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印度教的苦行僧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45
印度教的苦行僧

释迦牟尼佛生前活动的地点和具体事件,实际上已经很难一一地去考证了。而迦毗罗卫故城遗址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是那古老的墙基、大树和蹲在地上接受供养的苦行僧人。

我在摩耶夫人庙附近遇到了八位印度教的苦行僧。他们在地上铺开半张芭蕉叶,在芭蕉叶上不停地用手搅拌着当地人供养的大米饭和酸奶,之后就抓一小团送到嘴里吃。我和他们坐到了一起,互相传递着友好的信息,并询问他们的生活。同行的中国朋友表示要供养他们,他们非常高兴,高声呼喊着:“ze……ze!”

这些苦行僧都是印度教的修行人,四处可见。他们面目奇畏,骨象超迈,随处行住。他们不吃肉,也不吃大蒜、洋葱和蛋,但可以抽大麻。在外来的“文明人”看来,这些修行人不仅贫穷落后,顽固不化,而且看上去很脏,甚至是邋遢。但你很难想象这样形貌“原始”,不修边幅的修行者可能曾经装束体面,家财万贯,学富五车,手握权力,地位崇高。也曾有人讽刺说:他们说着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以此来获得供养。但是这些须发长长、行步维艰的苦行僧侣通常能受到民众的尊敬和善待,无论他们真假与否。

苦行僧的特权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他们不需要服从法律的管束,四处行走可以接受人们的供养。这种特权能够在今天保留下来,实在令人赞叹尼泊尔这个看上去脏、乱、穷的国家对传统信仰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尊重和宽容。在印度的城乡,苦行僧也到处可见。他们得以继续像历史上那样修行,与甘地、尼赫鲁等推行民族独立有关。而且印度独立以后,把鹿野苑阿育王石柱上的雕塑作为印度国徽的图案,成为国家的象征。当年太虚大师访问印度的时候,印度民众曾经万人空巷来迎奉,曾经有过“甘地尼赫鲁太虚,万民顶拜万民呼”的诗句。人们所顶拜的是民族的独立和信仰的自由,有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信仰才不被人辱虐,才可以自由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信仰让人们找回了生命的根。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今日迦毗罗卫的世情民风
下一篇:和谐木讷的迦毗罗卫人
 鹿野苑初转*轮
 佛陀的故乡与降生地毗邻
 佛宝论 目录 自序
 尼连禅河边的供养
 迦湿弥罗国
 今日迦毗罗卫的世情民风
 走向拘尸那迦
 涅槃前的付嘱
 阿育王太子抉目处
 佛与菩萨不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习慈悲与包容 - 如何和不喜欢的人相处[栏目:从心沟通]
 诺言让我走进了佛的世界(盖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善知识[栏目:永海法师]
 相应6经 正勤经[栏目:相应部 43.无为相应]
 43.性灵的生活(一)[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功德天 黑暗女[栏目:公案100]
 新译佛国记 第九部分 海路归国[栏目:新译佛国记]
 心不附物 是真修行[栏目:宽运法师]
 如何对待生活[栏目:如孝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