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106经 随应于不动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65
汉译经文中部106经/随应于不动经(天臂品[11])(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俱卢国,名叫迦马沙达马的俱卢国城镇。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欲是无常的、空虚的、虚妄的、虚妄法的,比丘们!那是幻术之作者、愚痴者的虚浮之言。凡当生之欲、来生之欲,凡当生之欲想、来生之欲想,这两者都是魔之领域、魔之境域、魔之饵所、魔之行境,在这里,这些恶不善心意:贪婪、恶意、激情转起,这里,它们生成对圣弟子随学的障碍。比丘们!在这里,圣弟子像这样深虑:『凡当生之欲、来生之欲,凡当生之欲想、来生之欲想,这两者都是魔之领域、魔之境域、魔之饵所、魔之行境,在这里,这些恶不善心意:贪婪、恶意、激情转起,这里,它们生成对圣弟子随学的障碍,让我以广大、出众之心而住,克服世间后以意确立,当我以广大、出众之心而住,克服世间,以意确立后,凡恶不善心意:贪婪、恶意、激情,它们都将不存在。以它们的舍断,我的心将成为非小的、无量的、已善修习的。』当他这么行、时常[这么]住时,心在[此]处上明净。当有净信时,他当下到达不动的,或以慧胜解。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那作用识会[往生]到达不动,这是可能的。比丘们!这被说为第一个随应于不动之道迹。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像这样深虑:『凡当生之欲、来生之欲,凡当生之欲想、来生之欲想,凡任何色,[一切色]是四大及四大之所造色。』当他这么行、时常[这么]住时,心在[此]处上明净。当有净信时,他当下到达不动的,或以慧胜解。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那作用识会[往生]到达不动,这是可能的。比丘们!这被说为第二个随应于不动之道迹。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像这样深虑:『凡当生之欲、来生之欲,凡当生之欲想、来生之欲想,凡当生之色、来生之色,凡当生之色想、来生之色想,这两者都是无常的,凡无常的都不足以令人欢喜,不足以令人欢迎,不足以令人固持。』当他这么行、时常[这么]住时,心在[此]处上明净。当有净信时,他当下到达不动的,或以慧胜解。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那作用识会[往生]到达不动,这是可能的。比丘们!这被说为第三个随应于不动之道迹。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像这样深虑:『凡当生之欲、来生之欲,凡当生之欲想、来生之欲想,凡当生之色、来生之色,凡当生之色想、来生之色想,凡不动想,一切都是想。这些无余灭之处,那是寂静的,那是胜妙的,即:无所有处。』当他这么行、时常[这么]住时,心在[此]处上明净。当有净信时,他当下到达无所有处,或以慧胜解。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那作用识会[往生]到达无所有处,这是可能的。比丘们!这被说为第一个随应于无所有处之道迹。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到林野,或树下,或空屋,像这样深虑:『这我或我所是空(虚)的。』当他这么行、时常[这么]住时,心在[此]处上明净。当有净信时,他当下到达无所有处,或以慧胜解。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那作用识会[往生]到达无所有处,这是可能的。比丘们!这被说为第二个随应于无所有处之道迹。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像这样深虑:『我不属于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地方的任何事物,在那里也不属于我。』当他这么行、时常[这么]住时,心在[此]处上明净。当有净信时,他当下到达无所有处,或以慧胜解。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那作用识会[往生]到达无所有处,这是可能的。比丘们!这被说为第三个随应于无所有处之道迹。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像这样深虑:『凡当生之欲、来生之欲,凡当生之欲想、来生之欲想,凡当生之色、来生之色,凡当生之色想、来生之色想,凡不动想、无所有处想,一切都是想。这些无余灭之处,那是寂静的;那是胜妙的,即:非想非非想处。』当他这么行、时常[这么]住时,心在[此]处上明净。当有净信时,他当下到达非想非非想处,或以慧胜解。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那作用识会[往生]到达非想非非想处,这是可能的。比丘们!这被说为随应于非想非非想处之道迹。」
  当这么说时,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这里,比丘这么行:『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我舍断它。』这样,他得到平静,大德!那位比丘能般涅槃或不能般涅槃呢?」
  「阿难!在这里,某类比丘能般涅槃,而某类比丘不能般涅槃。」
  「大德!什么因、什么缘从而在这里某类比丘能般涅槃,某类比丘不能般涅槃呢?」
  「阿难!这里,比丘这么行:『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我舍断它。』这样,他得到平静。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平静。当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平静时,识依止它、执取它,阿难!有执取的比丘不般涅槃。」
  「但,大德!当比丘执取时,他执取什么呢?」
  「阿难!非想非非想处。」
  「大德!听说当比丘执取时,他执取最殊胜的执取吗?」
  「阿难!当比丘执取时,他确实执取最殊胜的执取,阿难!因为这最殊胜的执取即:非想非非想处。
  阿难!这里,比丘这么行:『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我舍断它。』这样,他得到平静。他不欢喜、不欢迎、不持续固持那平静。当他不欢喜、不欢迎、不持续固持那平静时,识不依止它、不执取它,阿难!不执取的比丘般涅槃。」
  「不可思议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大德!世尊确实对我们说了一个依止、一个依止的洪水之度脱,但,大德!什么是圣解脱?」
  「阿难!这里,比丘圣弟子像这样深虑:『凡当生之欲、来生之欲,凡当生之欲想、来生之欲想,凡当生之色、来生之色,凡当生之色想、来生之色想,凡不动想、无所有处想、非想非非想处想,这是有身、有身之所及。这是不死,即:经由不执取而有心的解脱。』阿难!像这样,随应于不动之道迹已被我教导,随应于无所有处之道迹已被我教导,随应于非想非非想之道迹已被我教导,一个依止、一个依止的洪水之度脱已被我教导,圣解脱已被我教导,阿难!凡依怜愍对弟子有益的大师,出自怜愍所应作的,我已为你们做了。阿难!有这些树下、这些空室,阿难!你们要禅修!不要放逸,不要以后变得后悔,这是我们对你们的教诫。」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阿难欢喜世尊所说。
  随应于不动经第六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妄言法(MA.75)」,南传作「虚妄法的」(mosadhamm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迷惑的;虚伪的;诈欺的」(deceptive)。
  「幻化(MA.75)」,南传作「幻术之作者」(Māyākatam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产生幻觉的;错觉的」(illusory)。
  「欺诳愚痴(MA.75)」,南传作「愚痴者的虚浮之言」(bālalāpan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愚笨者的无聊话」(the prattle of fools)。
  「斗诤(MA.75)」,南传作「激情」(sārambhāpi,另译为「激愤」),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推拟;假定」(presumption)。
  「掩伏世间(MA.75)」,南传作「克服世间后」(abhibhuyya lokaṃ,另译为「打胜世间后;征服世间后」),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超越世界」(transcended the world)。
  「摄持其心(MA.75)」,南传作「以意确立」(adhiṭṭhāya manas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心作了坚定的决定」(made a firm determination with the mind),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决心以禅为目标。
  「便于处得心净(MA.75)」,南传作「心在[此]处上明净」(āyatane cittaṃ pasīd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的心在此基础上获得信心」(his mind acquires confidence in this bas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达到阿罗汉果的毗婆舍那目标,或接近第四禅[以及虚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成为他到达「不动」,即第四禅本身的基础。
  「不动(MA.75)」,南传作「不动的」(āneñj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泰然自若」(imperturbable),并解说,这里说的「不动」,似乎指第四禅与两个较低的无色界禅。按:「两个较低的无色界禅」指「虚空无边处」与「识无边处」,亦即本经所说的第二、第三「净不动道;随应于不动之道迹」。
  「以慧为解(MA.75)」,南传作「以慧胜解」(paññāya vā adhimucc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以智慧决定[它]」(he resolves [upon it] with wisdom)。
  「因本意故(MA.75)」,南传作「那作用识」(taṃsaṃvattanikaṃ viññāṇ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发展之识」(the evolving consciousnes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此人依之而往生的「结果识;生成识」(the resultant consciousness)。按:证得第四禅(不动)而未能证得解脱者,则有如证得第四禅业力所形成那样具不动性质的识。
  「净不动(MA.75)」,南传作「随应于不动」(āneñjasappāyā,另译为「适于不动;益于不动」),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导向泰然自若」(directed to the imperturbable)。
  「空于神、神所有(MA.75)」,南传作「这我或我所是空(虚)的」(suññamidaṃ attena vā attaniyena vā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这我或所有属于我的是空的」(This is void of a self or of what belongs to a self, Empty is this of self or of what belongs to self, SN.41.7)。
  「无想」、「有想无想处(MA.75)」,南传作「非想非非想处」(nevasaññānāsaññāyatana)。
  「无我、无我所,我当不有、我所当不有(MA.75)」,南传作「那会非有,那会非我所;那必将非有,那必将非我所」(no cassa, no ca me siyā; na bhavissati, na me bhavissati),参看《中阿含6经》「我者无我,亦无我所;当来无我,亦无我所」比对。
  「若本有者(MA.75)」,南传作「凡存在的;凡已存在的」(yadatthi yaṃ, bhū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所有的存在,所有已生成的」(What exists, what has come to be),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五蕴。
  「乐彼舍、着彼舍、住彼舍(MA.75)」,南传作「他欢喜、欢迎、持续固持那平静」(So taṃ upekkhaṃ abhinandati, abhivadati, ajjhosāya tiṭṭh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乐于那平静,欢迎它,并且持续握住它」(He delights in that equanimity, welcomes it, and remains holding to it)。按:「平静」(upekkhaṃ),另译为「舍;无关心」。
  「有所受者,彼必不得般涅槃(MA.75)」,南传作「有执取的比丘不般涅槃」(Sa-upādāno…bhikkhu na parinibbāyatīti,另译为「有燃料的比丘不熄灭」),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执取的比丘不达到涅槃」(A bhikkhu,with clinging,…does not attain Nibbāna),并解说,「执取」(upādāna)之另外一个意思是「燃料」,「涅槃」(nibbāyati)的原意是「(火)熄灭」,这是很难译的双关语。按:MA将「取;执取」(upādā)译为「受」。
  「受余行(MA.75)」,南传作「执取最殊胜的执取」(Upādānaseṭṭhaṃ…upādiyatī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执取最好的执着对象」(clings to the best [object of] clinging)。
  「圣解脱」(ariyo vimokkho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高洁的释放」(noble liberation),并引注释书说,尊者阿难是要问关于不依禅定的「干观者」(sukkhavipassaka,英译为dry-insighters)如何证得阿罗汉果。
  「自己有(MA.75)」,南传作「有身、有身之所及」(sakkāyo yāvatā sakkāy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个己,直到个己扩展」(identity as far as identity extends)。按:「有身」(sakkāyo),另译为「常住身;萨迦耶(音译);己身」。
  「一个依止、一个依止的」(Nissāya niss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依于一个或另一个的支持」(in dependence upon one support or another),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比丘以入从第三禅到四个无色定的个个「处」(basis),以到达阿罗汉果。按:「洪水之度脱」,即指到达阿罗汉果。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107经 会计师目犍连经
下一篇:中部105经 善星经
 杂宝藏经白话 兔自烧身供养大仙缘第十一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一八)
 中部16经 心荒芜经
 出三藏记集 解说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55集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八○○)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四踅念小乘戒
 长部31经 辛额勒经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二○)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三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出家人到道场化缘是否如法?[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佛教必学论典都有哪些?[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佛教心理学 第二节 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转到显密双修较方便法门,是否可以?[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优点和缺点[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这愚蠢的我是真的吗?[栏目:找回自己]
 0267 不退转*轮经(失译)[栏目:天台宗 - 所依经典]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七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大导师与导师[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36 要谦虚、勿骄傲[栏目:本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