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杂阿含经---阴相应第1经~第18经
 
{返回 白话佛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8281
杂阿含经---阴相应第1经~第18经
台北市佛教青年会 georgech
 
阴相应第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应当观察「色」的无常,因为这样的观察,是一种正见;有正见的人,因为观察到「色」的无常性,因此他对于「色」不会贪着,会产生「厌患」与「离欲」的心,有「厌患」与「离欲」的心的人,他对于「色」的喜爱、欲贪会渐渐地断除,而对于一个「色」的喜爱、欲贪完全断除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心」已经解脱(欲贪)的人。

正如同观察「色」一般,我们也以同样的方法观察「受」、「想」、「行」、「识」;这样的观察,就是一种正见;有正见的人,因为观察到「受」、「想」、「行」、「识」的无常性,他对于「受」、「想」、「行」、「识」因此不会产生贪着,而会产生「厌患」与「离欲」的心,有「厌患」与「离欲」的心的人,他对于「受」、「想」、「行」、「识」的喜爱、欲贪会渐渐地断除,而对于一个「受」、「想」、「行」、「识」的喜爱、欲贪完全断除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心」已经解脱(欲贪)的人。

就这样子,比丘们,一个心解脱欲贪的人,他有自知作证的能力,他能自知作证:我的烦恼生死已断尽,清净无染的正行已建立,一切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有未来生死轮回的后有了。

阴相应第2~4经

如同上经观察五蕴「无常」的观法,我们观察五蕴的「苦」、「空」及「非我」也是一样。

那时候,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很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对于「色」,我们应当正确地思惟;「色」是无常的,并且如实地了解它。为什么呢?比丘们,因为一个对于「色」正确地思惟;「色」是无常的,并且如实地了解它的人,他对于「色」的欲贪会断除的,而一个对于「色」的欲贪断除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心」已经解脱(色欲贪)的人。

正如对于「色」一般,「受」、「想」、「行」、「识」也是一样;----我们应当正确地思惟,「识」是无常的,并且如实地了解它。为什么呢?比丘们,因为一个对于「识」正确地思惟,「识」是无常的,并且如实地了解它的人,他对于「识」的欲贪会断除的,而一个对于「识」的欲贪断除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心」已经解脱(受、想、行、识欲贪)的人。

这样一个心解脱欲贪的人,他有自知作证的能力,他能自知作证:我的烦恼生死已断尽,清净无染的正行已建立,一切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有未来生死轮回的后有了。

那时候,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6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对于「色」,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断除、不舍离(色)欲贪,就不能断除苦;如对「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断除、不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就不能断除苦。

比丘们!如果对于「色」,如实知,明觉,断除、舍离(色)欲贪,就能断除苦;如对「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能够如实知,明觉,断除、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就能断除苦。

这时,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7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对于「色」,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断除、不舍离(色)欲贪,心没有解脱(烦恼),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如对「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断除、不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心没有解脱(烦恼),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比丘们!一个人,如果他对于「色」,如实知,明觉,断除、舍离(色)欲贪,心解脱(烦恼),他就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如对于「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他如实知,明觉,断除、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心解脱(烦恼),他就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这时,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一个人对于「色」,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断除、不舍离(色)欲贪,心没有解脱(烦恼);那这个心没有解脱(烦恼)的人,他就不能断除苦。

如对「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断除、不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心没有解脱(烦恼);那这个心没有解脱(烦恼)的人,他就不能断除苦。

比丘们!一个人,如果他对于「色」,如实知,明觉,断除、舍离(色)欲贪,心解脱(烦恼),他就能断除苦。

如对于「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他对于「受」、「想」、「行」、「识」如实知,明觉,断除、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心解脱(烦恼),他就能够断除苦。

这时,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9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对于「色」,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舍离(色)欲贪,心没有解脱(烦恼),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如对「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不如实知,不明觉,不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心没有解脱(烦恼),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比丘们!一个人,如果他对于「色」,如实知,明觉,舍离(色)欲贪,心解脱(烦恼),他就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如对于「色」一般,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一样,如果他如实知,明觉,舍离(受)(想)(行)(识)欲贪,心解脱(烦恼),他就能超越生老病死的恐怖。

这时,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10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对于「色」产生贪爱喜着的人,就是变相的对于(色)「苦」产生贪爱喜着;一个对于「色」(苦)产生贪爱喜着的人,他是无法解脱于(色)「苦」的。

如对于「色」产生贪爱喜着一样,一个人对于「受」「想」「行」「识」产生贪爱喜着,他就是变相的对于(受)(想)(行)(识)「苦」产生贪爱喜着;一个对于「受」「想」「行」「识」(苦)产生贪爱喜着的人,他是无法解脱于(受)(想)(行)(识)「苦」的。

比丘们!一个人如果对于「色」不产生贪爱喜着,就是对于(色)「苦」不产生贪爱喜着;一个对于「色」(苦)不产生贪爱喜着的人,他就能够解脱于(色)「苦」。

如对于「色」不产生贪爱喜着一样,一个人如对于「受」「想」「行」「识」不产生贪爱喜着,他就是对于(受)(想)(行)(识)「苦」不产生贪爱喜着;一个对于「受」「想」「行」「识」(苦)不产生贪爱喜着的人,他就能够解脱于(受)(想)(行)(识)「苦」。

这时,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11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观过去以及未来的「色」是无常的,何况,观现在的「色」也是无常!已经开悟见法入圣者位的佛陀弟子们,是这样观照的,所以他们不会眷顾已经过去的「色」,不会欣求未来的「色」,对于现在的「色」会产生「厌患」与「离欲」的心,正确的往涅槃、断尽一切烦恼的方向去。

如上述观「色」一样,观过去以及未来的「受」「想」「行」「识」是无常,何况,观现在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已经开悟见法入圣者位的佛陀弟子们,是这样观照的,所以他们就不会眷顾已经过去的「受」「想」「行」「识」,不会欣求未来的「受」「想」「行」「识」,对于现在的「受」「想」「行」「识」会产生「厌患」与「离欲」的心,正确的往涅槃、断尽一切烦恼的方向去。

阴相应第12~14经

如「无常」的观照,「苦」「空」「非我」的观照也是一样。
这时,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15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色」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是苦,苦就是无我,无我也就是无我所;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观照五蕴,就叫做「真实正观」。
如观察「色」,观察「受」「想」「行」「识」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是无我,无我也就是无我所;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观照五蕴,就叫做「真实正观」。

已经开悟见法入圣者位的佛陀弟子们,是这样观照的,因此他们对于所缘的「色」能够「厌患」,对于所缘的「受」「想」「行」「识」能够「厌患」。「厌患」的缘故,所以不会欢喜追求,不会欢喜追求的缘故,所以能够得到解脱以及解脱者的真实的解脱知见:我的烦恼生死已断尽,清净无染的正行已建立,一切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有未来生死轮回的后有了。

那时候,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16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色」是无常的,无常的就是苦,苦就是无我,无我也就是无我所;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观照五蕴,就叫做「真实正观」。

如观察「色」,观察「受」「想」「行」「识」是无常的,无常就是苦,苦就是无我,无我也就是无我所;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观照五蕴,就叫做「真实正观」。

已经开悟见法入圣者位的佛陀弟子们,是这样观照的,因此他们就能够从「色」解脱出来,从「受」「想」「行」「识」解脱出来,我说这样的解脱,就是从生老病死、忧伤悲哀烦恼等苦解脱出来。

那时候,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17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色」是无常的,因、缘所生的一切「色」,它也是无常的;无常因、无常缘所生的一切「色」,怎会是「常」!

如「色」无常一样,「受」……「想」……「行」……「识」是无常;因、缘所生的一切「识」,它也是无常的,无常因、无常缘所生的一切「识」,怎会是「常」!

因此,比丘们!「色」是无常,「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为是「无常」的,就是「苦」,因为是「苦」的,就是「无我」,因为是「无我」,就是「无我所」。

已经开悟见法入圣者位的佛陀弟子们,是这样观照的,因此对于「色」「受」「想」「行」「识」的过患,起厌离的心,因为起厌离心的缘故,对于它就不会产生喜乐贪爱的心,因为不会产生喜乐贪爱的心,就得到心灵的解脱以及解脱的知见:「我的烦恼生死已断尽,清净无染的正行已建立,一切该做的事情都完成了,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有未来生死轮回的后有了。」

那时候,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阴相应第18经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地方。

那时,世所尊重景仰的佛陀告诉比丘们说:「色」是无常的,因、缘所生的一切「色」,它也是无常的;无常因、无常缘所生的一切「色」,怎会是「常」!

如「色」无常一样,「受」……「想」……「行」……「识」是无常;因、缘所生的一切「识」,它也是无常的,无常因、无常缘所生的一切「识」,怎会是「常」!

因此,比丘们!「色」是无常,「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为是「无常」的,就是「苦」,因为是「苦」,就是「无我」,因为是「无我」,就是「无我所」。这样的观察,叫做真实正确的观照。

已经开悟见法入圣者位的佛陀弟子们,是这样观照的,因此能从「色」解脱出来,于「受」「想」「行」「识」解脱出来,我说这些就是从生老病死、忧伤悲哀烦恼等苦解脱出来。

那时候,比丘们听到佛陀所说的这些法,都法喜充满,并且努力地去实践它。

{返回 白话佛经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选辑 I
下一篇:杂阿含第九六二经(汉译杂阿含第962经)
 维摩诘经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杂阿含经选集 十一、业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二二)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中的因明
 杂阿含经卷第十四(三四八)
 大乘大义章 解说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七二)
 游行经第二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四○)
 付嘱后记第十章(优婆塞卢荣章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栏目:续高僧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四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安业-在于身口意三类行为的清净和精进[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打坐是否就是静静,坐着专心想一件事?[栏目:禅修·初学者问答]
 玄琬 (盛世律师)[栏目:高僧大德的故事]
 依止 中文版引言 第一章 制依止之缘起[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0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参禅的秘诀 The Secret to Success in Chan Meditation[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第九章 藏密的特别法器 (手鼓)[栏目:佛教的法器]
 摄大乘论 第139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