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灯照西方 -- 继程法师
廿二年前,我在台湾中华佛教文化馆,依止圣严师父打禅七,得个入处。随后奉师父慈命,回马教静坐禅修法门。多年后,学习静坐的学生们皆有感于密集禅修课程,如禅七等对他们禅修的重要性,认为此课程对禅修的体验及深入,会更有效益。于是我赴台请示师父,师父慈悲允可,并依禅宗传统,正式传法,续接了近代伟大禅匠虚云老和尚传承下来的法脉,成为虚老下第四代弟子,法名「传显见密」。回马后便依照师父的禅七作息与规矩,主持密集禅修课程。因限于本身的功夫及课程的性质,将之称为「静(坐)七」。初期仍多以从师父处学得的方法运用,有棒喝话头逼拶,后则渐渐少了猛烈的锻炼,多了些止静的功夫。间中也多设了「精进静七」与「加行静七」,让学习较久的同学参加。此过程中有种种因素,也许是因为自己追随师父时日短,而出道早,故功夫不够扎实沉稳,太猛烈的锻炼容易出现「躁」的情况。若学生止静功夫不稳,在躁的状态中难以成办则易退转。多年来自己的教学也随着本身及学生,以及道场环境的因缘而调整。但经过多年仍未能较具体,或较有系统的整理出一套完整的禅法。间中也曾再赴台打七,从师父禅法的体验与教学的渐趋圆熟中,更发觉自己的不足。而自己在佛教界的一些工作,都需要经常四处跑动,也没有固定的道场打七,于是就尽力保持于某一状态。如此下来也打了几十次的七了。后因某个因缘而让自己从几乎所有佛教的工作及职位中退下来,回到太平,于是便能更专心的主持静七,每年打七的次数增加了,并提升了内容,又为了让大专生有机会打七,增办了大专静七。
在此过程中,虽然长进不多,但渐渐的对禅修原理的把握、方法调整应用,也都渐渐更熟练了。从止观法门,依禅修原理与要义,渐渐的整理出较有系统的教学。只是多年来本身的功夫仍未沉稳扎实,多活跃而少亲近师父、善知识进修,多思惟而少沉浸于经论的研习,都可能造成自己的功夫缓慢进步的原因,也许再加上本身的资质非上乘,愿力也非宏大之故。纵使有这些原因,也不能成为借口,故也就继续保持静七的主持责任,在学生们用心的护持下,让静七成为学佛者有修行禅法的因缘。
近年来得知师父的禅法教学,禅七课程更有系统化,尤其将久已失传的「默照禅」正式应用于禅七中,把禅七分为「话头」与「默照」二支,使「临济」与「曹洞」的禅法在同一师父同一道场中,分期主办。
默照禅由宏智正觉禅师提倡,为宋代曹洞宗的根本,日本曹洞宗传为「只管打坐」,但中国曹洞宗则似乎久未有此禅法的教学。师父直从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法中亲自实践、体验而得力,并从盛唐以来的禅师们活泼的教学中,悟得此禅法实为禅宗一向来便在应用的善巧。禅师或祖师们多有从「默」及「照」的禅法中开悟,从历代祖师的开示、语录及公案中,皆可见此善巧的应用。
我在近期教导的禅法中,是以「止观法门」为主,依禅修原理将「止」和「观」的意义与应用分辨清楚。并从中国禅宗在兴盛期所呈现的局面中,去分析中国禅的方便、入处与悟境,发觉一切禅法的原理皆一,只是方法或善巧的不同;一切禅法的终极目标,皆为引导禅者依「止」与「观」的方法达到开悟──证得无我而解脱。
中国禅法除了依印度禅法的次第修,还加上中国本土老庄与儒家的思想与精神,融会贯通,故将止观融于「禅」中,定慧不二的修学,将印度禅法的次第抛开,直从「禅」去悟入。见于此而知中国禅的宏伟壮观,方便善巧,直指人心,见性开悟。更能在日常生活中修持,将禅融入生活中去应用;长期功夫下来,便扎实而稳定。亦将禅融入于生活中各个层面的文化、艺术等领域,使生活美化,使文化艺术的创作更活泼、更有生命力。若因缘成熟,顿悟的成果自然会发生。因此中国的「禅」,便包含了在生活中一切的「专注」与「觉照」的功夫,并时时依空性、佛性观照这一切。专注觉照统一,而身心统一,而内外统一;再以空、无我空去此「一」的中心执着,便证空而解脱。但禅宗较偏于觉照功夫,故不入于深定,才能时时处处觉照。在觉照的统一状态里,若依空性观照,也能见空性而身心脱落,但仍未直证空性,故为见性。见性后再事修,当有较深厚的定力为基础时,证空的顿悟因缘,将会成熟。
而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善巧,时时专注、觉照,便是「默」与「照」的功夫,但默照禅不限于此,而是在默照中,时时以空、无我照见一切,以期开悟。
我对于止观与默照的了解,大体上如此。但因本身未曾真正应用默照禅用功,且对正觉禅师的默照禅的教导与体悟,皆未有真正的体会,因此觉得非常需要向师父多学习,才可能体会或悟入,于是便有了这次「默照禅十」的修行因缘。
在禅十中,听师父的开示,在打坐中,不是直接的应用所教的方法,而是在思惟着自己所把握的禅修原理中的止观法门,与默照禅的共通处及不同的地方,并思及如何将自己的教学与默照禅法连贯起来,以便自己在教导学生禅法时,也都能用上,或有所助益。当然这个想法要付诸实行,还有待时日,尤其是本身尚未依之而修并得力前,但在理路上可以贯通,必有其益处。
虽然此次来打默照禅十,实际的用功并未能深入体验默照禅的意境,却从师父的教导,及自己的思考中,理出几项心得:
一、自从师父正式开办默照禅以来,在西方深受欢迎,师父的西方传法弟子,也多与此禅法有关,在台湾这种禅法也一样的推广。从观察中,默照禅比话头禅更容易在西方流传广播。此禅法在「松」中用功,话头禅则在「紧」上得力。西方社会(包括了东方社会)的「紧」的状态,以松的方法疏通,或较易得力。且默照禅法与目前在西方社会广传的内观禅等南传禅法,有衔接之处,容易让学过南传禅法者深一层进修。
话头禅是很中国化的禅法,用中国语言参禅较易起疑情,但用西方语言说话头,往往未起疑情已是答案,西语较不易亲切有力的提话头,尤其中国文言的简炼,使话头浓缩于很紧逼的文言中,在参话头时可以应用语言逼拶棒喝,更易得力。话头的应用需以专注心或集中心,将心集中于一境,话头投入时,才易起疑情,才能凝聚成疑团,打破疑团而开悟。
二、话头因需集中心于话头去参,疑情疑团形成时,身心对内统一,而对外隔离,在日常生活中不易用上。需要在打七时,因禅坐环境与气氛、师父指导与照顾,即便身心或分离,或统一而与外界分离,都因在禅堂中有师父的照顾,较安全而安心的用功,不论是否突破,都在打七后回复平常状态。如在日常生活中用话头,至多是念话头修止,加强基础功夫,却不易全心投入激发疑情,故话头禅七当以克期取证为重,因而需以猛烈乃至毒辣的手段逼拶、锻炼、棒喝齐施,期禅者在此锻炼中见性开悟。
默照禅则重于统一心,于身心统一、内外统一中,将专注觉照的作用,对身心、对内外加深扩大,故可放宽身心在方法上,不必集中一点或一境,身心常能处于放松状态。因此默照禅法在生活中可方便应用,并于应用时放松身心,又能在默照中保持心的安住与明觉。对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处境与心念,皆可明白照见,又不被干扰,身心可保持良好状态。若又时时依无我、空去观照一切,智慧的功能易使人放下执着,或淡化自我中心的执着,使开悟的因缘在修持中日趋成熟。
三、师父默照禅完整的教学,可从以下的资料看出:
解行并重的默照禅
1 放松身心:先有一个正确而自然的坐姿,如果不能盘腿坐也可以坐在椅子上。然后从头一直到腿部乃至脚趾,逐部放松。头部要把脑神经放松,然后眼球放松,接着依次是脸部肌肉、肩头、两臂、两手、胸部、背部、腰部,非常重要是小腹必须放松,接着腿部、脚部不要用力。
2 观照全身:把放松身心的方法,从上到下练习三次以后,就用心观照整个身体。晓得身体是在打坐,也感觉到身体上某些部位有痛、痒、麻、紧等等的觉受。但是,不要把注意力放到特别有觉受的某个部位,只要晓得整个身体是在打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全体而不特别注意局部,渐渐地身体的负荷感就会消失。但是还是知道身体正在打坐。
3 观照环境:把身体所存在的环境,也就是自己当前的经验世界,作为自己的身体,清清楚楚的观照,观照全体而不注意局部。当听到声音、看到影像、感觉冷暖或者闻到气味,不要去特别留意它或跟踪它。出现时让它出现,消失时让它消失,如果处于没有任何影响、任何触受,也就是一片寂静的状况下,还是知道身体是环境的一部份,整个环境就是自己的身体。
4 内外无限:向心内观照,是无限的深远;向身外观照,是无限的广大。尽虚空,遍法界,至内无内,至外无外,内外交融不可分割。这个时候,不要想象心中有多少的念头,也不要想象宇宙之中有多少天体。但是,在无限深远的心内,如果产生几个妄念,等于一片大海中的几个泡沫,不需要为它牵挂和动心。心外则包括身体、环境、整个宇宙,若有各种各样的物体现象,在触受中出现,把它们摆在无尽的法界大海中,也是微小如沧海之一粟,没有必要去在乎它、牵挂它。
5 由内外无限,自然进入惺惺又寂寂、寂寂又惺惺。这时候,一切都有,明明朗朗,就是没有和境界相对的自我之存在。这就是默而常照,照而常默,无我我所,定慧均等,悲智相应的禅境。
依此禅法的教学的完整中,可窥见师父教导的默照禅之全貌。当然我们无法全部得见正觉禅师及历代祖师的「默照」教学,但师父的禅法应不全同于历代祖师的禅法,因有着现代的观念与方法。因此不妨说,师父是依历代祖师的教学,尤其是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法去实践、体悟,并依此随顺现代人的根器而教导的禅法。故师父是复兴了默照禅,而又开创了新的契机,让现代学禅者,能一见传统中国禅法的善巧,并能实用。或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应用,放松身心,减轻烦恼,过着更美好的生活;或在密集课程中应用,体悟默照同时的禅境,见性开悟,解脱而自在。
师父在欧美及台打禅七廿多年,至目前有六位传法弟子中,五位是西方人。且在西方打七接引的弟子,根机都较敏利。师父将中国禅传弘到西方,让中国禅灯,尤其是默照禅灯照西方,对中国禅法的传承延续,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对西方佛教的弘扬吸收,也注入了更大的生命力,让西方社会在吸收佛教及建设本身佛教时,能从中国佛教获得更丰富的营养,使西方佛教更平衡而健康的发展。
在师父传法弟子中,我的资历虽较长,但亲近师父的时间最短,也许还是最不精进的,且本身资质非上根,愿力不够宏大。在懈怠十多年后,又得以亲近师父,向师父学习更圆熟的禅法,又目睹师父在传弘中国禅的苦心、精勤与成就,深深感恩。愿自己在中国禅的传承、修持及教学上,学习师父的精勤,将如此宏伟的中国禅,推广传弘予更多有兴趣的学禅者。
二○○二年七月廿三日凌晨稿于芝加哥
二○○二年七月廿七日修于哥伦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