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十念记数念佛法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0

十念记数念佛法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都摄六根为念佛之妙法
下一篇:念佛不宜始终只念四字
 女居士的职责
 大师开示居士家庭丧事之全过程
 燃戒疤(即顶香)
 看经前应知看经之目的和方法
 不识字人能念佛当然也可以往生
 净土五经的大意
 往生净土以信愿为本
 五逆十恶者临终惭愧念佛也能往生
 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圣量大师
 净土三经专明其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肯去观世音[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吃「素」不等於食「斋」?[栏目:法忍法师]
 20、对于基的所诠空性义的断诤,为什么不单单从基的角度,而需要从基道果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栏目: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二)略释前行仪轨与观想[栏目:圣者言教]
 十善业道之不邪淫[栏目:宽运法师]
 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之二:善金方寸之地行般舟篇[栏目: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
 菩萨等视众生的父母心[栏目:宣化上人]
 不求神通、应求智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呆若木鸡的佛教徒(庐月居士)[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佛教“三乘”的意思[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