 “钝”者即是难断、难 除之意,就是说贪、嗔、痴、慢、疑是不容易除掉的习障,须不断地历境练心,方能见境不动, 而渐渐地除尽它。“利”者是容易了除的意思。五种见惑属于见地、见解,可用正智判断,所以容 易改正除去。所谓“使”者,就是说这十使烦恼能使众生飘流苦海而不得归家,故名为使。众生受 这十使烦恼的困惑,而造业受报,轮回生死不了。所以,修行必须斩断这六种根本烦恼。

因不正见能障正见故,所以为害甚烈。因此,我们有必要把这五种见惑简略地讲一下。身见 是执著肉身为我,为实有。因其习气深重之故,死后还执着这四大假合的身体不忘,就有了中阴 身。中阴身着境、再入胎,所以生死轮回不了,皆是着身见之故。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在有、 无二边,不是着有,就是着无,总是倒在一边。如活着说有,死了就说没有(断见);人死之后仍为人,马牛羊死后仍为马牛羊(常见)等等。其见解都偏于一边。邪见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谤因果之理。见取见就是对于上述三种不正见,执以为是究竟至极之真理。戒禁取见就是执行或 受持非理的、或外道所修的邪戒,如涂灰、断食等等。

二乘人虽断了贪、嗔、痴,但还有慢、疑与不正见。他们只知人我空,不知法我空;只知无“人 我”之假我,不知有“常乐我净”之真我;他们认为有法可修,有生死可了,这些即是“不正见”。以 为自己断了分段生死,出了三界,成了圣果,而芸芸众生仍是受苦凡夫,即是 “慢”。佛说《法华 经》时,有五千人退席,就是“疑”。所以说,二乘人还没断慢、疑与不正见三种根本烦恼。外道 就更不行了,邪见更深,修行难证真心。这都是根本烦恼作祟之过。所以,要想修行成就,就必 须斩断这六种根本烦恼。
摘自《心经抉隐》

{返回 元音老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7 二十种随烦恼
下一篇: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七章 唯识精义 5 十一善法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三章 见道 4 肉眼见性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九、如实知自心
 人人皆当成佛
 《碧岩录》讲座
 怎样了生死
 大手印浅释 第一讲 大手印三要释义 六、重在实修
 大手印浅释 第四讲 大手印之行 三、依于妄念,调修法身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九章 其他 13 意生身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六章 净宗心要 13 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大手印浅释 第三讲 大手印之定 二、无修之大自然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先把内心里那套「背景」找出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国内和平的前途瞻望与中间调解[栏目:太虚法师]
 独上西楼[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人生就是缘[栏目:方立天教授]
 慈航路途 下篇 堪布格花仁波切 第六章 格花堪布的历代转世化现[栏目:慈航路途]
 福报的由来 十三、郑黑因何不能得福报[栏目:福报的由来]
 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战胜自我[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5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