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专注而享受的做事也是修行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35

专注而享受的做事也是修行

有的人修行的时候心里一片宁静,一旦投入工作,开始与别人相处,便时时计较自己是不是吃了亏,是不是受了委屈,于是又开始生气、嫉妒、贪婪等等。这就是忘记了自己修行的目的。在行、住、坐、卧间都安住于真心,保持安然,将所有的贪嗔痴与苦乐都融入觉性当中,这不仅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目的,这就是解脱。

行走和安住的时候都要安然,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安然。

“安然”的意思是保持宁静自在,守住妙明真心,不要丢失妙明真心,不要被世界上纷繁的万物把你的心引走,也不要被世界上虚幻的假象所迷惑。妙明心就是你的真心。

无论是行、住、坐、卧都要安住于妙明真心之中,守住你的自性光明,守住你的那种觉性,把贪婪、愚痴、仇恨和苦乐全部融入自性光明和觉性之中。同时,用这种觉性慢慢地消解你的分别心,消除你的烦恼与习气。

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谈过如何在生活中修炼:当一个人工作非常忙的时候,他就会经常忘记修炼。我告诉他:

“当心中杂念纷飞时,你只要守住当下的觉性,把你的觉悟之心用于你眼前正在做的事情。具体说,要用眼睛看着这件事,用耳朵聆听这件事情,鼻子好像也嗅到了这件事的气息,舌头仿佛也尝到了这件事的气味,身体更是触到了这件事。

当眼、耳、鼻、舌、身、意都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情时,你就等于守住了妙明之心。把真心作用于眼前所做的事情,这种专注就是最好的修炼。这时候,你也可能忘记观想,可能忘记根本师,但是你所守住的妙明之心就是根本师。”

所以,我常说,要“永远觉醒清明于当下,触目随缘,快乐无忧,督摄六根,心无旁骛。做事如彩笔描空,描时专注,描后放下。空中心中皆了无牵挂。”这就是对上面这段话最好的注解。

有的人把修行和生活分得很清楚,修行的时候心里一片宁静,一旦投入工作,开始与别人相处,便时时计较自己是不是吃了亏,是不是受了委屈,于是又开始生气、嫉妒、贪婪等等。这就是忘记了自己修行的目的。

在行、住、坐、卧间都安住于真心,保持安然,将所有的贪嗔痴与苦乐都融入觉性当中,这不仅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目的,这就是解脱。所谓的“解脱”,就是去除执著,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与痛苦,达到心灵上的绝对自由。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牢记修行的目的,并常常以此提醒自己。在所有的生命时空中,无论长短,你都要专注于目前在做的事情,都要安住于当下,认知你的本来之心,认知你的空性,不要把它丢掉,守住妙明之心。你要记住那种清凉明白、空空荡荡、明明朗朗、快快乐乐的智慧光明,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要丢了这种觉性。做饭时不要丢掉,工作时不要丢掉,走路时不要丢掉,甚至睡觉时也不要丢掉。

要记住,并不是在念经或在座上修的时候,你才能保任那种感觉,到不念经的时候就把它丢掉。你应该在二十四个小时里都忆持和保任那种觉受,守住那种觉受。就算是偶尔忘记了,一旦想起来,你也要赶紧回到那份觉悟之中。日积月累,经年累月,让它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为空气一样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打坐也罢,观想也罢,念佛也罢,都应始终不离那种觉受,守住自己的真心,守住那种没有任何杂念,没有任何烦恼,只有一种快乐、安详、宁静、明白的清凉觉受。现在你守住了它,过一段时间还能守住它,无数个“现在”或“当下”都能守住它的时候,你就可能一辈子都能守住它。因为所有的生命时空,都是由一个个“当下”构成的。只有在每一个“当下”都能守住那种明白的觉性,才算将功夫打成了一片。只有这样的修行,才算是成功的修行。

不过,这个时候你仍然要在放松与警觉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既不能让心流于散乱,也不要紧紧地抓住不放。换句话说,就是既要保持那种放松、空空荡荡的觉受,远离杂念,也要保持觉性与清醒,保任真心。

很多修行人在坐禅时,习惯于狠狠压制住自己的妄念,以为这就是远离了妄心。他们总要“擒住”这个心,就是守住心不放松。但是这样一来,他的妄念就会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这就好像把一个皮球压到水里,虽然它暂时在水面上消失了,但你一松手,它马上就会弹出来了。

所以,一定不要放纵心,同时也不要紧紧抓住心。这种感觉就好像扯皮筯,如果扯得太紧它就会断,扯得太松又没有力。所以只有扯到一定份量,让它不松也不紧,不断也不弯。无论观想也罢,念佛也罢,都应该是这种状态,要松弛有度。

现在,有些人在做一件事情时,总会事先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某个假想的状态,并且非常执著地希望自己可以达到它,然后,他的那种执著就会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其实,让他疲惫不堪的,不是他所做的那个事情本身,而是他心中的那份执著和紧张。

有位作家在写一部小说时,觉得自己付出了生命在写,到最后他就真的付出了生命。但让他付出生命的,并不是那部小说本身,而是他紧张的心。事实上,假如他安住于明空状态,以宽坦任运、享受生活及生命的心态去写作,完全可以体会到一种快乐和宁静,也就不会被自己制造的那种悲壮和紧张压垮。会做事的人,即使真的做了许多事,也只是在享受生命,他不会被一种紧张带来的压力压垮自己。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像那个作家一样,把很多东西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比如说金钱、地位、权力、名誉,甚至宁愿为此赔上自己的健康,这种心理会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到最后他就会变得疲惫不堪,身心憔悴。如果有一天,他发现别人谈到他的“痛苦”时,显得非常淡然,就像在谈论空中飘过的羽毛一样,他便觉得那个人不重视自己。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向都是举重若轻的,他做任何事情时,都是从容而淡然的。哪怕他拥有整个世界,也不觉得这值得骄傲;哪怕他做了天大的善事,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他不执著于眼前的一切,也不执著所谓的结果,他只是专注地享受他的生命,享受他的工作,享受当下的那份快乐,享受整个生命的过程,根本不去在乎自己究竟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舍弃了什么。

其实,无论你抱着怎么样的心态去做事,能够做到的,也只是付出千分之千的专注,以及宝贵的生命时间。但是,不同的心态决定了这个做事和燃烧生命的过程,到底是苦还是乐。而我们修行,就是为了有生之年可以离苦得乐。

--选自《让心属于你自己》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
下一篇:不要执著,但要精进
 世界是个巨大的梦幻
 “念佛往生”的误区
 以警觉对治无记与昏沉
 冷漠的时代
 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
 文学的精神
 因缘的波光中藏着解脱的秘密
 仪轨的修习
 明白人生如梦,善待自己与他人
 没有行为,所有的心都没有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四九)[栏目:杂阿含经]
 屠夫谢罪[栏目:禅是一枝花]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三)[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在打坐中无法进入喜觉知、乐觉知,是否一直观呼吸就好?[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Rev.Suzukis talk[栏目:Shunryu Suzuki]
 集福与空性[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生死涅槃自缚自脱说[栏目:明真法师]
 佛识慧集 <五四>摩阿梵等[栏目:佛识慧集]
 依佛教的讲法,有钱人是过去生做好事的结果而穷人或残障人士是过去生有所亏欠,这是不是佛教看不起穷人与残..[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我的不同[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