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直心是道场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14

直心是道场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事奉君主,频繁地谏诤,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频繁地谏诤,就会被疏远。”

  《朱熹集注》:“胡氏曰:事君谏不行,则当去;导友善不纳,则当止。至于烦渎,则言者轻,听者厌矣,是以求荣而反辱,求亲而反疏也。”朱熹引胡氏的话来说明无论对君王,还是对朋友都不要频繁地谏诤。

  这个看法,我们不能认同,这恐怕不是子游的原意。子游是孔子的著名学生,姓言名偃,字子游,吴国人。子游的话既然录入了《论语》,就是代表了孔子的思想。孔子可是坚持正义,从来没有明哲保身的态度。《朱熹集注》只说出了现象,而没有表达好子游的原意。我们做如下的理解,尽管频繁地谏诤会引来自身的祸患,但是君子应当坚持正义,不因为怕招来耻辱,或者被疏远,就放弃正义的主张,即使引来了祸患,我仍旧要坚持正义。因为我是正义的,所以我行我素,我走自己的路,不会看别人的脸色。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般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戴高帽子,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我不能因为随顺世俗就放弃自己的原则,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去说一些违心的话。我说忠言,虽然对方当时不喜欢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明白了道理以后,就会感谢我。魏征谏唐太宗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所以从长远利益来说,说直话的人不会吃亏的。

  魏征多次犯颜直谏,得到长孙皇后的夸奖,说明唐太宗有一个贤妻在身边。但是像唐太宗这样有度量的皇帝,也忍不住魏征屡屡直谏,说得自己没有面子。所以有一次他终于不能忍耐了,回家大声说:“一定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是谁,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羞辱我。”长孙皇后退了下去,穿戴好朝服站立在庭中,太宗很惊奇,怎么在家里也穿起了朝服,问她这是干什么。皇后说:“我听说主上英明臣下就耿直,现在魏征耿直,是因为陛下英明的缘故,我怎么敢不穿戴朝服恭贺陛下呢?”太宗便转怒为喜了。

  从魏征劝谏唐太宗来看,他行的是直心。佛教说“直心是道场”,为什么这样说呢?高僧僧肇对此解释说:“直心者,谓质直无谄,此心乃是万行之本。”禅宗六祖慧能《坛经》将“东山法门”之精髓“一行三昧”用“直心”释之:“一行三昧者,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意思要想日常生活中培养定力,就应该保持直心。

  直心是禅宗用功的方法,也是仁者入世修行的准则。不顾朋友的面子,也不管对方地位有多高,只要对方有错误就多次劝谏,这就是直心。尽管这样会导致上级或者朋友的侮辱和疏远,但是仁者并非为自己求名位,所以他不会谄媚,所以他说话也就质直无谄。魏征就是这种人,修禅的人能够向魏征学习,也就渐渐能够做到直心了。

  仁者必须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也就是直心。直心是什么?就是真诚心。如果没有真诚心,也就不会担忧上司或朋友的错误,更不会屡次劝谏,这种人只会得过且过,明哲保身。因此,有大智慧的人会珍惜向自己提意见的朋友,他知道他对自己是忠诚的,唐太宗就是这样的人,他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如果你身边出现了一个直心的朋友,你应该为此而庆贺。

  论语禅:

  莫行心谄曲,口说法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非佛弟子。


{返回 论语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孔子选女婿
下一篇:游必有方
 好人得病
 鲁国君子与瑚琏
 一念之间
 敢做敢当
 常不轻菩萨
 自度度人
 菩萨的志向
 禅者孔子
 士志于“道”
 平常心是“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猕猴、狮子与秃鹰[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法华特论 第二十六 妙音菩萨来往品---妙音菩萨品[栏目:冯达庵居士]
 335.学士张镃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宗镜录卷第九十二[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入菩萨行论 第四十一讲(第9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相应12经 毗纽经[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八 阿修罗王众——心灵的震动[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宝积经讲记 增长善法的正行[栏目:普献法师]
 皈依问答(四十五):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是如何赞叹法宝的功德的?[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药师如来讲式[栏目:药师佛·论疏钞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