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二河白道喻”第二讲
 
{返回 纯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7

《观经》上品上生章“二河白道喻

(二)

主讲:纯祥法师

往生净土信心为本,信心是从佛的发愿中获得的,叫他力(佛力)信心。这个比喻从佛的愿力方面叫愿力白道,从众生的信受来说,则叫信心白道,愿力和信心互通。

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里。然于中路乃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阔百步,各深无底,南北无边。正水火中间,有一白道,可阔四五寸许。此道从东岸至西岸,亦长百步。其水波浪交过湿道,其火焰亦来烧道。水火相交,常无休息。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民(物)。

这一小段充分揭示了我们的心境,我们常常烦恼,体现为贪心和嗔心。水火两条河就是贪、嗔两种心,想要离开烦恼,就要踏上愿力白道。

此人既至空旷迥处,更无人物

“旷”就是广远的,空旷迥处是指我们在娑婆世界中现在的处境。从更远来说,是指我们一直在三界中轮回。为什么把三界叫做空旷迥处呢?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本没有实体,而且范围非常广的,我们在这么大的一个三界里面,不断的六道里轮回。

然后说“更无人物(人民)”,这与我们常识的感受很不一样。我们周围不是有很多的人物吗?而这里为什么说“空旷迥处,更无人物”呢?这里是指我们在三界的轮回中,没有真善知识,没有能够真正指导我们脱离烦恼的善知识,我们周围的兄弟、朋友的教导内容只和我们生死轮回有关。“物”,我们在三界中轮回,对于痛苦没有防御的手段,没有制止的方法,对生老病死完全束手无策,即没有善知识,也没有任何可以真正依靠的,是孤零零的,所以这里形容“空旷迥处,更无人物”。

“多有群贼恶兽,见此人单独,竞来欲杀”

群贼恶兽,指我们的六根、六尘、六识,也就是四大五阴。它包含着内在和外在的业力。“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指六根所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接触六尘产生的带污染的识别力称为六识。识就是贼,为什么把它称为贼呢?因为我们识一生起就失掉了正确觉知,因此“识”被称为贼,而“贼”不只一个,六根产生的六识都是“贼”。我们身体是由四大合成,“四大”在佛法中经常被比喻成四条大蛇,我们身体本来就是“群贼恶兽”的组合,这是内在的。

我们心中贪、嗔、痴的想法叫烦恼。这些“群贼恶兽”带给我们痛苦。我们身体不舒服,身苦就好象是恶兽在干扰我们,有时候身体不错,但是心里难受有烦恼,这就苦恼因果相互滋养,都在控制着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感受痛苦。

“二河白道”就是“信心”,信心就是无二心、一心,我们一心希望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净土。但是大家有各自的习气,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就被“群贼恶兽”所干扰。

群贼恶兽虽然是凡夫的现实,但是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应该更多的去追求佛法的安乐。你修学佛法,哪个人是真善知识呢?谁是可以真正依靠的呢?依靠家人不长久,依靠朋友也不长久,依靠领导就更不可能,我们的烦恼和痛苦,谁会来帮我们解决呢?在这个娑婆世界中没有帮你的人,大都是害你的人。所以经文说:“见到此人单独竟来欲杀”,“杀”就是让我们烦恼和痛苦,不让我们解脱的意思;单独,是指没有真善知识来保护你。我们是有情众生,很容易被感情左右,多数时候被群贼恶兽给支配了。

所以“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见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中间见一白道,极是狭小。”

死是从果上说,从因上来说,就是烦恼。凡人都怕烦恼,但是现在人对烦恼却是非常麻木。“死”只有到得了“癌症”时才会被提及。对得了“癌症”的病人,多数时也是瞒着,亲戚朋友也都回避。烦恼来了,多是不去管它,过去就算了,这都是属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其实心里面非常怕“死和烦恼”,又不敢正视。这一点,来寺院学佛的人要好的多,知道有生老病死,要消除烦恼。世间人却可怜、可悲,回避死亡,但死亡是任何一个人也回避不了的,烦恼是哪一个家庭,哪一个人都回避不了。

“直走向西”向西是佛指引的解脱方向,就是想解除苦恼,直面人生真相的愿望和行进。该烦恼就烦恼,烦恼也不一定就是坏事,烦恼提醒我们要处理,提醒我们要念佛,不念其它的缘分,。你光回避烦恼,解决不了问题,烦恼也回避不了,回避时间长了,反而会爆炸。

“忽然见此大河,南北不见边畔”就是说烦恼无边。要断除烦恼,反而见到烦恼停下来非常的困难,简直是无边无际。我们的身体一天一天老了,烦恼却没有一点减少,通常人烦恼不会减少只会增加。“中间现一白道”就是说感觉愿望脱离苦恼的力量,显得非常微弱。凡夫为什么要回避烦恼呢?没有勇气。有人说佛法是软弱,没有力量,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佛法是最勇猛的,没有什么人比佛菩萨更勇猛。世间人没有眼光,采用的办法是回避,不是真正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很多人想发财,想去当官,想要小孩好好的读书,获得很高的学位,想要自己身体健康,长寿安乐,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追求不到的东西,因为终究还会失去。而能够得到的东西,我们反而不去追求。“中间现一白道,极是狭小”,现在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这条白道,他根本就离这个白道很远,根本不会有解脱烦恼的想法,他就是在黑暗中,从黑暗最终走向黑暗,只是想追求表面上的一些东西,他注定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人选择了错误的目标,那就没有办法。

“中间现一白道,极是狭小”,对很多人来说,不是狭小,而是他看不到,他追求的不是白道。他只是追求苦中作乐,追求的结果就是慢慢的越来越苦恼,没有出路。“白道”就是佛给我们准备的很大的一条出路,所以信佛非常重要。

很多人他没有感受到“此河南北不见边畔”,他是在贪心和嗔心里面游泳。所以我们是非常的幸运,虽然说你还有很多的烦恼,但是你望见到了“白道”。你现在念佛,烦恼怀疑很重,我行不行?我能不能往生?怀疑的力量很大,既使再怎么怀疑,你还是有一点相信,比那些不知道的人强太多了。

“二岸相去虽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

二岸相去虽近是指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从心念上来说,是根本没有距离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离我们不远。“定死不疑”由贪嗔无边的苦恼所困,没有往生解脱的信心。“今日定死不疑”,是指我们不念佛而念烦恼,感觉当下是苦的,将来也没力量解脱。

然后说“正欲倒回,群贼恶兽,渐渐来逼。”

下面讲的就是“三定死”。“倒回”就是我们发愿往生净土,由于对佛愿有怀疑,没有建立信心,感觉到失望。“倒回”更细的方面是本来发愿往生的人,得不到信心成就,他想重新保持人身。

“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想保持人身,他感觉也没有力量。怎么保持人身呢?依佛说,你须持守五戒。想继续作人,在追求这个目标时,发现“群贼恶兽”,不让我们永久的持守五戒。目前的修学环境很坏,几乎很难真正持守五戒。即便是你持守了一段时间,获得了人身,其实人身本质上也是苦的。这个世间最有福的人,也有很多的苦恼,无常在等着他,随时被“行苦”所逼迫。

群贼恶兽渐渐来逼正欲南北避走,恶兽毒虫,竞来向我。这是说,要想维持人身没有力量。南北避走就是要有断除贪心和嗔心,或者前往其它佛国。但是“恶兽毒虫,竞来相向”。火河的发源地在哪?水河的发源地在哪?二河有多深呢?我怎么样才能通过这两条河呢?普通人没有办法对治烦恼,即使学习《金刚经》、《心经》,但是可能你读一万遍,也很难明白“心”的真实。没有建立信心,没有智慧,那就只能随业流转,非常无奈。你念了南无阿弥陀佛,就走上了一条真正解脱生命苦恼的白道,我们现在要走上去,从此以后坚定不移,生命的力量就慢慢的会显现出来,我们就会在无尽烦恼之中产生战胜它的力量。

录音:白莲花笔录:罗慧丽

整理:真惠审核:纯祥法师


{返回 纯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二河白道喻”第一讲
下一篇:“二河白道喻”第三讲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一讲:特留章
 四十八愿 第一讲:名号就是本愿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三讲:三心章,至诚心一
 《阿弥陀经》讲记六:信、愿、行三资粮
 四十八愿 第十三讲:念佛人应以真佛弟子为“镜”
 四十八愿 第四讲:念佛可以破除一切无明、满一切志愿
 《阿弥陀经》讲记七:如何获得信心
 四十八愿 第十一讲:念佛正确的用心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愿文三
 四十八愿 第二讲:信佛就是信本愿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九二(民国)年新春开示——三千佛圆满开示[栏目:慧律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六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漫说《长阿含》(卷十三)~B 佛陀所阐述的一些教法[栏目:界定法师]
 灵岩大师生西周年感赋[栏目: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妄想一直起来怎么办[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二]
 佛教中的生态智慧(释宗舜)[栏目:佛教与环保]
 四 正念观法 练习19 克服内疚和恐惧[栏目: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
 多芒 Dhomang Monastery[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二篇 狮子吼声 第五章 彻见佛法悟显密[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附2:摄大乘论(真谛译)[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