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29经 心材譬喻大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5
汉译经文中部29经/心材譬喻大经(譬喻品[3])(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在提婆达多离去不久时,世尊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在那里,关于提婆达多之事,世尊召唤比丘们:
  「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有利养、恭敬、名声,这些其他比丘是不知名的无能者。』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
  比丘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皮屑后,切断枝叶,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越过皮屑后,切断枝叶,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同样的,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有利养、恭敬、名声,这些其他比丘是不知名的无能者。』他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比丘们!这位比丘被称为取梵行的枝叶,以此到达终结。
  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持戒者、善法者,这些其他比丘是破戒者、恶法者。』他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
  比丘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后,切断皮屑,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越过皮材后,切断皮屑,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同样的,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持戒者、善法者,这些其他比丘是破戒者、恶法者。』他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比丘们!这位比丘被称为取梵行的皮屑,以此到达终结。
  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得定者、心一境者,这些其他比丘是不得定者、心散乱者。』他以该定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
  比丘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后,切断皮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越过肤材后,切断皮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同样的,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得定者、心一境者,这些其他比丘是不定者、心散乱者。』他以该定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比丘们!这位比丘被称为取梵行的皮材,以此到达终结。
  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定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智见,他以该智见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智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有知的,我住于看得见,这些其他比丘是无知的、他们住于看不见。』他以该智见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
  比丘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后,切断肤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不了知心材,不了知肤材,不了知皮材,不了知皮屑,不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就越过心材后,切断肤材,然后拿起来离开,认为:「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未经历。』同样的,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定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智见,他以该智见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以该智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我是有知的,我住于看得见,这些其他比丘是无知的、他们住于看不见。』他以该智见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放逸的时,他住于苦。比丘们!这位比丘被称为取梵行的肤材,以此到达终结。
  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定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智见,他以该智见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智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智见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非暂时解脱,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那位非暂时解脱的比丘衰退了。
  比丘们!犹如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仅切断心材后拿起来离开,知道:『这是心材。』有眼的男子看见这样后会这么说:『这位尊师男子了知心材,了知肤材,了知皮材,了知皮屑,了知枝叶,因为,像这样,这位尊师男子欲求心材,找寻心材,遍求心材,当走到有心材住立的大树时,仅切断心材后拿起来离开,知道:「这是心材。」凡心材应该被作的核心,其目标他将经历。』同样的,比丘们!这里,某些善男子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心想]:『我已陷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已陷入苦,已被苦征服,如果能了知得到这整个苦蕴的结束就好了。』 当这样出家时,他获得利养、恭敬、名声,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成为悦意的、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利养、恭敬、名声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戒具足,他以该戒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戒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戒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定具足,他以该定具足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定具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定具足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智见,他以该智见而成为悦意的,但非志向圆满的;他不以该智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他不以该智见而陶醉、变得放逸、来到放逸;当成为不放逸的时,他到达非暂时解脱,比丘们!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那位非暂时解脱的比丘衰退了。
  像这样,比丘们!这梵行不[以]利养、恭敬、名声为效益;不[以]戒具足为效益;不[以]定具足为效益;不[以]智见为效益,比丘们!这不可动摇的心解脱,比丘们!这是这梵行的目标,这是核心,这是终结。」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心材譬喻大经第九终了。
「世尊;众佑」(bhagavā,音译为「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义译为「有幸者」,古译为「尊佑」),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幸福者」(the Blessed One)。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善法者」(kalyāṇadhamm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好品格者」(who are of good character)。
  「看得见」(pass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看见」(seeing),并解说,注解书指这里的「智见」是指有能力看见正常看不见细微色的天眼。
  「获得」(abhinibbatteti,原意为「使生起;使再生」),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取得;获得」(acquires)。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30经 心材譬喻小经
下一篇:中部28经 象足迹譬喻大经
 玄奘对因明的运用、推广及启示(关兴丽)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一○○四)
 不受二箭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二四)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五六)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一一五一)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六○)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一二八五)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四○五)
 《正理经》简读之二十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呼吸与观四界 序[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证严法师心莲·缘起[栏目:证严法师心莲]
 犯无间罪的阿阇世王[栏目:上师讲故事]
 佛经中所说邪淫的果报(摘录自 正法念处经卷第六、七地狱品)[栏目:经典汇编]
 何谓甘露丸?[栏目:噶陀仁珍千宝·贝玛旺晴]
 妙高台上[栏目:境明·千里皆明]
 靠杀生、偷盗得来的财物,可否用来造坛城或经堂?[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中国脊梁的精神——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访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相应31经 分裂经[栏目:相应部 17.利得恭敬相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六 (9)[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