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11经 狮子吼小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4
汉译经文2.师子吼品
中部11经/狮子吼小经(师子吼品[2])(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就在这里,有[第一]沙门;在这里,有第二沙门;在这里,有第三沙门;在这里,有第四沙门,其它议论者空无另外的沙门。』比丘们!你们应该这样正确地作狮子吼。
  比丘们!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说:『但,尊者们!依什么自信,依什么力量你们尊者能这么说:「就在这里,有[第一]沙门;在这里,有第二沙门;在这里,有第三沙门;在这里,有第四沙门,其它的议论者空无另外的沙门。」呢?』比丘们!当其他外道游行者这么说时,应该能这样回答:『道友们!有四法被那位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所说,而当我们自己看见时,我们这么说:「就在这里,有[第一]沙门;在这里,有第二沙门;在这里,有第三沙门;在这里,有第四沙门,其它的议论者空无另外的沙门。」哪四个呢?道友们!有对大师的净信,有对法的净信,有在戒上的完成,有如法的、可爱的、合意的屋主们与出家者们,道友们!这四法被那位有知、有见的世尊、阿罗汉、遍正觉者所说,而当我们自己看见时,我们这么说:「就在这里,有[第一]沙门;在这里,有第二沙门;在这里,有第三沙门;在这里,有第四沙门,其它的议论者空无另外的沙门。」』
  比丘们!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说:『我们也有对大师的净信:我们的大师,我们也有对法的净信:我们的法,我们也有在戒上的完成:我们的戒,我们也有如法的、可爱的、合意的屋主们与出家者们,道友们!这里,你们与我们有什么高下,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差别呢?』
  比丘们!当其他外道游行者这么说时,应该能这么回答:『道友们!怎么样?目标是一个还是多个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目标是一个,不是多个。』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有贪的还是离贪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离贪的,不是有贪的。』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有瞋的还是离瞋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离瞋的,不是有瞋的。』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有痴的还是离痴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离痴的,不是有痴的。』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有渴爱的还是离渴爱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离渴爱的,不是有渴爱的。』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有取着的还是离取着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离取着的,不是有取着的。』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有智者的还是无智者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有智者的,不是无智者的。』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同意与反对者的还是无同意与反对者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无同意与反对者的,不是同意与反对者的。』
  『但,道友们!那目标是乐于妄想、享乐妄想者的还是不乐于妄想、不享乐妄想者的呢?』比丘们!当正确回答时,其他外道游行者会这么回答:『道友们,那目标是不乐于妄想、不享乐妄想者的,不是乐于妄想、享乐妄想者的。』
  比丘们!有这二种见:有见与无有见。比丘们!凡任何执着有见、陷入有见、固执有见的沙门婆罗门,他们是无有见的反对者;比丘们!凡任何执着无有见、陷入无有见、固执无有见的沙门婆罗门,他们是有见的反对者。比丘们!凡任何不如实了知这二种见的集起、灭没、乐味、过患、出离的沙门婆罗门,他们是有贪者、有瞋者、有痴者、有渴爱者、有取著者、无智者、同意与反对者、乐于妄想、享乐妄想者,他们不从生、老、死、愁、悲、苦、忧、绝望脱离,我说:『他们不从苦脱离。』比丘们!凡任何如实了知这二种见的集起、灭没、乐味、过患、出离的沙门婆罗门,他们是离贪者、离瞋者、离痴者、离渴爱者、离取著者、智者、无同意与反对者、不乐于妄想、不享乐妄想者,他们从生、老、死、愁、悲、苦、忧、绝望脱离,我说:『他们从苦脱离。』
  比丘们!有这四种取,哪四个呢?欲取、见取、戒禁取、[真]我论取。比丘们!有一类沙门、婆罗门自称为一切取论的遍知者,[但]他们不[能]完全安立一切取论的遍知:他们安立欲取的遍知,而不安立见取的遍知,不安立戒禁取的遍知,不安立[真]我论取的遍知,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些沙门、婆罗门尊师们不如实了知这三处,因此,那些沙门、婆罗门尊师们自称为一切取论的遍知者,[但]他们不[能]完全安立一切取论的遍知:他们安立欲取的遍知,而不安立见取的遍知,不安立戒禁取的遍知,不安立[真]我论取的遍知。
  比丘们!有一类沙门、婆罗门自称为一切取论的遍知者,[但]他们不[能]完全安立一切取论的遍知:他们安立欲取的遍知,安立见取的遍知,而不安立戒禁取的遍知,不安立[真]我论取的遍知,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些沙门、婆罗门尊师们不如实了知这二处,因此,那些沙门、婆罗门尊师们自称为一切取论的遍知者,[但]他们不[能]完全安立一切取论的遍知:他们安立欲取的遍知,安立见取的遍知,而不安立戒禁取的遍知,不安立[真]我论取的遍知。
  比丘们!有一类沙门、婆罗门自称为一切取论的遍知者,[但]他们不[能]完全安立一切取论的遍知:他们安立欲取的遍知,安立见取的遍知,安立戒禁取的遍知,而不安立[真]我论取的遍知,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那些沙门、婆罗门尊师们不如实了知这一处,因此,那些沙门、婆罗门尊师们自称为一切取论的遍知者,[但]他们不[能]完全安立一切取论的遍知:他们安立欲取的遍知,安立见取的遍知,安立戒禁取的遍知,而不安立[真]我论取的遍知。
  比丘们!在这样子的法律中,凡对大师净信者,他不被说是正行者;凡对法净信者,他不被说是正行者;凡在戒上完成者,他不被说是正行者;凡有如法的、可爱的、合意的者,他不被说是正行者,那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当法律被恶说、被恶教导,是不出离的、不导向寂静的、非遍正觉者教导的时,[就]是这样。
  比丘们!如来、阿罗汉、遍正觉者自称为一切取论的遍知者,他完全安立一切取论的遍知:安立欲取的遍知,安立见取的遍知,安立戒禁取的遍知,安立[真]我论取的遍知,比丘们!在这样子的法律中,凡对大师净信者,他被说是正行者;凡对法净信者,他被说是正行者;凡在戒上完成者,他被说是正行者;凡有如法的、可爱的、合意的者,他被说是正行者,那是什么原因呢?比丘们!因为,当法律被善说、被善教导,是出离的、导向寂静的、遍正觉者教导的时,[就]是这样。
  比丘们!这四取,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这四取,渴爱是因,渴爱是集,渴爱所生,渴爱是根源。比丘们!这渴爱,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渴爱,受是因,受是集,受所生,受是根源。比丘们!这受,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受,触是因,触是集,触所生,触是根源。比丘们!这触,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触,六处是因,六处是集,六处所生,六处是根源。比丘们!这六处,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六处,名色是因,名色是集,名色所生,名色是根源。比丘们!这名色,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名色,识是因,识是集,识所生,识是根源。比丘们!这识,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识,行是因,行是集,行所生,行是根源。比丘们!这行,什么是其因?什么是其集?什么是其生?什么是其根源?行,无明是因,无明是集,无明所生,无明是根源。
  比丘们!当比丘无明已被舍断,明已生;以无明的褪去,明的生起,他既不执取欲取,也不执取见取,也不执取戒禁取、也不执取[真]我论取,不执取则不战栗,不战栗就自证涅槃,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狮子吼小经第一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
  「异道(MA.103)」,南传作「其它的议论者」(parappavād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其它的教义」(The doctrines of others)。
  「有何行(MA.103)」,南传作「什么自信」(ko…assās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什么[权威]的支持」(the support of what [authority])。「自信」(assāso),另译为「苏息」,PTS巴利语辞典作breathing easily, freely or quietly, relief, comfort, consolation, confidence。
  「智者」(AA),「有慧、说慧者」(MA),南传作「有智者的」(viddasu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眼光者」(who has vision)。
  「怒者」(AA),「有憎、有诤者」(MA),南传作「同意与反对者的」(nuruddhappaṭiviruddhass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偏爱与反对者」(for one who favours and opposes)。
  「有见、无见」(AA),「有见及无见」(MA),南传作「有见与无有见」(bhavadiṭṭhi ca vibhavadiṭṭh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存在的见解与非存在的见解」(the view of being and the view of non-being)或「实存的见解与根绝的见解」(the view of existence and the view of extermination, SN.22.80),并引注释书说:前者是常见,后者是断见。
  「断受(MA.103)」,南传作「一切取论的遍知者」(sabbupādānapariññāvād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提出所有种类的取之完全理解」(to propound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all kinds of clinging),并引注释书的解说,「遍知」是指「已超越的」(samatikkama);「断遍知;舍断与遍知」(pahānapariññā)。按:MA将「取;执取」(upādā)译为「受」,AA此经也是。
  「一究竟」(AA/MA),南传作「目标是一个」(ekā niṭṭhā,直译为「一究竟;一终结」),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目标是一个」(the goal one)。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12经 狮子吼大经
下一篇:中部10经 念住大经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九○)
 大乘大义章 解说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一七)
 五蕴法门
 坚固经第二十四
 心明学 第二章 心王心所
 摄类学 第十一章 性相与名相
 量理宝藏论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正理经》简读之十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解读《金刚经》第八讲[栏目:佛光法师]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如说第三卷(钟惺)[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一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禅宗“日用是道”琐(谈继平)[栏目:禅宗文集]
 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栏目:程叔彪居士]
 网络问答[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善知识的重要性[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二三)[栏目:杂阿含经]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三)[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六章 缘起性空[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