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坐禅三要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77

坐禅三要

  初坐禅腿痛,要忍耐。练腿这一关过了,容易安适无记,要保持警觉,否则易得禅病。坐久不适,要改为经行或站禅,以调和身心。
  如何调和坐与行?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第七十九页(金陵线装版)指出:“若坐时沉昏则抖擞应行,行时散动疲困是则应坐。”
  修行就是要达到身心原本具足的平衡和谐状态。论方法,不出天台宗强调的止、观。昏沉无记时,当起观、观察身心的变化,提起正念;掉举乱想时,当修止、止息妄念,专注一心,无事不办。
  总之,修行即修心。观现前一念妄心,起心动念,不可放纵,亦不可压制,通过止观双运,交替调和,必能见性成佛,了生脱死。在因“止观”,在果“定慧”;天台强调止观,禅宗强调定慧。角度有别,目标一致。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天台宗的创立,主要依据哪些经论?
下一篇:佛教是唯心论吗?
 佛教是唯心论吗?
 略述三皈依之大意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不善不恶”如何圆融?
 凡有言说,都是药
 凡、圣的区别,全在于对一切法的运用
 菩萨会有身病吗?
 访韩随笔
 略释“教观总持”
 佛的真实相,无相、无不相
 兴台护国略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二〇〇八年行脚心得体会报告(释果成 比丘)[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向上走自有湛蓝之虚空[栏目:传喜法师]
 采用西方语言系统与文化背景来表达佛法,会不会产生一些误解或曲解?[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人有二十难之七 见好不求难[栏目:人有二十难]
 《解深密经》唯识要义及其演变之探析(释道满)[栏目:《解深密经》研究]
 用「庵摩罗识」观想[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平凡的一生[栏目:印顺法师]
 自欢喜经第十八[栏目:阿含典籍·长阿含经]
 孝是道德的根本[栏目:蔡礼旭老师]
 皈依问答(四十一):如何理解“诸佛出现乐,演说正法乐,僧众和合乐,同修勇进乐”?[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