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粉碎旧知识直入当下是般若(一行禅师)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12
粉碎旧知识直入当下是般若 一行禅师 伟大的科学发现乃源于智慧而非思惟的呈现。科学家们的工具不仅是智力和实验室,他们整个灵魂都沉浸于工作中。智慧为心灵准备好沃土,并在其中播洒种子。在种子发芽前,智慧只能静观其变,企图揠苗助长只是徒然挣扎。 然后,在出其不意的时刻,种子在智慧中茁壮。由于科学家事先“孵育”它们,所以这些时刻往往都会降临。不论行住坐卧间,科学家都在脑中“孵”这个问题,直到解答“突然灵光一现”。 新发现会打破固有知识的藩篱,而有“智”之士也必须毁掉旧有的架构去建造明天的新气象。旧知识是通往新智慧的障碍,也就是佛教所说的“知识障”。伟大的科学家犹如觉者,内心也经历过巨变。如果他们能够获得甚深的了悟,那是因为他们的观察、专注和觉知的能力都高度开发。 智慧,并非知识的累积,相反地,是努力不受知识束缚的结果。智慧粉碎旧知识以迎接更能契合实相的新知识。当哥白尼发现地球绕著太阳运行,使当时大部分的天文学知识都必须舍弃,包括天在上、地在下的观念。 今日的物理学正勇敢地奋斗,希望摆脱古典科学所强调的恒等式和因果观念。科学就像“道”一样,强烈要求我们抛弃所有预设的观念。 当释迦牟尼提出“无我”的观念,他推翻许多有关生命和宇宙的概念。他严厉批判一般人最坚固和广泛的认知——即有一个“永恒自我”的存在。 凡是了解“无我”意义的人都明白,其作用在于推翻“自我”,而不是以新的实相概念来取代。“无我”的概念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沦为一种概念,就必须跟所有其他概念一样被摧毁。 般若智慧常被人类用概念、思想和文字来描述。但是般若智慧不是零散知识的聚集,而是一种直接而当下的融人。在感觉的领域,是觉受(受):在知性的领域,是知觉(想)。智慧不是理性思惟的顶点,而是一种直觉。它无时不刻在我们身上展现,而我们却无法以语言、思想或概念来描述它。“不可名状”正是这种境况的写照。 在佛教中谈及这类的了悟,也是“不能以理智推演、讨论,或纳入任何教义和思想体系之中的”。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行善积德10个方法
下一篇:用佛教智慧经营人生(龚西娅)
 净慧禅语(净慧)
 现代化的迷失
 我对觉悟的新体会(陈音如)
 慈济大爱志业
 当今中国第一尼——隆莲法师(李豫川)
 心安是福(邹相)
 南山起云北山雨(刘旭峰)
 大悲与小悲(林清玄)
 禅宗语录的特色(远尘)
 蜜浆供佛得道(小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古大德祖师之德行[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本来面目无处不在[栏目:万行法师]
 有人一生念佛临终有障碍是什么业因?[栏目:助念往生·净空法师问答]
 提款记[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一篇 莲花王 第十一章 菩萨妙算极广大[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栏目:净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