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3课 从探索兴趣开始发展自我,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8

第3课

  从探索兴趣开始发展自我,

  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现代年轻人成长的环境,比起上一辈的人,要好得太多,拥有的资源,也丰富很多。但是,如果没有真正善用这些条件,及早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会活得更辛苦、更茫然。常看见忙碌的父母,把小孩子送去学各种才艺,包括:钢琴、小提琴、舞蹈、歌唱、心算、作文、运动……孩子学得太杂了,反而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知识和能力也没有办法提升到比较高的层次,往往学到一半就放弃了。父母很痛心,但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挫折。

  发展自我,还是要回归自己本身,不应该由父母决定孩子要学什么,而是要看这个孩子真正适合什么,父母只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环境,让他有机会自由接触很多不同的事物,从旁观察、协助,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推他一把,而不是主导孩子的兴趣发展,看别人学什么,就逼自己的孩子去学,无异于揠苗助长,反而有反效果。

  十三岁在狼山出家的圣严法师,除了研读佛经、四书五经之外,对古典文学也涉猎很深。因为当时所住的房间里有从前老和尚留下的许多古籍,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老残游记》等,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后来在上海赶经忏那段期间,路上有很多旧书摊,有空时也会在小书摊里找这些小说来看。进了佛学院开始阅读很多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心理学和小说都有,在接触《茶花女》、《少年维特的烦恼》这些文学的时候,不但锻炼了他阅读及写作的功力,也因此而在小说中发现万丈红尘如深渊,不能陷进去,必须以修行来跳脱。

  由此可见,阅读对认识自我及发展自我,有巨大的影响。很多现代父母担心孩子文字表达能力很差,不太会写作文。学者专家的建议都是说:“多多阅读,就能培养作文的能力。”但比较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本身就不爱看书,没有提供孩子阅读的环境及动机,硬要逼着孩子写作,有如缘木求鱼。

  回想起来,我的阅读和写作经验,承传自我的父亲。他很喜欢看书,我姊姊常常吵着要买书,我一有空就去书架翻翻爸爸跟姊姊的书,所以不知不觉中也变得爱看书。虽然,青少年时期,我并没有把“创作”当成我毕生的职志,但显然是有迹可循。

  博览经典书籍,很自然地就会有感而发,产生创作的动力。虽然,在网络和部落格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人都可以透过文字及影音,分享自己的见闻,甚至成为出版市场闪亮的明星作家。但回头看看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最单纯、而且最重要的目的,并不一定是要培养创作的才华,而是藉此更深入地观照自己、探索生命。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4课 接受天生的限制,改进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自信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课 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但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具足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1课 要尽力和自己建立最亲密的关系,有自信就不会..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8课 要解决欠缺安全感的问题,不是仰赖更多的亲密..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3课 唯有慈悲,才能解决因为爱而引起的冲突..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0课 爱不一定要有相对的回馈;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课 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但也需要天时、..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6课 真正的“看破”,并非彻底失望;而是体认世事..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6课 以发展自我为目的,就能把“吃苦”当做“进补”..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4课 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领受圣严法师的智慧,分享法喜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5课 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安乐集 1 卷上之一[栏目:安乐集·白话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十九)[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探究禅宗思想溯源的几个问题(果利)[栏目:禅宗文集]
 学习中国佛学院的办学经验做好西园寺的佛教教育[栏目:韩廷杰教授]
 第八章 修观的五清净 第四节:道非道智见清净 第二项:思维三相[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四、破随眠为不相应执[栏目:韩镜清教授]
 暴风眼中有平安—SARS后的心灵对话 抗SARS心路历程分享[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密教中的香[栏目:烧香]
 佛教为什么不用武力建立政权?[栏目:雪漠]
 第二篇 安心就能安世界 - 生活中的修炼[栏目:是非要温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