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6课 以发展自我为目的,就能把“吃苦”当做“进补”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68

第6课

  以发展自我为目的,

  就能把“吃苦”当做“进补”

  发现自我,可喜可贺。但是,从发现自我,到完成自我,又是漫长的道路。如何坚定自己的梦想,不轻易改变?

  站在传统的观念,总会说:“愿意吃苦,把苦当补,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发现问题还是应该回到“适性”这个部分。一件事情究竟是“苦”、还是“补”,其实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如果,自己心甘情愿,再怎么“苦”、都会是“补”!举个最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对不喜爱吃蔬菜的孩童而言,吃菠菜绝对是吃“苦”,但是,对需要瞬间增加体力的大力水手而言,吃菠菜绝对是吃“补”。 圣严法师在青少年时期,就对自己有这样的体认。很多人觉得住进佛寺,吃斋拜佛,还要帮师父洒扫庭院、清理卫生、煮饭烧水……应该很苦吧。但是,在此之前,他吃过别的苦,了解自己的限制在哪里,相较之下,觉得上述这些事,比起和父兄拿着槌子、铲子下田做苦工,实在是幸福太多了。

  在正式进入这个把“吃苦”当做“进补”的流程之前,有个不可忽略的前提,就是知道这些经历都是为了要发展自我,而不是基于自我享乐的立场去想。所以,做父母的人,不要怕孩子吃苦、舍不得孩子受罪,应该引导孩子去思考,如何发展自我,眼前所要经历的是“苦”或是“补”,其实都没有那么绝对,也不需要弄得很清楚,只要努力去做就对了,自然会有收获。

  我的父母亲对教养子女采取比较放任的态度,并不硬性规定你只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看你喜欢做什么,就是让你自己去发展。记得五岁那年,我从台北迁居到台中。因为爸爸年轻时在大陆学的是园艺,到台湾后做些不相关的职务,最后转换工作到农林厅当公务员,他很快乐。全家跟着去了乡下,每天放学都是在喂鸭子、喂鸡,帮忙做些家事,虽然当时公务员的待遇很低,家里也比较穷苦一点,但活得很自在,而且从帮忙家事当中学会付出、学会负责。

  相较来看,我做这点小事并不稀奇。圣严法师从有记忆开始,就必须要帮着父母种田、看羊喂猪、照顾家庭,尽管他是家中排行最小的一个,并不会恃宠而骄,由于哥哥、姊姊年纪都比较大,相差五、六岁,所以也都会指使他做事。因此,要建议父母让孩子多吃点苦、多磨练,将来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比较不怕吃苦,不会碰到困难就退缩。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7课 立定志向之后,就要坚定信念,绝不退转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5课 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鸭也有变成大鸭的可能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圣严法师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一、认识自我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2课 学会慈悲,松开心中的防线,拆除心中的城墙,..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7课 教养子女之前,父母应该先教养自己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祝福,永不止息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5课 善用“爱的减法”,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8课 志向愈大,挫折和诱惑就相对地变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9课 承担责任,完成使命,并非好大喜功,而是要分享..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5课 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赵朴初遗偈》的佛教境界——纪念赵朴初逝世5周年[栏目:杨笑天教授]
 佛教养生观 七、比丘尼的修行与养生[栏目:佛教与养生]
 No Ajahn Chah《057》[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当代台湾佛教政教关系的再检讨(林蓉芝)[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重订化仪实践教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福慧滋长]
 学佛的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孝顺难为矣[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既是悲心也是责任心[栏目:万行法语]
 微生物属于众生吗?杀灭微生物是不是杀生?[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