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10.六品
相应部35相应94经/不调御-不护经(处相应/处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比丘们!这些六触处不调御、不守护、不保护、不自制,是苦的带来者,哪六个呢?
比丘们!眼触处不调御、不守护、不保护、不防护,是苦的带来者。
……(中略)比丘们!舌触处不调御、不守护、不保护、不防护,是苦的带来者。……(中略)比丘们!意触处不调御、不守护、不保护、不防护,是苦的带来者。
比丘们!这些六触处不调御、不守护、不保护、不防护,是苦的带来者。
比丘们!这些六触处善调御、善守护、善保护、善防护,是乐的带来者,哪六个呢?
比丘们!眼触处善调御、善守护、善保护、善防护,是乐的带来者。
……(中略)。比丘们!舌触处善调御、善守护、善保护、善防护,是乐的带来者。……(中略)比丘们!意触处善调御、善守护、善保护、善防护,是乐的带来者。
比丘们!这些六触处善调御、善守护、善保护、善防护,是乐的带来者。」
这就是世尊所说,……(中略)大师又更进一步这么说:
「比丘们!六触处不防护,就在该处遭受苦,
但凡知道如何对它们自制者,以信为伴侣而住于无漏出的。
见了悦意之色,或不悦意之色后,
在悦意的[色]上除去贪之路,并且不会被『我所不爱的』沾污了心。
听了所爱的或不爱的两类声音后,在所爱的声音上不会被迷昏,
在不爱的[声音]上除去瞋之行,并且不会被『我所不爱的』沾污了心。
闻了芳香、悦意的气味,或闻了不净、不快的,
在不快的[气味]上除去反感,在可爱的[气味]上不会被欲诱导。
吃了美味的,或有时吃了不美味的,
吃了美味的不染着,对不美味的不出现反感。
被乐触所接触不沈醉,被苦所接触不颤动,
在苦乐两触上平等,哪一种都不认同、不反对。
任何妄想于想的人,攀住妄想与想,
排除一切意所作所依止的家后,依止于出离而行动。
当意在六[处]上这么善修习时,如果接触,心不到处动摇,
比丘们!克服了那些贪与瞋,到生死的彼岸。」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正信心不二(SA.279)」,南传作「以信为伴侣」(saddhādutiy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信为他们的伙伴」(with faith their partner)。
「诸漏不漏心(SA.279)」,南传作「住于无漏出的」(viharantānavassu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住于不被腐化」(Dwell uncorrupted)。
「平等舍苦乐(SA.279)」,南传作「在苦乐两触上平等,哪一种都不认同、不反对」(phassadvayaṃ sukhadukkhe upekkhe, anānuruddho aviruddha kenac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等地看待快乐与痛苦,不被任何所吸引或厌恶」(Look evenly on both the pleasant and painful, Not drawn or repelled by anything)。按:「平等」(upekkhe),古译为「舍」,另译为「不关心;舍心」。
「虚伪而分别(SA.279)」,南传作「妄想于想」(Papañcasaññā,另译为「迷执的想」),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认知增殖[的一般人]」(When common people of proliferated perception)。按:「妄想」(papañca),另译为「障碍;戏论;迷执」。
「在不爱的[声音]上除去瞋之行」(athoppiye dosagataṃ vinoday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驱散对刺耳的憎恨之进路」(Dispel the course of hate toward the raucous)。
「被欲诱导」(chandānunīt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屈服于欲望」(yield to desire)。
「排除一切意所作所依止的家后」(manomayaṃ gehasitañca sabbaṃ, panujj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驱散了所有束缚在生命自宅的心理状态」(Having dispelled every mind-state bound to the home life),并引注释书说「生命自宅」指的是「五欲」,「心理状态」是「心所造」(mind-made)或「心所造之寻;心所造之思想」(manomayaṃ vitakkaṃ)。
「依止于出离而行动」(panujja nekkhammasitaṃ irīy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人游历在放弃的路上」(One travels on the road of renunciation)。按:这里的「出离」(nekkhamma),指放弃世俗的出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