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当我们终于能以平等的心和开放的心智看待恐怖与喜悦、生与死、所有事物的得与失时,就会生起最美丽和深度的平静。
灵性修行领域就像宇宙和创造宇宙的意识一样广阔。在灵性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超越上一章所描述的能量和情绪现象,而经验到意识的其他超常面向。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谈到这种时刻时写道:“平常的清醒意识只不过是意识的一种形式,环绕在我们四周的是无穷无尽的世界,只被一层很薄的帷幕分开。”
在印度瑜伽和虔信的传统中,这些世界被描述成不同层次的三摩地。在基督教、苏菲教派和犹太教的神秘传统中,有一些典籍和地图(理论或实务的描述或蓝图)描述了由祈祷、臣服、专注和静默所引发的意识状态。这些领域的指南手册有《未知之云》、《灵魂的暗夜》卡巴拉教派的神秘描述,以及《鸟的集会》中所描述的苏菲教派的七个山谷的旅程。佛教传统提供了数百个开启意识的技巧,包括专注于呼吸和身体,运用观想或声音,反复持咒和参公案。公案就是“不可解”的问题,通过不断重复思考不可解的问题,直到思维的心停止,出现不可知和寂静的领域。
新的意识领域也能通过所谓的恩典而自然开启,或在特定情境的压力下发生,例如濒死经验,也能被下述情形激发:具有神圣力量的胜地,具有强大力量的老师,迷幻物质;或是通过灵修训练和直接的方法达到:遵循严格的灵性训练,通过持续不断的禅修或祈祷,或处于极度安静的环境。当我们非常深人地投人某种形式的修行,将整个生命全然融人,身心就能向原本未知的生命层面敞开。苏菲教派诗人鲁米邀请我们到那个层面,他写道:“超越恶行与善行之外,有个光亮的意识地带,我将与你在那里相遇。”
在这些领域航行时,我们借助老师和“地图”的指引,也就是在我们之前已到那里旅行的人所拥有的知识。佛教禅修最完善的地图之一,就是南传佛教(上座部)关于高等意识的地图。南传佛教上座部是唯一留存至今的佛教早期学派,他们的教导仍然是印度和东南亚当代佛教的主要类型。这张“地图”跟随的是上座部用来解释禅修阶段的经典和教导的精华。
佛教“定和观”各种阶段的地图
上座部的修行地图将神秘境界分为两大主要范畴:分别是通过扩展自我和消融自我所达到的境界。关于扩展自我的境界,上座部列出了八个精微的意识层次,称为“禅定的境界”(也叫高等三摩地)。在这些禅定的领域中,又进一步描述如何达到六种存在的领域,以经验生命的所有形式。通过禅修的专注力量来扩展自我,可以直接经验这八种高等禅定的境界和六种存在的领域。这些领域会为我们带来属天的光明和扩展状态,我们在其中会体验到非凡的感受、视觉感的明亮及精细的寂静状态。
上座部地图描述的另一种超越上述状态的神秘境界,称为“消融自我的境界”。当我们引导意识愈来愈深入到存有的本源,通过死亡与再生的过程,逐渐消融所有身份认同和个体的自我感,就会出现这些境界。在这些境界中,禅修被引导去揭开整个奥秘的过程(意识通过这个过程产生了不同的认同),在那当中体认到无我和自由。
上座部地图用于内观禅修。当你详细阅读时,请记住这种地图有其帮助,也有其限制。禅修可以有非常不同的发展方向,视使用方法和修行者而定。佛教之外的神秘主义经典,以数百种语言和观点描述了觉醒过程,但都有相同的要素。所以我谨慎地举这个地图为例,说明灵性旅程可能遇到的前景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