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婆罗门的四个人生阶段
 
{返回 无死的金刚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17
第22章:婆罗门的四个人生阶段(3)
 
我问,在佛教修炼中,也有行为瑜伽和智慧瑜伽,比如下士道的离恶趋善,无疑也是行为瑜伽的一种;而智慧瑜伽更是佛教修炼的擅长。那么,为什么佛教在尼泊尔和印度的生命力比不上婆罗门教呢?
 
司卡史德说,原因很多,一言难尽。不过,我想,婆罗门教的某种文化传统,是原因之一。在婆罗门的一生中,一般有四个阶段:
 
婆罗门的第一个人生阶段是梵行期,也就是学习宗教经典和宗教理论阶段。这一阶段以学习各种宗教礼仪和吠陀经文为主。
 
婆罗门的第二个人生阶段是家住期,要结婚、生子、承担世俗责任。婆罗门认为,虽然个人的解脱至为重要,但要是一个人不留下子孙,不能定期地祭祀祖先,是不道德的。虽然在家住期里,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有世俗行为,但婆罗门法规规定了许多必须遵守的祭祀礼仪。按照印度传统的说法,每个人的家中有五个容易产生罪恶的地方,因为容易杀生而被称为五个屠场,它们是火炉、磨石、扫帚、水桶和杵臼。为了消除使用五个屠场带来的罪恶,婆罗门每天要进行日常的五种祭祀。给梵天的祭祀便是学习经典和教化众生;给祖先的献祭便是食物和水;献给诸神的祭品便是烧熟的食物;献给善神和邪灵的祭物就是各种巴利供品;献给人类的供品便是对客人的善意。这样,便将日常生活跟宗教礼仪合二为一了。所以,婆罗门教的宗教礼仪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它的生命力十分顽强的原因之一。
 
婆罗门的第三个人生阶段是林栖期,也即隐居阶段。当一个婆罗门发现自己头发花白,满面皱纹,并抱上了孙子的时候,他便会结束家居期,进入隐居期。这时,他必须放弃对世俗生活的所有贪恋,不再享受优裕的生活。他会把妻子托付给儿子抚养,或是索性带着妻子进入森林。他放弃了所有世俗的用具,伴随他的只有祭祀用物和宗教用品。他不能接受供养,必须穿兽皮和破衣。他的日常生活除了继续进行以前的五大献祭外,还要诵读经典,培养慈悲心,进行各种禅定训练,等等。
 
婆罗门的第四个人生阶段是遁世期,即行乞圣僧阶段。当一个婆罗门在隐居阶段里完成了诸多的修炼,真正地远离了世俗,就不再进行那些具相的祭祀礼仪了。此时,他可以熄灭眼前那有形的圣火了,因为真正的圣火已经根植于他的心中了。他也不再诵读经文,因为经文同样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他已摆脱了世俗最后的束缚接近了解脱。这时的一切,都要凭借沉思和冥想。他可能会孤独地云游天下,他不再贪恋哪一片林地,所有的树木都是他栖身的茅屋,他已放下了万缘,已不再有对生的贪恋,也不会再有对死的恐惧。他像等待命运的约定一样,坦然地等待那个非来不可的东西。凭借智慧的修炼,他可能认知了事物永恒的本质,也可能洞悉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对红尘的依恋已化为对梵的依恋,并渐渐跟梵合二为一。

{返回 无死的金刚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终极的虔信
下一篇:无死的金刚心 第22章 证悟本源的智慧
 无死的金刚心 第16章 可怖的疯象
 无死的金刚心 第9章 远去的落花
 无死的金刚心 第15章 飞来的大火
 无死的金刚心 第28章 奶格玛的坛城
 无死的金刚心 第13章 三十枚银币
 无死的金刚心 第21章 智慧空行母
 无死的金刚心 第3章 遥远的奶格玛
 无死的金刚心 第28章 五大金刚的赐予
 无死的金刚心 第6章 致莎尔娃蒂
 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傻子的油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站在佛像前[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光明起处尘念空——如何做到‘念而不念’、‘观而不观’[栏目:首愚法师]
 温州司马家室亲属一日之中造药师像七躯感应[栏目:药师佛感应录]
 《入菩萨行论》第52课[栏目:入行论讲记·生西法师]
 差别平等[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九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浙江寺院文化概述(张嘉梁)[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四[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44 正确认识神秘主义现象[栏目:本性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