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相应9经 孙陀利迦经
 
{返回 相应部 7.婆罗门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18
汉译经文相应部7相应9经/孙陀利迦经(婆罗门相应/有偈篇/祇夜)(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憍萨罗国孙陀利迦河边。
  当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在孙陀利迦河边供火、祭火。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供火、祭火后,起座观察四方一切:
  「谁能吃这残余供物呢?」
  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看见世尊包着头坐在某棵树下。
  看见后,以左手拿残余供物,以右手拿长口水瓶,去见世尊。
  那时,世尊因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的脚步声而敞开头。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心想]:
  「这位尊者是剃头的;这位尊者是剃头者。」因而想转回。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这么想:
  「这里,某些婆罗门尊师确实也是剃头的,让我去见他后,问[他的]出生。」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去见世尊。抵达后,对世尊这么说:
  「尊师是什么生的?」
  「不要问出生;但要问行为,火确实被从柴木出生,
   卑贱出身的坚决果断牟尼,因惭愧谨慎成为高贵的。
   被带来的供品你们应呼唤那,被真理调御,被调御而具备者;
   已达圣道者;已完成梵行者,他时常对应该被供养者献供。」
  「当我看到像那样的明智者,我确实是善供奉、善供养的,
   因为没看见像你们那样的,其他人享用残余供物。
   请乔达摩尊师享用,尊师是婆罗门。」
  「偈颂已被诵,食物不应该给我,婆罗门!这不是看见者之法,
   偈颂已被诵,诸佛所拒绝,婆罗门!在法存在时,这是他们的行为习惯。
   请你把食物饮料照顾其他人,因为烦恼已尽,恶作已被平息,
   圆满的大圣,是期待福德者的田地。」
  「那么,乔达摩先生!我应将这残余供物施与谁?」
  「婆罗门!在这包括天、魔、梵的世间;包括沙门、婆罗门、天、人的世代中,婆罗门!除了如来或如来的弟子以外,我不见任何能食用、完全消化那残余供物者,那样的话,婆罗门!请你丢弃那残余供物到少草处,或沈入无虫的水中。」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使那残余供物沈入无虫的水中。
  那时,那残余供物被丢入水中嗤嗤作响蒸发出烟,犹如在中午被晒得很热的锄头被丢入水中嗤嗤作响蒸发出烟。同样的,那残余供物被丢入水中嗤嗤作响蒸发出烟。
  那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惊慌、身毛竖立地去见世尊。抵达后,在一旁站立。
  世尊以偈颂对在一旁站立的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说:
  「婆罗门!当烧柴时,不要想这外部确实是清净的,
   因为善者说,想从外部遍清净者是非清净的。
   婆罗门!舍断柴的燃烧后,我点燃自身内的火,
   经常注意火、经常得定的状态,婆罗门!我是行梵行的阿罗汉。
   婆罗门!慢确实是你的担子,愤怒是烟,妄语是灰,
   舌头是祭祀用的杓子,心是祭祀用的火炉,善调御的自我是男子的火。
   婆罗门!法是具有戒为渡场的湖,不浊的,善人对善人赞美,
   在那里,明智者沐浴,肢体不湿而渡彼岸。
   真理、法、自制、梵行,
   婆罗门!依止于中间之最高境界的到达,
   请你对正直者作礼敬,我说那人是『法随者』。」
  当这么说时,孙陀利迦婆罗堕若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中略)」
  尊者婆罗堕若成为众阿罗汉之一。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欲火常炽然(SA.1184);炽然不断绝(GA)」,南传作「经常注意火」(Niccagginī,另译为「常之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总是燃烧着」(Always ablaze)。按:「欲火常炽然」的「欲火」,应该不是「欲望之火」,解读为「想要」比较为合理;「经常注意火」乃依PTS英巴辞典的解说「The form agginī in phrase niccagginī can either be referred to gini (q. v.) or has to be taken as nom. of aggini (in adj. function with ī metri causa; otherwise as adj. agginiṃ), meaning looking constantly after the fire, i. e. careful, observant, alert.」而译。
  「当善自调伏,消灭士夫火(SA.1184)」,南传作「善调御的自我是男子的火」(attā sudanto purisassa jo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彻底驯服的自我是男子的光辉(灯火)」(A well-tamed self is the light of a man),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里的「自我」(attā, self)指的是「心」(the mind),这与北传经文的「消灭士夫火」含意相左。
  「净戒为度济(SA.1184);戒为津济渡(GA)」,南传作「具有戒为渡场」(sīlatittho,另译为「戒的津岸」),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具德行的浅滩」(with fords of virtue)。按:「浴场」(tittha),另译为「渡场;浅滩;水浅处」。
  「残余供物」(habyasesaṃ, havya-ses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献祭的饼」(sacrificial cak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残留在杓子、锅子、容器的食物(奶饭,milk-rice),只能给婆罗门吃,不能再带回家。
  「已达圣道者」(vedantagū,逐字直译为「吠陀+边+达人」,另译为「已达吠陀的极致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已达知识之极者」(Who has reached the end of knowledge)。
  「完全消化」(sammā pariṇām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适当地消化」(properly digest),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当婆罗门奉献食物给佛陀时,四方的天神以祂们的神力(celestial power)将营养汁遍满在那食物中(藉以献佛),以致那食物变得非常精致(extremely subtle),由于太精致了,对消化粗食的一般常人无法适当地消化,但那食物是以人间粗的物质食物为基础,对天神来说则太粗了,也无法消化,甚至干观者阿罗汉(dry-insight arahants)也无法消化,只有具八定的阿罗汉能以他们的定力消化,而佛陀则能以其原本的消化力消化。
  「法随者」(dhammasārīti,另译为「法之行者;法之云游者」),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被法推进者」(one impelled by Dhamma)。

{返回 相应部 7.婆罗门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相应10经 许多女儿经
下一篇:相应8经 拜火者经
 相应12经 优陀亚经
 相应16经 反对者经
 相应3经 阿修罗王者经
 相应8经 拜火者经
 相应7经 清净者经
 相应6经 结缚经
 相应13经 提婆西多经
 相应21经 僧伽罗婆经
 相应22经 麻衣经
 相应15经 傲慢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Basic Purpose of Following the Teaching of Bud..[栏目:Teachings in Chinese Buddhism]
 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之五:演学7天8夜篇[栏目: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
 印度之佛教 第七章 阿毗达磨之发达[栏目:印顺法师]
 解脱的门[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观像念佛之概要[栏目:东初法师]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导读(节译)[栏目:菩提长老]
 荒唐的拜拜[栏目:佛教与拜拜·圣开法师]
 瑜伽师地论(16卷-20卷)[栏目:弥勒菩萨]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三章 佛法非常非无常[栏目:楞伽经白话解]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八)[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