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相应81经 巴利雷雅经
 
{返回 相应部 22.蕴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83
汉译经文相应部22相应81经/巴利雷雅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拘睒弥城瞿师罗园。
  那时,世尊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拘睒弥城。
  在拘睒弥城为了托钵而行后,食毕,从施食处返回,自己收拾好住所,取钵与僧衣,没召唤侍者们,没向比丘僧众告别,独自无伴出发游行。
  那时,在世尊离开不久,某位比丘去见尊者阿难。抵达后,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这位阿难学友!世尊自己收拾好住所,取钵与僧衣,没召唤侍者们,没向比丘僧众告别,独自无伴出发游行。」
  「学友!每当世尊自己收拾好住所,取钵与僧衣,没召唤侍者们,没向比丘僧众告别,独自无伴出发游行时,那时,世尊是想独住,那时,世尊不应该被任何人跟随。」
  那时,世尊次第进行游行,抵达巴利雷雅迦。在那里,世尊住在巴利雷雅迦的一棵吉祥沙罗树下。
  那时,众多比丘去见尊者阿难。抵达后,与尊者阿难相互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尊者阿难这么说:
  「阿难学友!我们当面听世尊的法说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阿难学友!我们希求当面听世尊的法说。」
  那时,尊者阿难与那些比丘一同去巴利雷雅迦吉祥的沙罗树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以法说开示、劝导、鼓励那些比丘,使之欢喜。
  当时,某位比丘的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
  「怎样知、怎样见,而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那时,世尊以心思量那位比丘心中的深思后,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那法的检择被我教导:那四念住的检择被我教导,那四正勤的检择被我教导,那四神足检择被我教导,那五根的检择被我教导,那五力的检择被我教导,那七觉支的检择被我教导,那八支圣道的检择被我教导。
  比丘们!法的检择被我这样教导。
  比丘们!关于法的检择被我这样教导,然而,这里,某位比丘的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怎样知、怎样见,而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而,比丘们!怎样知、怎样见,而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比丘们!这里,未受教导的一般人是不曾见过圣者的,不熟练圣者法的,未受圣者法训练的;是不曾见过善人的,不熟练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训练的,认为色是我。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渴爱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受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触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但认为我拥有色。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那触也是……。
  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拥有色,但认为色在我中。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那触也是……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拥有色、不认为色在我中,但认为我在色中。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那触也是……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我拥有色、不认为色在我中、不认为我在色中,但认为受是我;但认为我拥有受;但认为受在我中;但认为我在受中;但认为想……;但认为行是我;但认为我拥有行;但认为行在我中;但认为我在行中;但认为识是我;但认为我拥有识;但认为识在我中;但认为我在识中。
  而,比丘们,那种认为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中略)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那渴爱也是……那受也是……那触也是……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受是我、不认为想……不认为行……不认为识是我,但有这样的见:『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死后我会成为常的、坚固的、永恒的、不变易法。』
  而,比丘们,那种常见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中略)。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受……不认为想……不认为行……不认为识是我,也没有这样的见:『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死后我会成为常的、坚固的、永恒的、不变易法。』但有这样的见:『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
  而,比丘们,那种断灭见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中略)。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他或不认为色是我、不认为受……不认为想……不认为行……不认为识是我……(中略)不认为我在识中,也没有这样的见:『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死后我会成为常的、坚固的、永恒的、不变易法。』也没有这样的见:『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但在正法上有困惑、疑惑、未达热心。
  而,比丘们,那在正法上有困惑、疑惑、未达热心是行。
  而那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
  比丘们!当被无明触所生的感受接触时,未受教导的一般人的渴爱生起,那行因而被生。
  这样,比丘们!那行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渴爱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受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触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那无明也是无常的、有为的、缘所生的。
  比丘们!当这么知、这么见时,有烦恼的直接灭尽。」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欲住寂灭(SA.57)」,南传作「想独住」(samaye viharitukām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想独自住」(wishes to dwell alone)。按:依南传的注释书说,本经发生的背景,是在世尊调和拘睒弥当地僧团纷争失败后的事。
  「跋陀萨罗树(SA.57)」,南传作「一棵吉祥(的)沙罗树下」(bhaddasālamūl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棵吉祥的沙罗树脚下」(the foot of an auspicious sal tree)。按:「跋陀」显然是「吉祥的」(bhadda)的音译,「萨罗树」一般都音译为「沙罗树」、「娑罗树」(sāla)。
  「不勤信而自慢惰(SA.57)」,南传作「未达热心」(aniṭṭhaṅgat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能下定决心的」(indecisive)。
  「是名为行(SA.57)」,南传作「那种认为是行」(sā…… samanupassanā saṅkhāro s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那认为是形成物」(That regarding is a formation)。按:这里所说的「行」(saṅkhāra),菩提比丘长老解说为「由条件所开始的」(conditioned origination),而不是「意志形成的行为」(the action of volitional formation),即不是指五蕴中的「行蕴」。
  「断见、坏有见(SA.57)」,南传作「断灭见」(ucchedadiṭṭh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灭绝论」(annihilationist)。
  「彼是我者彼即是世间」(so attā so lok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那自我者即是世界」(That which is the self is the world)。
  「常见」(sassatadiṭṭh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永恒论者的见解」(eternalist view)。按:「常见」(sassatadiṭṭhi)的「常」,惯用「sassata」而不是用「nicca」,但「常的」(nicca)与「永恒的」(sassata),应属于同义字。
  「深思」(parivitakko,直译为「遍寻」,另译为「审虑;考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深思」(a reflection)。
  「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no cassaṃ no ca me siyā nābhavissaṃ na me bhavissatī),菩提比丘长老依锡兰本英译为「我不会存在,那不会是我的;我必将不存在,那必将不是我的」(I might not be, and it might not be for me; I will not be, [and] it will not be for me,巴利原文no c’ assaṃ no ca me siyā, na bhavissāmi na me bhavissati),但在《相应部22相应55经》中英译为「那不会存在,那不会是我的;那必将不存在,那必将不是我的」(It might not be, and it might not be for me; it will not be, [and] it will not be for me,巴利原文no c’ assa no ca me siyā, na bhavissati na me bhavissati,台湾嘉义法雨道场流通版本仍为no cassaṃ, no ca me siyā, nābhavissa, na me bhavissatī),并解说前者以第一人称未来式语态述说(bhavissāmi),是「断灭论者」的观点,表示认为「我死后就断灭而将不存在了」,而后者以第三人称未来式语态述说(bhavissati),则是「证第三果圣者」不执着的心境,参看《杂阿含64经》。从经文前后义理来看,菩提比丘长老所根据的锡兰本比较合理易懂。另外,《中阿含6经》译作「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中阿含75经》译作「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

{返回 相应部 22.蕴相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相应82经 满月经
下一篇:相应80经 托钵经
 相应95经 像泡沫团那样经
 相应123经 多闻经
 相应129经 乐味经
 相应11经 三时无我经
 相应122经 持戒者经
 相应41经 随法经第三
 相应134经 拘絺罗经第二
 相应153经 那会非我所经
 相应13经 苦经
 相应139经 无常经第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宗讲即心即佛与密宗的即身即佛一样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栏目:杂阿含经]
 附录:佛教智慧的真义(6)[栏目:包容的智慧]
 找到幸福的起点 - 什么都不求[栏目:真正的快乐]
 增支部1集301经[栏目:增支部1集]
 虔诚念消灾吉祥神咒 Sincerely Recite the Auspicious Spirit M..[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九难:有势不临[栏目:证严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称佛名号第九[栏目:吴立民居士]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四 带业往生[栏目:印顺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一二)[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