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top
{返回首页}


中部147经 教诫罗侯罗小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7
汉译经文中部147经/教诫罗侯罗小经(六处品[15])(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当世尊独自静坐禅修时,心中生起了这样的深思:
  「罗侯罗的解脱圆熟法已遍熟,让我更进一步教导罗侯罗灭尽诸烦恼。」
  那时,世尊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为了托钵进入舍卫城。
  在舍卫城为了托钵而行后,食毕,从施食处返回,召唤尊者罗侯罗:
  「罗侯罗!取坐垫布,我们前往盲者的林园,作中午的休息。」
  「是的,大德!」尊者罗侯罗回答世尊后,拿着坐垫布,紧跟着世尊随行。
  当时,许多跟世尊在一起随行的天众们心想:
  「今天,世尊将更进一步教导尊者罗侯罗灭尽诸烦恼。」
  那时,世尊进入盲者的林园后,在其中一棵树下已施设好的位处坐下。
  尊者罗侯罗向世尊问讯后,也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世尊对尊者罗侯罗这么说:
  「罗侯罗!你怎么想:眼是常的,或是无常的?」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色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眼识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眼触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凡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受之类、想之类、行之类、识之类,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耳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中略)。
  「鼻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中略)。
  「舌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中略)。
  「身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中略)。
  「意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法是常的,还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意识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意触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你怎么想:凡以这意触为缘生起的受之类、想之类、行之类、识之类,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是苦的,或是乐的呢?」
  「苦的,大德!」
  「而凡为无常的、苦的、变易法,适合被这样认为:『这是我的,我是这个,这是我的真我』吗?」
  「不,大德!」
  「罗侯罗!当这么看时,已受教导的圣弟子在眼上厌,在色上厌,在眼识上厌,在眼触上厌,凡以这眼触为缘生起的受之类、想之类、行之类、识之类,在那上面也都厌。
  在耳上厌,在声音上厌,……(中略)在鼻上厌,在气味上厌,……(中略)在舌上厌,在味道上厌,……(中略)在身上厌,在所触上厌,……在意上厌,在法上厌,在意识上厌,在意触上厌,凡以这意触为缘生起的受之类、想之类、行之类、识之类,在那上面也都厌;厌者离染,经由离贪而解脱,当解脱时,有『[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罗侯罗欢喜世尊所说。
  而当这个开示被说时,尊者罗侯罗的心以不执取而从诸烦恼解脱。
  而那些许多跟在一起的天众们的远尘、离垢之法眼生起:
  「凡任何集法都是灭法。」
  教诫罗侯罗小经第五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解脱圆熟法」(vimuttiparipācaniyā dhamm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使释放成熟的情况」(the state that ripen in liberation)。按:这里的「法」(dhamma),不是指「正法」,而是指「情况」(the state)。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148经 六个六经
下一篇:中部146经 难陀迦教诫经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六(六八八)
 陈那之因明及其认识论(蔡伯郎)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六八)
 断无明、得解脱
 杂阿含经选集 四十四、有关阿罗汉
 杂阿含经卷第十三(三三六)
 杂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三六○)
 那先比丘经 第二十三问 有无超过佛的人呢?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六七)
 杂阿含经卷第三(八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很多人说,在禅修时回忆起以前的一些好或者不好的事情,能把这些业给消除了。请尊者慈悲开示。[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我执为什么会是轮回的根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第一部 第七章 治疗的能量[栏目:西藏医心术]
 紫磨金盘[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心存欢喜,随遇而安[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因酒致祸[栏目:佛教故事选萃]
 既然一切有情本来佛,现在又为何堕落为凡夫呢?[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第二册 佛教的真理 第十五课 缘起[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二册]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五 照顾话头与反闻自性[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17 用功要行中道[栏目:本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top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