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圣严法师开示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18


  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痛苦。

  人类都有追求温饱、安全、自尊、自由的本能,而这种本能来自于人性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受到严重挫折时,人们往往会有求死的倾向。有些人会因为所求不得而寻死,通常这种人无论追求任何东西,都非常热切、渴望,所以拚了老命去争取,当所求不得、欲求满足不了时,就连生命都不要了。例如,有些人殉情、为情自杀,也有些人因为考不上第一志愿、进不了某一所大学而觉得万念俱灰、颜面尽失,就此了结自己的生命。

  不过,像这样为了求不到爱情、名利或地位而自杀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极端的例子,一般人还不至于如此。可是,如果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或是得不到自己想追求的东西时,大部分的人还是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和挫折,甚至一辈子都受到影响,而变得非常消极,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这辈子已与成功绝缘。因此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无法与人竞争,再也提不起继续奋斗的信心。由此看来,求而不得是非常难以忍受的事。如果自己得不到,而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竞争者、仇敌〉却得到了,那就更难堪、更难以忍受了。

  为了化解求而不得所带来的痛苦,佛教教导我们要少欲知足、清心寡欲,才不会受到本能及欲望的干扰,而走上毁灭之路。所谓“少欲”,就是指对基本生活所需之外的东西,不做非分之想。如果基本的生活所需已经齐备了,就满足于现状,不再做过分的贪求,就是“知足”。

  例如,我们本来只要有一栋房子就够住了,但是有些人为了炫耀财富,就买了好几栋房子来表现自己非常有钱。而保暖的衣服,只要有两三套以备换洗就够穿了,但是有些人却拥有几十套,甚至一整个衣帽间,从上到下都塞满了衣服,这都是因为不懂得知足。

  像这样为了满足一己私欲的贪求,而过分追求个人的享受,就叫做“欲望”。欲望是自私的,会为我们带来烦恼,甚至带来杀身之祸。可是,如果是为众人的利益而努力、为了众人的福利而奉献,就不叫做“欲”,而称为“愿”。愿心是为众人而发的,是清净的,不会带来烦恼的。例如,发愿透过自己的努力奉献,使众人得到快乐、幸福和便利,就是清净的愿心。

  因此,少欲知足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不努力、不争取,也不是失去任何希望。否则,便会误以为行菩萨道和成佛也是一种欲望,于是就不行菩萨道、也不想成佛了。这种观念并不合乎佛法的精神,行菩萨道与成佛并不是“欲”,而是“愿”,而且是许下了很大的悲愿。

  所谓“知足者常乐,少欲者离苦”,我们不但自己要做到少欲知足,以避免“求不得”所带来的痛苦,还要进一步为众人设想,把自己的努力奉献给众人、为众人服务,使众人都能够远离痛苦,得到真正的快乐。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真正的快乐”


{返回 圣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严法师自在法语
下一篇:圣严法师遗言
 探索识界 八识规矩颂讲记
 洞山宗旨
 智彗的花串
 临终瑞相能否就表示解脱了吗?
 维摩经六讲 第三讲《维摩经》与净化人生
 圣严法师《基督教之研究》
 明末佛教研究 第二章 明末的净土教人物及其思想
 维摩经六讲 第四讲《维摩经》与心灵环保
 八正道讲记
 觉察自己的偏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攀登[栏目:达真堪布]
 大智度论卷第三[栏目:龙树菩萨]
 基础佛学问答[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A Paean of Joy - Udana Gatha[栏目:A Manual Of Buddhism]
 从少做起 望远镜[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126.智者全肯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吃素后怎么体质变差[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坛经》中的中国式言说——兼作“中国佛教”新解[栏目:陈坚教授]
 烧身酬债—北齐王子[栏目:文殊菩萨的故事]
 净土法门是谁建立的?[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