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观止
 
{返回 继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2

观止

继程法师

初修禅定或止观法门者,皆需调和身姿及呼吸,以数呼吸则为数息观,随呼吸而凝住心念则为随息。这些方法对散心者或妄念多者,是为止心之良方。

禅修法门,粗到细,浅至深,有其程序与系统,这是一般禅定方法的指导。基本上,此禅定法门之秩序及系统,不论是以何种思想入门,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尤其是初机的部份。

初修禅定或止观法门者,皆需调和身姿及呼吸,而应用呼吸之观及数作为调心法者,颇为一般,亦为观呼吸法之应用,如以数数呼吸则为数息观,如随呼吸而凝住心念则为随息。这些方法皆为具体而实用的,尤其对散心者或妄念多者,是为止心之良也。

当心调得越细越深,具体而易明白、易受持的情况便会渐渐的改变,心念越细则越不易捉摸,此时用粗念的数息乃至随息已不能调心。若息细至难以专注,但可提“息门”(即息之进出处)安止心念,而凝住,但此时此专注的一点便颇有“抽象”之感,或只能是感觉上有,而具体上不易说明为何处。

一般上息调至细而不易觉察时,调心功夫应已从外尘、粗的根身感觉等脱落,而只于较细的心念在刹那生灭中去凝住,故若说心所止之点为身上之某一部位,实不易指得出是那一处。故只需凝住而使心安止,渐渐的安住而稳定、等持、深细。

方法用至此而不知再接下去用功者,皆因此时其心念不再有具体可攀之缘以凝集。若刚抵此境界,会有空虚无奈之感,故往往会再动粗念而回到数息,随息之有缘可攀之功夫上。但功夫已上路者则会继续上下进出的来回,渐渐的心也可以凝止了。而因功夫已稳定则充实之感渐强,定力加深,心念止而清晰。若能安住持续,进入深定亦非难事。但至此而仍为止或定之功夫。若止于此而观慧未发,尚非佛法禅修之目的。还需再进一步!


{返回 继程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想
下一篇:文化使命
 慧心
 生死心
 水果供品
 观想
 学佛
 外在与内涵
 学佛
 生命
 建一座佛堂在心中
 熏习净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5.引理:法界无有绝对独立的局部[栏目:赵跃辰居士]
 22 不要有得失的心[栏目:本性法师]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50~59)[栏目:傅味琴居士]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上 6[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老实念佛制心一处[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百丈怀海大师的心性思想(徐文明)[栏目:心性思想研究]
 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栏目:千江映月·星云说偈]
 131.对月论禅皆大笑 Discussing Chan in terms of the moon: ..[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佛教教育未来展望(唯悟法师)[栏目:佛教与教育]
 五二一 三鸟本生谭[栏目:第十七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