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相应51经 审虑经
 
{返回 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31
汉译经文6.苦品
相应部12相应51经/审虑经(因缘相应/因缘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当比丘审虑时,为了从一切苦的完全灭尽,应该怎样审虑?」
  「大德!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导引,以世尊为依归,大德!如果世尊能说明这所说的义理,那就好了!听闻世尊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的。」
  「那样的话,比丘们!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这里,当审虑时,比丘审虑:『凡在世间生起老死等这种种不同种类的苦,这苦,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当什么存在了,则有老死?当什么不存在了,则没有老死?』当他审虑时,他知道这样:『凡在世间生起老死等这种种不同种类的苦,这苦,生是因,生是集,生所生,生是根源,当生存在了,则有老死;当生不存在了,则没有老死。』他了知老死,了知老死的集,了知老死的灭,以及了知那适合导向老死灭之道迹,像这样的修学是随法而行。比丘们!这被称为,为了从一切苦的完全灭尽,为了老死灭而修学的比丘。
  又,更进一步审虑时,他审虑:『那么,这生,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当什么存在了,则有生?当什么不存在了,则没有生?』当他审虑时,他知道这样:『生,有是因,有是集,有所生,有是根源,当有存在了,则有生;当有不存在了,则没有生。』他了知生,了知生的集,了知生的灭,以及了知那适合导向生之灭之道迹,像这样的修学是随法而行。比丘们!这被称为,为了从一切苦的完全灭尽,为了生之灭而修学的比丘。
  又,更进一步审虑时,他审虑:『那么,这有,什么是其因?……(中略)那么,这取,什么是其因?……那么,这渴爱,什么是其因?……受……触……那么,这六处,什么是其因?……那么,这名色……那么,这识……那么,这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当什么存在了,则有行?当什么不存在了,则没有行?』当他审虑时,他知道这样:『行,无明是因,无明是集,无明所生,无明是根源,当无明存在了,则有行;当无明不存在了,则没有行。』他了知行,了知行的集,了知行的灭,以及了知那适合导向行灭之道迹,像这样的修学是随法而行。比丘们!这被称为,为了从一切彻底地灭尽苦,为了行灭而修学的比丘。
  比丘们!如果一个进入了无明的人造作福行,则识有福的转生;如果造作非福行,则识有非福的转生;如果造作不动行,则识有不动的转生。
  比丘们!当比丘的无明已被舍断,明已被生起;以无明的褪去,明的生起,他不造作福行,不造作非福行,不造作不动行,当不造作、不思惟时,他在世间中不执取任何事物。不执取则不战栗就自证涅槃,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苦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离系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离系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离系地感受它。
  当他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随后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将只剩下遗骸。』
  比丘们!犹如一个人从陶匠的窑拿出热陶壶后,会放在平整的地上,那样,就在那里,热会平息,会剩下陶瓷碎片。同样地,比丘们!当比丘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他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随后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将只剩下遗骸。』
  比丘们!你们怎么想:烦恼已尽的比丘会造作福行、造作非福行、造作不动行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行,由行灭,识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识,由识灭,名色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名色,由名色灭,六处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六处,由六处灭,触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触,由触灭,受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受,由受灭,渴爱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渴爱,由渴爱灭,取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取,由取灭,有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有,由有灭,生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当没有了一切生,由生灭,老死会被你们了知吗?」
  「不,大德!」
  「比丘们!好!好!比丘们!正是这样,没有其它的了!比丘们!这件事你们要信赖我,你们要信解,对此要无疑无惑,这就是苦的结束。」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向次法(SA.292)」,南传作「随法而行」(anudhammacārī),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自己依序地行」(conducts himself accordingly)。
  「作福行(SA.292)」,南传作「造作福行」(puññaṃ ce saṅkhāraṃ abhisaṅkharoti),菩提比丘长了英译为「产生有福的意志形成」(generates a meritorious volitional formation)。
  「不动行」(āneñjaṃ saṅkhāraṃ, āneñjābhisaṅkhār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泰然自若之意志的形成」(imperturbable volitional formation),并引注释书说这是属于「无色界」之境界。
  「身分齐受所觉(SA.292);生后身觉(MA)」,南传作「当他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so kāyapariyantikaṃ vedanaṃ vedayamā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他感受身体终止的感受」(when he feels a feeling terminating with the body)。
  「寿分齐受所觉(SA.292);生后命觉(MA)」,南传作「当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jīvitapariyantikaṃ vedanaṃ vedayamā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他感受生命终止的感受」(when he feels a feeling terminating with life)。
  「会剩下陶瓷碎片」(kapallāni avasisseyyu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陶瓷碎片会留下」(potsherds would be left),并解说「kapalla」通常指「壶」或「钵」,但经文使用复数语态(kapallāni),则指破碎的「陶瓷碎片」,注释书说热陶壶从窑(比喻三界)中取出放到地上(比喻涅槃),比喻阿罗汉的解脱,当热消散,陶壶破裂成碎片,比喻阿罗汉的「般涅槃」。

{返回 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相应52经 执取经
下一篇:相应50经 圣弟子经第二
 相应70经 苏尸摩经
 相应68经 拘睒弥经
 相应3经 道迹经
 相应72-81经 生经等十则
 相应12经 摩利亚帕辜那经
 相应29经 沙门婆罗门经
 相应30经 沙门婆罗门经第二
 相应50经 圣弟子经第二
 相应82经 师经
 相应13经 沙门婆罗门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印祖故事 68、太平寺巧遇印老,李传书从此念佛[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第十九则:素食者不遭杀劫[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普门品》图文释义 19、现长者身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马后炮[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菩提道次地略论释 附录一 昂旺朗吉堪布来川、康应化因缘略集[栏目:昂旺朗吉堪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四)[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国务院批转宗教事务局、国家建委等单位《关于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等问题的报告》[栏目:政策]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2 难行道[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录(第一篇)[栏目:倓虚法师]
 请问欲界善业、色界善业、无色界善业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