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一一、御消息
 
{返回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08

御消息                         (《大正藏》八三、二五八上)

来函详悉。我之所言,但能少蒙领解,而增强往生之志,则无所忌惮,纵虽多次,亦欲致书。

诚然,虽思无论何人,不顾此身之贱、此心之愚,皆乘弥陀愿力,行于决定往生之道。然而人心多种,唯一味追求梦幻浮世之乐境,皆不虑后世之人也。虽有惧后世而勤修之人,然而其心为种种之行所动,不能一向修一行之人。亦有不论何行,初修之时即起深慕之心,虽闻何种道理,犹不改本来执心之人。又有今日虽起难得之信而一向专修,然而明日舍弃之人。

世相如是。诚然入净土之一门,而专于念佛一行之人稀少,此我心之叹而人所不知。依法不依人,此世少有。虽我之所劝,以拙劣故,所说之教亦被弃置,不禁忧悲。是故唯有发愿速生净土,证涅槃之后,急还娑婆世界,以神通方便,不论有缘无缘、赞叹毁谤,悉皆迎彼于极乐净土,此方堪慰自心。今见来函,颇合我志,甚觉欣喜。

‧‧‧‧‧

前书已曾辨别圣道净土之二门,并详明应入净土一门之理;今述净土门之行相。

愿生净土之人有安心、起行,而应「心行相应」。其「心」者,《观无量寿经》释言:「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善导和尚释此「三心」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此释之意者,所谓至诚心者,即是真实之心也。言真实者,身之所行,口之所言,心之所思,皆应具真实心也,亦即无内虚外饰之心。

此心者,厌无常之浮世,而欲行真实道之人众,所应深深用心者也。不论我人,皆执着梦幻之浮世,不易舍弃。虽仅有舍弃名闻利养,以此为难得稀有,然反而又以此为名闻。世间之事亦有极力粉饰,浅见之人不知其内心,而以为珍贵之人。有离都城不远之处,筑小庵居住之人,应当静心修行,然而其次则为本尊、道场之庄严,或篱内如何整建、如何立木等费心,唯执心于欲令人见闻赞叹之事,专务于不使人有丝毫讥谤之事,此外无所用心;既不乘托弥陀本愿,亦无往生之愿,又不念佛,此即是欠缺至诚心,而不得往生之心性也。

然,不可因如是之言,而一味不介意世人眼目,不顾虑他人讥谤。但,虽因时因地,为避世人讥嫌而顾虑人目,亦不可唯此是虑,而不顾及成为障碍往生之事。

就此至诚心,有四句之不同:一、外相贵内心不贵,二、外相内心皆不贵,三、外相不贵内心贵,四、外相内心皆可贵。此四人中,前二人是所嫌之欠缺至诚心之人,此名为虚假之人;后二人是具至诚心之人,此名为真实之行者。是故,总而言之:只要内心起真实之心,则外相之好恶可无妨。凡厌离秽土,欣求极乐,皆不可介意人目,唯应起真实之心,此名至诚心。

二者「深心」善导和尚释云:「此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具足烦恼之罪恶生死凡夫,善根薄少,旷劫以来,常流转三界,无出离之缘。二者信彼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摄取众生,亦即称念名号,下至十声一声,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又深心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此释之意者:始信我身,后信佛愿也。然,为决定后之信故,举出最初之信也。其故者:若不举出最初之信,而单举后之信,则多有愿生净土之人,虽称念本愿名号,然而心起贪欲、瞋恚等烦恼,身亦造十恶、破戒等罪恶故,而妄轻自身,反疑本愿,以为本愿之十声一声得往生者,非烦恼凡夫,乃是不起妄念、不造罪业之殊胜者;如我辈之一念十念,未必能往生。

因此,善导和尚鉴及未来众生留有此疑,而举出此二种信心,以解释「如我等未断烦恼,亦造罪业之凡夫,深信弥陀本愿而念佛者,乃至一声,决定往生」之旨,此释特为铭刻在心。

诚然,若无如是之释者,我等以为往生不定,而有不安。是故不知此释之人,皆言「自心恶故,不得往生」等语。如是之疑是不能往生之心故,唯不顾心之善恶,不论罪之轻重,心愿往生,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以声之故,作决定往生之想,依此决定之心,即往生之业决定。如是知故无疑;若思不定即不定,若思一定即一定。是故,总而言之:深信之心,即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者,以其佛愿力,不论任何罪咎,一定来迎。」深凭而无少疑心。

又言「不为别解、别行所倾动」者,不可因别解别行之人所言,而舍念佛、疑往生也。别解之人者,天台、法相等八宗之学者是也;别行之人者,真言、止观等一切行者是也。此皆是圣道门之解行,与净土门之解行有别,故名别解别行也。

不为别解别行之人所言而倾动之理,善导和尚虽有详细解释,其文甚广,不及具引。取意而言:纵使佛来放光舒舌而言:「烦恼罪恶凡夫之念佛一定往生者,虚妄之事,不可相信。」亦不可因此而起一念疑心,何以故?一切诸佛悉皆同心引导众生,亦即阿弥陀佛发愿言:「若我成佛,十方众生,愿生我国,称我名号,下至十声一声,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其愿成就,今已成佛。因此,释迦如来出兴于此世界,为众生故,宣说弥陀本愿。又六方恒河沙数诸佛,各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世界,现无虚妄相,赞叹释迦佛所说之弥陀本愿,劝一切众生言:「称念弥陀名号者,定得往生。」此决定无疑,一切众生,皆当信之,以此证诚。

如是一切诸佛,一佛不漏,或立愿说明,或证诚其说:「一切凡夫,念佛决定往生之旨。」一切诸佛既然同心劝导,则此外若有任何之佛来言:念佛不得往生,亦不惊动。佛尚如是,况声闻、缘觉乎!何况凡夫乎!如是领解,一度听闻念佛往生之法门,发起信心之后,则虽何人何言,亦永远不可有怀疑之心,此名深心也。

三、回向发愿心者:善导和尚释云:「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

又回向发愿心者:必须决定真实心中回向,作得生想,此心深信,由若金刚;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之所动乱破坏。」

此释之意者:先就自身,前世及此世,身口意所造功德,悉皆回向极乐愿往生也。次,不止自身功德,他人所造功德,佛菩萨所造功德,亦随喜悉作自己功德,皆回向极乐愿往生也。

一切不论自身,不论他人,祈此世之果报,或后世欲生极乐以外之净土,或欲生弥勒菩萨之兜率净土,或欲生人间、天上等,不作如是或彼或此之回向,唯一向回向愿生极乐也。若知此理以前,有祈此世,或有回向其它世界之功德,悉皆取回,为往生极乐而回向也。

然不可因一切善根皆回向极乐,归入念佛而一向念佛之人,更造集其它功德以作回向。唯以前所作功德,或此后逢缘遇境所作之念佛以外善事,悉皆为往生之业而回向也。

言「此心由若金刚,不为别解别行之人所破坏」者,如前所言,不因别解之人所言,而作或彼或此之回向之意也。金刚石是不被破坏之物故,取喻以明此心不被破坏,犹如金刚。此名回向发愿心也。

三心相状,大致言之。「具此三心,必得生也;若少一心,即不得生。」善导和尚所释,是故愿生极乐之人,必应具此三心也。

然,如是之言,虽似各别而夸大,若知其意,则容易具足之心也。总之,三心者:真实心深凭弥陀誓愿而愿往生也。虽有深浅之别,无有不能发起此心之人。

然,此三心者,亦有三心之名尚且不能知,而自然具足得往生;亦有详细研究,反而欠缺之人。就此亦有四句之不同。此虽如是,知此三心而自觉三心具足者,亦觉其心坚强;若觉三心不具者,应励其心,必使具足。 


{返回 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一二、往生净土用心
下一篇: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一○、复津户三郎书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一、三部经释 三、《阿弥陀经》释
 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一三、天台宗人之问答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三三、示四郎之法语
 法然上人文钞 问答篇 一一、静严法印之问答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三、致某人书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六、复鐮仓之禅尼书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七、复秀实夫人书
 法然上人文钞 书简篇 一、复光明书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一九、大原问答时所说之法语
 法然上人文钞 法语篇 二、一枚起请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少做起 功德的精髓[栏目:阿姜李·达摩达罗]
 六祖坛经讲记 第91集 唐朝征诏[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胃病能根治[栏目:持验录]
 报佛恩[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略谈静坐[栏目:卡塔仁波切]
 心念与命运(二)第二章 心念与美丑 安详貌美,瞠恚面丑[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云栖别钞 僧畜僮仆[栏目:释门法戒录]
 安居讲法第十六讲[栏目:智海法师]
 正确辨析心相[栏目:学诚法师]
 从安般念到涅槃 定境[栏目:法增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