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相应37经 集会经
 
{返回 相应部 1.诸天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2
汉译经文相应部1相应37经/集会经(诸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与五百位比丘全都是阿罗汉的大比丘僧团,共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毗罗卫城大林中,而从十个世间界的大部分天神,为了见世尊与比丘僧团而集合。
  那时,四位净居天的天神心想:
  「这位世尊与五百位比丘全都是阿罗汉的大比丘僧团,共住在释迦族人的迦毗罗卫城大林中,而从十个世间界的大部分天神,为了见世尊与比丘僧团而集合,让我们去见世尊。抵达后,在世尊面前一一说偈颂。」
  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站立。
  那时,那些天神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地在净居天消失,出现在世尊面前。
  那时,那些天神向世尊问讯后,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后,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在丛林中的大集会,天族已集合,
   我们已到达这法的集会,为了见不败的僧团。」
  那时,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在那里的比丘们定着,端正自我的心,
   如驾车者握持导引之物,贤智者们守护诸根。」
  那时,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切断了[心之]荒芜、切断了横闩后,移除因陀罗柱后,不扰动,
   他们以清净、离垢而行,小龙被有眼者善调御。」
  那时,另一位天神在世尊面前说这偈颂:
  「凡任何归依佛者,他们必将不去苦界之地,
   舍弃人的身体后,他们必将充满天众。」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阿罗汉;罗汉;阿罗呵;阿罗诃;无所著;无着;至真;真人」(arahaṃ, arahant,另译为「应;应供」),菩提比丘长老英译照录不译。《长部29经》又称之为「第四果」(catutthaṃ phalaṃ)。
  「有眼者」(cakkhum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眼光者」(the One with Vision),并解说「有眼者」是指佛陀,这样称呼,是因为佛陀具备「五眼」:佛眼(buddhacakkhu,包括「根之优劣智, indriyaparopariyattañāṇa」与「烦恼所依智, āsayānusayañāṇa」)、一切眼(samantacakkhu)、法眼(dhammacakkhu)、天眼(dibbacakkhu)、肉眼(maṃsacakkhu)(SN.6.1, note370)。按:印顺法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中以「五眼」的出现,判定《金刚经》的集成年代与《中品般若》相同(西元50~150年)。
  「定着」(samādahaṃs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集中贯注」(are concentrated)。按:「定着」(samādaha),为samādahati(定;共同放置;心的统一)的现在分词,表示持续的状态。
  「[心之]荒芜」(khīlaṃ, 疑为khilaṃ之误),菩提比丘长老依锡兰本(khilaṃ)英译为「不生育」(barrenness)。按:khīlaṃ原意为「柱」,这样与后面的「因陀罗柱」重迭,故改采锡兰本的khilaṃ。
  「因陀罗柱」(indakhīlaṃ,另译为「王柱」),参看《杂阿含398经》比对。

{返回 相应部 1.诸天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相应38经 碎石片经
下一篇:相应36经 信经
 相应6经 清醒经
 相应28经 大富者经
 相应17经 困难经
 相应5经 切断多少经
 相应18经 惭经
 相应40经 雨神的女儿经第二
 相应35经 挑毛病经
 相应24经 意的制止经
 相应43经 食物经
 相应41经 燃烧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关于《坛经》“西方极乐世界”的解说(阎孟祥)[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五、十善是世间善业道也是出世间无漏道[栏目:菩萨戒指要]
 佛教相信六道轮回,那怎么证明有地狱存在?[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睡觉的勇猛精进——如何降伏睡魔[栏目:常善法师]
 搁浅的希望[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天龙八部与八部鬼众[栏目:华方田教授]
 略窥“真唯识量”[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业处篇 第十一节、达到禅那[栏目: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佛学问答类编 (析疑第二)[栏目:李炳南居士]
 梦参老和尚讲经 佛说阿弥陀经 6-4 上[栏目:梦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