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放下觉受的标签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07

放下觉受的标签

信心增上时,法执重感性。

偏执到极端,错觉成幻境。

正慧斩虚妄,无执亦无惊。

时时当警觉,护持身与心。

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

当你的信心与日俱增的时候,你的修行状态就会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你又会产生另外一种执著,对法的执著。这是一种非常感性的东西,不够虔诚的人还不会产生这种执著。但是,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生起执著便不是一件好事。

比如,有些人会说他们看到了本尊,看到了很多光,看到了佛,等等。这些感性的东西很难从逻辑上解释,它们都可能是法执所致。或许是因为他非常偏执或者对法相当执著,而且紧张到了极致。这时,他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他的气脉明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于是便出现了幻境。对所有幻境,无论内容如何,好还是不好,你都不要执著。如果执著幻境,你就会认假成真、执幻为实,进而可能入魔。

你要牢牢记住,修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调伏你不听管束的心。因此,不管什么样的觉受、什么样的神通、什么样的境界,都不会比你的平常心更加重要,也不会比你的智慧是否有所增长更加重要。当你想知道自己修行状态如何的时候,就观察自己的心,看看贪、嗔、痴、慢、妒是不是少了一点,对世界的爱是不是多了一点,心量是不是更大了。换句话来说,在修行的路上,只要是跟心性无关的东西,都是一些附加作用。你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也无须因此而惶恐不安。你只需把它当成路人,放宽心,静静观察,渐渐平复你的狂喜、不安或散逸的心。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任何殊胜觉受都是标签,你并不需要标签,你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坦然、寂静、清明的心。

那么,假如出现了幻境,又该如何抽身呢?这时,你要提起正念,用你的智慧之剑来斩断虚妄。对此,禅宗老说,佛来也杀,魔来也杀。正慧自然会把虚妄之境斩断的,所以你不要执著、不要惊喜,也不要害怕。你要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只是一种幻境而已。同时,你要养成时时保持警觉的习惯。适度的警觉是你最好的防护雷达,只要你用好它,就能护持好你的身心。

不过,你在明白一切都是幻境的同时,也要提防自己陷入一种消极的虚无主义状态。虚无主义,是一种偏空的态度,它跟执幻为实相对,都是有失偏颇的。你知道,什么东西过了度都不好。就像我们所说的警觉。你时常要生起警觉,但又要注意不能过度警觉破坏真心的本体,所以说,要做好一件事情,掌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度”,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道。至于具体什么才是中道,你就必须在修行与生活的过程中自己慢慢去摸索,去调整了。

边见,是指极端化的观点,也就是非黑即白;而中道,则是其间的灰。黑里面要加入多少白,才能调制出最悦目的灰,这就需要你一点点去调试了。

在修行中,“避免陷边径,中道通圣城”。你既不能执著于“有”,也不能执著于“空”,否则就会陷入边见。陷入边见会产生什么样的危险呢?执著于空,你就会陷入顽空、无记,变得不辨是非,进入一种无知的状态;执著于有,把一切虚幻无常的事物都看做恒常的存在,你就会产生诸多执著、贪欲,生起无穷烦恼。

所以,你一定要实践中道,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执著必无解脱
下一篇:没有对立的世界
 洞悉生命和觉悟的本质
 戒律是阻挡邪风的墙
 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
 用智慧之剑斩断烦恼的纠缠
 菩提心和功德
 朗然真心,与你常在
 你是否冷落了你的灵魂?
 无死的金刚心
 让善行改变你的心灵
 出离红尘,追寻人生的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菩萨行论 第三十讲(第7~8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梦中梦因果问答 74 为什么父亲会患病了很久,什么业力逼父亲不肯去看医[栏目:梦中梦因果问答-泰国高僧]
 唯识三字经释论 四、唯识三字经讲录(十一)三自性[栏目:唯识三字经释论]
 幽鸣五则(路智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第十一 希望品[栏目:增支部二集]
 对师父起念,该如何忏悔清净?[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上士道 四摄法[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浅释]
 谦虚、礼让、共识[栏目:白云禅师]
 怀业时语讲记(二)教诫断除舍法、修持有缘本尊法、净观一切佛教宗派[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答王寂照问(六则)[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