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欲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返回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9733

欲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1)

  佛经上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称为欲界,欲界的显著特征就在一个“欲”字上。那么何为欲呢?欲就是生命内在的希求。世界上的一切生命体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欲望。
  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在《柳河东集》中写过一个寓言《蝂传》,揭示了欲望过多,必定会遭受无限苦果的道理:
  蝂形体比蜗牛要小,自己没有壳,是一种天生喜爱背东西的小黑虫子。它在爬行时不管遇到什么东西,如吃剩下的食物或沙粒、草叶等杂物,总是抓取过来放在背上,继续前行。于是,东西愈压愈重,即使非常疲惫它也不会放弃。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有时候背上的东西太重,越积越沉疲劳到了极点,也不肯放下,两只后腿就搂着背上的东西,走路时一摇一晃的,累得半死。
  有一天,它在爬行的路上发现了蜗牛的壳,觉得可以用来作为自己的房子,以后不用担心风吹日晒了,就背在了背上。
  爬了没多远,又发现一个更大更漂亮的蜗牛壳,又舍不得丢下原来的,怎么办呢?就两个一块背着。但两个又不好背,就用了很多唾液、鼻涕、眼泪黏合在了一起,继续走路。没走出多远,又看到一个更好的,又舍不得喜新厌旧,于是又用眼泪、唾液将它黏合在一起,继续前进,如此一来它被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有人见它如此辛苦的样子,心生怜悯,就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跌倒,最后摔死在地上。
  无独有偶,在泰国有“压死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故事,身大力不亏的大象过去是泰国运输的主要工具,它力大无穷,背负千斤而轻松自如,给它驮物时常常一开始成百上千斤它不在乎,只要未到它的生理极限,它就能释放压力,也就是它有休息的机会,能健康长寿地活下去。但一旦它已经不堪重负,驮物超过了它可以承受的压力极限的临界点,这个时候只要在它身上再放一根稻草都有可能使这个庞然大物轰然倒地而死亡。
  人是万物之灵,按理说,不会犯下像蝜蝂这类低等动物所犯的错误,但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扮演着蝜蝂的悲剧角色,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每个人从出生起,从赤身**,从一无所有,从不知自己姓甚名谁,就开始了加法的人生,各式各样的东西、各式各样的名号开始添缀我们的生命。似乎身上拥有的东西越多,就越富有、越幸福,到头来呢,却把自己弄得不堪重负、身心俱疲。
  人们常说“贪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心永远不能满足,贪心太重,就像蛇一样,想把一头大象吞掉。想想蛇吞象的样子,会是一种什么感受——咽不进,吐不出,要多别扭有多别扭。什么都想要,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一辈子将自身置于忙忙碌碌、患得患失之中。这样活着,未免太累!
  有一个居住在穷乡僻壤间的农夫,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平淡的生活,虽然日子不算富裕,但却过得逍遥自在。
  有一天,他在地头劳作时偶然挖到一个价值连城的金罗汉,发了大财,乡亲们都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他当然十分得意。可是过了不久,这个农夫却变得郁郁寡欢,整天心事重重,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原来,他总是担心有人觊觎他的宝贝,睡觉时也把它抱在怀里。而且,他还想:“罗汉应该是十八尊,我只挖到一尊,还有十七尊不知在什么地方?要是那十七尊罗汉也能归我所有,那该多好啊!”

欲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2)

  在没有得到金罗汉时,这个农夫虽不富有,但过得悠闲自得,其乐融融。可是在挖到金罗汉后,如获至宝的他反倒吃饭没胃口、睡觉也不安稳了,生活也没有以前快乐了。这就是欲望膨胀造成的痛苦。
  现在有很多人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悲剧,似乎以往任何时候都没有像今天的人们这样物欲膨胀。他们并不因为丰富的物质环境而感到满足,而是处在不断向外的追求中,要豪宅、要名车、要穿金戴银、要年入百万,权位高点再高点,俸禄多点再多点,事业更盛,爱情更美,家产更厚,加,加,加……贪得无厌、永不满足。这些无尽的欲望就像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一点点吞噬着人们的心灵,旧的欲望填满了紧接着新的欲望又产生了,直到有一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吃尽苦头,以致为此而锒铛入狱或累死在追求“物”的病床上。这正是现代人觉得生活不幸福的原因所在。
  欲望强的人表现之一就在于拥有强烈的占有欲。欲壑难填的人,总是忘记自己已经拥有的,而去追求未有的:挤公交太累了,还是打的省事;开QQ车太没档次了,明儿换辆宝马;台式电脑太笨重,还是换个笔记本电脑好;有了点小钱,给家里的电视更新换代,最好还是大屏幕液晶的……总之,不管别人有没有,我得有。如果一个人拥有过多的欲望,就会贪心地去攫取、占有和掠夺,一旦不能随心所愿,就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欲望过多,痛苦也越多,当不堪重负、心力交瘁时,就有可能会在怅惘、愤懑和失落中沉沦下去。
  欲望强的人除了占有,还爱慕虚荣,喜欢比较攀比。豪华红白喜事生日宴,企业举债买车充门面,看着人家红火闹“红眼”……如今虚荣攀比成了“社会病”。为面子,为炫富,怕人瞧不起,怕人说闲话,总要挖空心思把自己打扮得风风光光:你一个月挣五千,我得挣一万,我得比你有本事;你烤田,我就得开阿尔法,我胰你显得有身份;你结婚花十万,我就得花二十万,不能让人家说小气;房子你买两室两厅的,我得买三室的,我不能落后于你……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消费水平经常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自己的购买或者支付能力,把自己弄得负债累累,家里天天开战,还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被浪费。
  盲目攀比、比较的社会风气又会导致激烈的竞争。竞争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潜在的力量,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严酷的竞争又使人们不得不活得更累、更辛苦。例如为权者费尽心机弄了个科长的位子,往往会想如何再高攀一层,从无名小卒一直竞争到副职到正职……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上蹿下跳,左请右送,前遮后挡,绞尽脑汁让自己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在这个过程中他是痛苦的!
  人们不断地占有、攀比、竞争,无非是想过上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有得必有失。你可能财富得到了,事业得到了,名声得到了,享乐得到了,但轻松的心态却失去了,相应的自由也失去了,甚至于最后孜孜求得的幸福也失去了。


{返回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忍辱也是一种修行
下一篇:心宽是福
 吃苦当成吃补
 欢喜助人圆满人生
 没必要看轻自己
 心宽是福
 欲望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凡事看两面
 日日是好日
 憎恨别人于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消业障 出家获新生(释德文)[栏目:出家因缘]
 治家有法,子成大儒[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后记:慈心的力量[栏目:德宝法师]
 从印度佛教全貌了解原始佛教[栏目:水野弘元]
 人之常情[栏目:情:日本妙语和尚佛理随想集·高田好胤]
 父死,子死,孙死[栏目: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
 是不是看到食物都能念变食真言?[栏目:布施供养·净空法师问答]
 一三三、伟大的胎教[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白绫灰泥变成琉璃[栏目:舍利瑞应篇]
 法王为祈雨撰写的烟供文--烟供天戏[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