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64经 玛鲁迦大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40
汉译经文中部64经/玛鲁迦大经(比丘品[7])(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你们忆持我所教导的五下分结吗?」
  当这么说时,尊者玛鲁迦之子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我忆持世尊所教导的五下分结。」
  「玛鲁迦之子!但,你如何忆持我所教导的五下分结呢?」
  「大德!我忆持有身见是世尊所教导的下分结;大德!我忆持疑是世尊所教导的下分结;大德!我忆持戒禁取是世尊所教导的下分结;大德!我忆持欲的意欲是世尊所教导的下分结;大德!我忆持恶意是世尊所教导的下分结,大德!我这么忆持世尊所教导的五下分结。」
  「玛鲁迦之子!你忆持谁教导像这样的这五下分结呢?玛鲁迦之子!其他外道游行者岂不将以这婴儿譬喻的驳斥驳斥你吗?因为,幼嫩愚钝仰卧的婴儿没有『有身』[的观念],将从哪里生起有身见?但有身见的烦恼潜在趋势潜伏于其中;因为,幼嫩愚钝仰卧的婴儿没有『法』[的观念],将从哪里生起对法的疑?但疑的烦恼潜在趋势潜伏于其中;因为,幼嫩愚钝仰卧的婴儿没有『戒』[的观念],将从哪里生起戒禁取?但戒禁取的烦恼潜在趋势潜伏于其中;因为,幼嫩愚钝仰卧的婴儿没有『欲』[的观念],将从哪里生起对欲之欲的意欲?但欲贪的烦恼潜在趋势潜伏于其中;因为,幼嫩愚钝仰卧的婴儿没有『众生』[的观念],将从哪里生起对众生的恶意?但恶意的烦恼潜在趋势潜伏于其中,玛鲁迦之子!其他外道游行者岂不将以这婴儿譬喻的驳斥驳斥你吗?」
  当这么说时,尊者阿难对世尊说:
  「世尊!这正是时候,善逝!这正是时候,愿世尊说五下分结,听闻世尊的[教说]后,比丘们将会忆持的。」
  「那样的话,阿难!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尊者阿难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阿难!这里,未受教导的一般人是不曾见过圣者的,不熟练圣者法的,未受圣者法训练的;是不曾见过善人的,不熟练善人法的,未受善人法训练的,他住于心被有身见缠缚、征服,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有身见之出离,有身见成为他的惯习而未被排除,则它是下分结;他住于心被疑缠缚、征服,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疑之出离,疑成为他的惯习而未被排除,则它是下分结;他住于心被戒禁取缠缚、征服,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戒禁取之出离,戒禁取成为他的惯习而未被排除,则它是下分结;他住于心被欲贪缠缚、征服,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欲贪之出离,欲贪成为他的惯习而未被排除,则它是下分结;他住于心被恶意缠缚、征服,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恶意之出离,恶意成为他的惯习而未被排除,则它是下分结。
  阿难!这里,已受教导的圣弟子是见过圣者的,熟练圣者法的,善受圣者法训练的;是见过善人的,熟练善人法的,善受善人法训练的,他住于心不被有身见缠缚、征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有身见之出离,他的有身见含烦恼潜在趋势被舍断;他住于心不被疑缠缚、征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疑之出离,他的疑含烦恼潜在趋势被舍断;他住于心不被戒禁取缠缚、征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戒禁取之出离,他的戒禁取含烦恼潜在趋势被舍断;他住于心不被欲贪缠缚、征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欲贪之出离,他的欲贪含烦恼潜在趋势被舍断;他住于心不被恶意缠缚、征服,如实了知已生起的恶意之出离,他的恶意含烦恼潜在趋势被舍断。
  阿难!有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不由于该道与道迹将知道或看见或将舍断五下分结。』这是不可能的。阿难!犹如有住立着而有坚实核心的大树,『不切开外皮、不切开皮层而将切断坚实核心。』这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阿难!有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不由于该道与道迹将知道或看见或将舍断五下分结。』这是不可能的。
  阿难!有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由于该道与道迹将知道或看见或将舍断五下分结。』这是可能的。阿难!犹如有住立着而有坚实核心的大树,『切开外皮、切开皮层而将切断坚实核心。』这是可能的。同样的,阿难!有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由于该道与道迹将知道或看见或将舍断五下分结。』这是可能的。
  阿难!犹如满满的、水满到乌鸦可喝到的恒河,那时,如果弱男子走来[而心想]:『我将以手臂横向切开这恒河后,平安地到彼岸。』他不能够以手臂横向切开这恒河后,平安地到彼岸。同样的,阿难!当任何有身见灭之法被教导时,他心不跃入、不明净、不住立、不解脱,即应该被看作像那位弱男子那样。阿难!犹如满满的、水满到乌鸦可喝到的恒河,那时,如果有力气的男子走来[而心想]:『我将以手臂横向切开这恒河后,平安地到彼岸。』他能够以手臂横向切开这恒河后,平安地到彼岸。同样的,阿难!当任何有身见灭之法被教导时,他心跃入、明净、住立、解脱,即应该被看作像那位有力气的男子那样。
  阿难!什么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呢?阿难!这里,比丘以离依着、以恶不善法的舍断,以所有身粗重的安息,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凡存在于那里的色的状态、受的状态、想的状态、行的状态、识的状态,那些法他看作是无常的、苦的、病的、肿瘤的、箭的、祸的、疾病的、另一边的、败坏的、空的、非我的,他使心从那些法脱离;他使心从那些法脱离后,心集中于不死界:『这是寂静的,这是胜妙的,即:一切行的止、一切依着的断念、渴爱的灭尽、离贪、灭、涅槃。』当他在那里住立时,到达诸烦恼的灭尽。如果因为那法贪、那法喜而没达到诸烦恼的灭尽,则以五下分结的灭尽而为化生者,在那里入了究竟涅槃,为不从彼世转回者。阿难!这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
  再者,阿难!比丘以寻与伺的平息,……(中略)第二禅,……(中略)第三禅,……(中略)第四禅,……(中略)凡存在于那里的色的状态、受的状态、想的状态、行的状态、识的状态,……(中略)为不从彼世转回者。阿难!这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
  再者,阿难!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对想的灭没,以不作意种种想[而知]:『虚空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虚空无边处,凡存在于那里的受的状态、想的状态、行的状态、识的状态,……(中略)为不从彼世转回者。阿难!这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
  再者,阿难!比丘以一切虚空无边处的超越[而知]:『识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识无边处,凡存在于那里的受的状态、想的状态、行的状态、识的状态,……(中略)为不从彼世转回者。阿难!这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
  再者,阿难!比丘以一切识无边处的超越[而知]:『什么都没有』,进入后住于无所有处,凡存在于那里的受的状态、想的状态、行的状态、识的状态,……(中略)为不从彼世转回者。阿难!这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
  「大德!如果这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与道迹,那样的话,为什么某些比丘是心解脱者,某些比丘是慧解脱者呢?」
  「阿难!在这里,我说,这是根之种种。」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阿难欢喜世尊所说。
  玛鲁迦大经第四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缠住(MA.205)」,南传作「被缠缚」(pariyuṭṭhite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缠住」(obsessed),并解说,在论书中依杂染的发生区分为三阶段:「烦恼潜在趋势」(anusaya)阶段只是在心中的潜在性质(latent dispositions),「缠」(pariyuṭṭhāna)阶段上升到缠住与征服(obsess and enslave)了心,到「超越阶段」(vitikkama)就激发不善的身行、语行。本经为何佛陀会责备比丘对五下分结的回答?长老引注释书的解说,因为比丘执这样的见:只在受别人攻击时,才受这些结的束缚,其他时候不会。
  「身见使(MA.205)」,南传作「有身见的烦恼潜在趋势」(sakkāyadiṭṭhānusay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个己的见解的在表面下的趋势」(the underlying tendency to identity view)。
  「胜如(MA.205)」,南传作「根之种种」(indriyavematta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同的是他们的器官机能」(The difference…is in their facultie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心解脱」与「慧解脱」的不同,在于前者在「止与观」中偏重(强调)一心(emphasises unification of mind),后者偏重(强调)慧(emphasises wisdom),尊者目揵连是前者的典型,尊者舍利弗是后者的典型。
  「惯习」(thāmagatā,直译为「已到达势力的状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已经成为一种惯性」(has become habitual)。
  「含烦恼潜在趋势」(sānusayā,另译为「有随眠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连同对它的在表面下的趋势」(together with the underlying tendency to it)。
  「不死界」(amatāya dhātuyā,另译为「甘露界;涅槃界」),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死要素」(the deathless element)。
  「法贪」(dhammarāgen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为了法而想要」(desire for the Dhamma)。
  「法喜」(dhammanandiy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法中欢乐」(delight in the Dhamma)。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65经 跋大哩经
下一篇:中部63经 玛鲁迦小经
 杂阿含经卷第一(五)
 杂宝藏经白话 迦旃延为恶生王解八梦缘第百二
 长部33经 结集经
 金刚经(藏文版英译) Tibetan-English Version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九八八)
 长部31经 辛额勒经
 那先比丘经 第二问 人死还受後有之身?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六(一○○一)
 杂阿含经卷第三(八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九一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聚合离散皆是因缘和合[栏目:净慧禅语]
 八、皈依的修习 一、如何修习皈依[栏目:皈依修学手册]
 摄类学 十二[栏目:摄类学讲记]
 我是灯师父的妈妈[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壹、举往生实例 一、本愿念佛 潇洒往生[栏目:信愿法师]
 35、宝筐镜影[栏目:百喻故事广释]
 夏雨清凉解要 九[栏目:智谕法师]
 禅修的主要途径 六 对治昏掉的两根拐杖——正知与正念[栏目:传明法师]
 净界法师:印光大师说佛号的功能[栏目:净界法师]
 临济宗旨 二 三句[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