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相应部36相应22经/一百零八经(受相应/处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比丘们!我将教导一百零八法门,你们要听!
而,比丘们!什么是一百零八法门呢?
比丘们!二受法门被我所说,阿难!三受教说也被我所说,阿难!五受教说也被我所说,阿难!六受教说也被我所说,阿难!十八受教说也被我所说,阿难!三十六受教说也被我所说,一百零八受教说也被我所说。
比丘们!什么是二受呢?身的与心的,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二受。
比丘们!什么是三受呢?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三受。
比丘们!什么是五受呢?乐根、苦根、喜悦根、忧根、平静根,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五受。
比丘们!什么是六受呢?眼触所生受,……(中略)意触所生受,比丘们!这些被称为六受。
比丘们!什么是十八受呢?六喜悦近伺察、六忧近伺察、六平静近伺察,比丘们!这些被称为十八受。
比丘们!什么是三十六受呢?六依存于家的喜悦、六依存出离的喜悦、六依存于家的忧、六依存出离的忧、六依存于家的平静、六依存出离的平静,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三十六受。
比丘们!什么是一百零八受呢?过去的三十六受、未来的三十六受、现在的三十六受,比丘们!这些被称为一百零八受。」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舍根(SA.485)」,南传作「平静根」(upekkhindriy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平静的机能」(the equanimity faculty),并解说「舍;平静」(upekkhā)这个字译为「平静」(equanimity)有两个意义,在有关感受上表示「中性的感受」(neutral feeling),而在「心理素质上」(mental quality),表示「心理的中立、不偏,或心的平衡」(mental neutrality, impartiality, or balance of mind),在《阿毗达磨》中称为「中舍性;处中性」(tatramajjhattatā),用在「行蕴」(saṅkhārakkhandha)上。在七觉支中的「舍觉支;平静觉支」则是指「心理的平衡」,在禅定中则是指第三禅与第四禅的境界。
「随六喜行(SA.485)」,南传作「六喜悦近伺察」(Cha somanassūpavicār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种伴随喜悦的检查」(Six examinations accompanied by joy)。按:「近伺察」(upavicāra,逐字直译为「近+伺(伺察)」,另译为「近行;思念」),通常英译为「检查」(examination),有时候也译为「心理的探索」(mental exploration)。另参看《杂阿含336经》。
「随六忧行(SA.485)」,南传作「六忧近伺察」(cha domanassūpavicār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种伴随不快乐的检查」(six examinations accompanied by displeasure)。另参看《杂阿含337经》。
「随六舍行(SA.485)」,南传作「六平静近伺察」(cha upekkhūpavicār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种伴随平静的检查」(six examinations accompanied by equanimity)。另参看《杂阿含338经》。
「依六贪着舍(SA.485);六舍依着(MA.163)」,南传作「六依存于家的平静」(cha gehasitā upekkh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种基于有家生活的平静类型」(six types of equanimity based on the household life)。
「依六离贪着舍(SA.485);六舍依无欲(MA.163)」,南传作「六依存出离的平静」(cha nekkhammasitā upekkh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六种基于放弃的平静类型」(six types of equanimity based on renun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