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返回 如实生活如是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55

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孙:其实大人是很容易遗忘的。他们做孩子时,可能也是淘气的、不规矩的、不喜欢被逼着做这做那的。但到了他们做父母,又觉得有这种责任做这些。我记得一次饭桌上您曾说:周老师总是担心孩子会学坏,但是我小时候比他们坏多了,现在不是也挺好的。

林:父母也许不见得是遗忘,只是内在的驱策力太大。我们自己生命中残留着一些梦想,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达成,自然就转嫁给孩子,还找出许多孩子不得不学的伟大理由。人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得敢面对自己的残缺。我们前面谈到当代艺术家为什么狂妄,就因为他都是展示别人的幽微而不面对自己。家长也是一样,要求的大都是自己没能达到的。有一个笑话值得玩味:一位老师骂学生,“如果是某某人,人家在你这个年纪早就知道用功读书了。”那学生回应得好:“老师,像你这个年岁,拿破仑早已征服欧洲了。”当我们以自己作为孩子的参照系时,首先也要能观照到自己的局限与幽微。用自己达到或甚至达不到的标准要求孩子,在许多时候甚至是不道德的。

孙:但要真正对孩子放得下,也还是需要承受一些压力的。

林:压力要看你怎么看。什么都返回生命自身来看,有些压力就是假相。你说我对孩子标准宽松,其实跟禅有关。我不是跟你讲过吗?习禅数十年,在四十岁后,我眼里,世界上就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当你回到这个本质来看待事物时,我们很会容易超越那些表相上的好与坏。再谈谈这句话与孩子教育的关系。前面说过,就是一个外相上与你极不同的人,你也不会直接肤浅地认为他就是坏人,相反地,看来意见、观点、性情都与你相投的,你也不会径直地以为他就是个好人。四十岁后,人要有洞穿外观差别相、直接掌握本质的能力,到这时,你的孩子表现得跟你想的不一样时,你也不会就以为他不好。了解本质,一般现象上的好坏标准就容易超越。佛家讲因缘的不可测,我们如果不首先看到这一点,后天再怎么努力塑造孩子,最后都会发现是枉费心机。当然,佛家也不是一个宿命论者,他从来认为,任何时候新的要件加进去都会改变后来的命运,所以人才有所谓的堕落与超越。但在这里必须是先天的禀赋加上后天的因缘,把其中任何一面放大,都不符合佛理。


{返回 如实生活如是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拒绝长大与童心未泯有何区别?
下一篇:孩子不需要全副盔甲应对社会
 照见自己残缺,才不会为难孩子
 有应对才有意义,金钱一样有它的价值递减效应
 孤独是一种美感
 痛苦的人才学佛?
 位子摆对了,人家才看得对
 纯粹的异性友谊,是否是我们的妄想?
 没有理财智慧,不代表没有生命智慧
 真的是年轻时代爽透,老了才不留遗憾?照样有遗憾
 如实生活如是禅 自序 把心放下,随处安然
 孩子有他自己的生命地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药师佛祛邪祟[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环境保护:佛教的自觉认知与践行事迹(陈建勤)[栏目:佛教与环保]
 坚持了一段时间吃素,突然有次忘了,吃了荤,怎么办?[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实践——以妙心寺为例(下)[栏目:传道法师]
 什么是佛学(1)[栏目:量子佛学]
 守信一生[栏目:日常的佛心]
 Classification of Karma[栏目:The Theory of Karma]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0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学佛所需的长远心,比种常春藤还长远[栏目:和佛陀赏花去]
 有位老居士求往生的问题![栏目:助念往生·净空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