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四节 心境相应
 
{返回 比丘资格的取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74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济群

第四节 心境相应

   第四,心境相应。
   文云:“眠醉狂人及无心而受等,是心不当境①。”复以文云:“白四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等,及前僧非法,不令受者起心,即是境不称心也②。”
   《萨婆多》云:“若殷重心受,则有无教。若轻心受,但有其教,无无教也③。”

   ①《四分律》卷3
   佛言:“不得授眠者具足戒……不得授醉者具足戒……不得与狂者授具足戒……不得强授人具足戒。”(T22-813下-814上)
   ②《四分律》卷44
   作白四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三羯磨法作羯磨,非法非毘尼羯磨,不应尔。(T22-887上)
   ③《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1
   若淳重心,有身口无教,是谓教无教也。(T23-505上)

   所谓心境相当,指受戒时自身发心和羯磨作法相应。首先要有求戒的心,然后是如法羯磨,两者相应才能得戒。
   “文云:眠醉狂人及无心而受等,是心不当境。”《四分律》说:如果在受戒过程中打瞌睡,或之前已经喝醉,或神经不正常,或对受戒缺乏意乐等,都不可能和当前境界相应,和受戒羯磨相应。当人处于这些状态时,心是完全封闭的。
   “复以文云:白四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等,及前僧非法,不令受者起心,即是境不称心也。”《四分律》又说:如果传戒者不能如法履行羯磨,宣示时不按白法宣示,表决时不按羯磨法表决,就不能令受者对戒律生起信心和希求,这是羯磨的境不能契合受者的心,使心与境不能相应。
   “《萨婆多》云:若殷重心受,则有无教。若轻心受,但有其教,无无教也。”无教,无作戒体。《萨婆多论》说:行者要以虔诚、恭敬之心求受戒律,才能获得无作戒体。如果受戒时不以为然,对戒律缺乏渴求,就只有受戒的行为,也就是作体,却无法从中获得无作戒体。
   这一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凡用心所做之事,必定会在我们内心留下印象,产生作用。受戒也是同样,我们用心乞受戒法,授戒羯磨才会在我们内心熏下戒体的种子,形成防非止恶的自制力。


{返回 比丘资格的取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五节 事成究竟
下一篇: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三节 发心乞戒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二章 正加受法 第二节 明受体..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五节 事成究..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二章 正加受法 第一节 缘起方..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二章 正加受法 第三节 附说..
 附录:《四分律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原文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四节 心境相..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一节 能受有..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二节 所对有..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三节 发心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6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竺摩法师讲)[栏目:02 经注]
 生死轮回从无明起[栏目:传喜法师]
 维摩诘经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栏目:白话佛经]
 内观入门(葛兰姆·甘比)[栏目:著述文集]
 s-32 无量寿经起信论(清 彭际清著)[栏目:《无量寿经》之注疏]
 法语如明灯.照亮忏悔心[栏目:铁窗下的醒悟]
 紫柏老人集卷之八[栏目:紫柏大师]
 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中国肉身菩萨隐莲法师回忆录[栏目:曾琦云居士]
 宋代五山十刹寺制考论(刘长东)[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六届:淺谈《楞伽经》(湛如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