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6.梵天相应
1.初品
相应部6相应1经/梵天劝请经(梵天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优楼频螺,尼连禅河边牧羊人的榕树下,初现正觉。
那时,当世尊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
「被我证得的这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然而,这世代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又,对在阿赖耶中欢乐,在阿赖耶中得欢乐,在阿赖耶中得喜悦的世代来说,此处是难见的,即:特定条件性、缘起;此处也是难见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着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槃。如果我教导法,如果对方不了解我,那对我是疲劳,那对我是恼害。」
于是,这以前未曾听闻,不可思议的偈颂出现在世尊心中:
「被我困难证得的,现在没有被知道的必要,
此法不易被贪与瞋征服者现正觉。
逆流而行的、微妙的,甚深的、难见的、微细的[法],
被贪所染者、被大黑暗覆盖者看不见。」
当世尊像这样深虑时,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
那时,梵王娑婆主以心思量世尊心中的深思后,这么想:
「先生!世界[要]灭亡了,先生!世界[要]消失了,确实是因为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的心倾向于不活动,不教导法。」
那时,梵王娑婆主犹如有力气的男子能伸直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直的手臂那样[快]地在梵天世界消失,出现在世尊面前。
那时,梵王娑婆主整理上衣到一边肩膀后,右膝跪地,然后向世尊合掌鞠躬后,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请世尊教导法!请善逝教导法!有少尘垢之类的众生由[该]法的未听闻而退失,他们将会是法的了知者。」
这就是梵王娑婆主所说。
说了这个后,他又更进一步这么说:
「从前,在摩揭陀出现被垢者构思的不清净法,
请开启不死之门!令他们听闻离垢者随觉之法。
如站在岩山山顶,能看见全部的人,
同样的,善慧者、一切眼者登上法所成高楼,
已离愁者,看着陷入愁、被生与老征服的人们。
请起来吧!英雄!战场上的胜利者!商队领导者、无负债者行于世间,
世尊!请教导法吧!将(会)有了知者的。」
那时,世尊知道梵天劝请后,缘于对众生的悲愍,以佛眼观察世间。当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少尘垢的、多尘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恶相的;易受教的、难受教的;一些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另一些不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众生,犹如在青莲池、红莲池、白莲池中,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依止于水面下,沈在水下生长;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与水面同高而住立;一些青莲、红莲、白莲生在水中,长在水中,升出水面而住立,不被水染着。同样的,当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少尘垢的、多尘垢的;利根的、弱根的;善相的、恶相的;易受教的、难受教的;一些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另一些不住于看见在其他世界的罪过与恐怖的众生。看见后,以偈颂回答梵王娑婆主:
「不死之门已对他们开启,让那些有耳者舍[邪]信,
恼害想的熟知者,梵天!我不在人间说胜妙法。」
那时,梵王娑婆主[心想]:
「对教导法,世尊已给了机会。」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就在那里消失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在阿赖耶中欢乐」(Ālayarām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乐于粘着」(delights in adhesion)。「阿赖耶」(ālaya),另译为「执着;爱着; 所执处」,也有「窟、宅」的意思,参看《印度佛教思想史》p.25。
「法尔(SA.296)」,南传作「特定条件性」(idappaccayatā,直译为「此缘性;以此为缘」),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特定条件性」(specific conditionality)。
「一切眼者」(samantacakkhu,另译为「普眼者」),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普遍性的眼」(universal ey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佛知一切之智,五眼之一,其他四眼为「佛眼、法眼、天眼、肉眼」。参看《杂阿含1192经》「有眼者」比对。
「佛眼」(buddhacakkhun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佛之眼」(the eye of a Buddha),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佛了知众生根器之智,五眼之一。
「善相的」(svākār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具有良好的素质」(with good qualities)。
「恼害想的熟知者」(Vihiṃsasaññī paguṇaṃ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预见麻烦」(Foreseeing trouble, SN.6.1),或「认为会是麻烦」(Thinking it would be troublesome, MN.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