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命的觉醒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77

生命的觉醒

◎瞋怒与怨恨是我们真正的怨敌。 我们最需要去面对和征服的力量是它们,而不是日常生活中,不时出现的暂时「怨敌」。

◎除非我们训练自心去削弱瞋恨的负面力量,不然它们会不断干扰我们,扰乱我们培养平静心的努力。

◎要彻底消弭瞋怒与怨恨的破坏潜力,我们必须体认到,瞋怒的根源在于只顾自己的福祉与利益、却遗忘他人福祉的态度。

◎「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迷惑的心态,以错误的方式感知事物的实际样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和不满,都要归咎于这错误的感知。

◎在学习佛教修心这类法门时,我们必须了解并充分体认,我们所面对的挑战有多复杂。

◎佛教典籍提及八万四千种不善、具破坏力的心念,因而有八万四千种相对应的因应之道,或对治法。

◎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我们总会在某处找到一把神奇的钥匙,帮我们灭除所有恶念。

◎我们必须长期运用,许多不同对治烦恼的方法,以带来持续的成果。因此,我们需要极大的决心和耐性。

◎期待一开始修学佛法,就会马上在短时间内(或许一个星期)成佛,这是错误的期望,这不切实际。

◎一个能忍耐吃苦的人,事实上较有机会达到开悟的境界。

◎有耐心能吃苦的人,通常在身心方面也较为快乐满足,而这正可激发他们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使其更容易投入修行。

◎通常我们觉得沮丧、缺乏自信或不满时,便无法真正修行;但若有了恒心毅力,觉得满足,则不论情况若何,达成目标的机会就很大了。

◎「精进」一词包含数个概念;努力(不懈)、毅力、坚定、勇敢、热诚、锲而不舍,以及不放逸。

◎唯有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对修行的热诚,才能引领我们解脱痛苦和烦恼。

◎烦恼就是不正确的见解所产生的,必须以正确的观念来驯心和调伏它;非把烦恼脱掉或洗去,而是把错误的观念改为正确的知见。

◎在清净自己之罪障时,怀有罪恶感是很有建设性的事。 罪恶感从某个角度来讲是很有助益的, 它不会让你随喜恶行, 还会提醒你要用对治的方法来净化自己。

◎悲心和菩提心要透过持续,且自觉的努力来培养,很重要的是──首先我们要能辨别有利的因缘条件,以增长我们慈善的特质,其次要能辨别阻碍我们,培养这些正面心境的有害情境。

◎所以,过着忆持正念和内心警醒的生活,对我们而言很重要。

◎我们忆持正念的技巧,应达到无论何时有一种新的情境生起,我们都能立即辨别出这种情境,有利或有害于培养悲心和菩提心。

◎修行道上若遇到任何困难、障碍,只要思惟修习悲心与菩提心的法门,任何障病都不能为难。

◎让菩提心在心中生根发芽。 菩提心具有美妙、非凡的特质,它可以清净所有负面情绪,并彰显所有正面的品质。

◎所有事物皆随因缘而聚合,终究会消散。 不要对任何事物定下「很好」,或「不好」的结论,因为这种结论,纯粹是依据个人业力所能理解的程度,而做出的评断。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自在语选辑
下一篇:生活智慧语录
 名人语录之慈悲就是爱
 大慈悲的证悟者
 慈悲菩提
 慈悲的伦理
 十种因统摄诸法
 供养经轮的功德
 菩萨利生愿
 供养与发心
 转经轮的功德利益
 慈悲心就像甘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提大道[栏目:其它善知识]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 第廿九讲[栏目:智敏上师]
 真正的平等[栏目:星云大师·迷悟之间]
 本书所集诸师传承系统表[栏目:禅门骊珠集]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二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13 富人和鳖[栏目:佛经民间故事]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的“楚狱”问题[栏目:巨赞法师]
 中台世界 中级佛学 第九课 六波罗蜜(二)[栏目:基本佛学]
 四十华严 第一卷 第20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