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爱与快乐的源泉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83

爱与快乐的源泉

◎生命的目的何在?我相信我们生命的目标是快乐。

◎生而为人,我们都有潜力成为快乐有悲心的人,也有潜力变得痛苦不堪并伤害他人。

◎没有任何物质(无论多漂亮或多珍贵),能让我们感觉到被爱。我们需要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慈悲。

◎有了慈悲心,一切我们所能支配的物质利益,可以非常有建设性,还能产生美好的结果。

◎欠缺了慈悲,物质享受的利益并不能让我们感到满足,也无法产生任何内心的宁静或安乐,甚至可能会制造额外的问题。

◎人类价值是悲心、关怀和奉献。无论信仰什么宗教、无论有没有信仰,少了这些就无法快乐。

◎为了在内心、家庭、团体中制造愉快的氛围,我们必须了解愉快氛围的根本泉源在个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善心、人性、悲心、慈爱。

◎悲心不仅对心智有益,也有助于身体健康。根据当代医学和修行者的经验,内心平静与身体健康有直接的关联。

◎生气、激愤令我们容易生病。相反的,如果内心平静,沈浸于善念,身体自然不容易受疾病折磨。

◎承事其他有情众生,自己的私利和愿望也都会顺道圆满。

◎修习佛法有无数法门,但利他心和善心则为其根本。

◎宗喀巴大师指出,「修行者花越多心思,做越多以圆满其他人的福祉,为方向和主旨的事行,他自己所渴望的成就或证悟,毋需额外的努力,就会如副产品般产生。」

◎具有悲心的菩萨们,某方面而言,是「智慧的自私者」,而凡夫则是「愚蠢的自私者」。一般人只想到自己,忽略他人,结果就是我们永远不快乐,度过痛苦的时光。

◎修学佛法的目标之一,是令未来世能有更好的转世,这目标只能透过避免伤害他人来达成。

◎对一位菩萨而言,要圆满六度的修行,与众生互助合作,仁慈地对待他们极为重要。

◎仁慈和善心构成了我们今生的成就,与修行道上的进步,以及我们最期盼的,无上正觉成就之根本基础。

◎悲心和善心不只在修道之初很重要,而是在初、中、后都重要。

◎我们不只需要悲心和慈心才能生存下去,它们也是生命中的成就最究竟的来源。

◎自私的思惟方式不只伤害他人,也阻碍了我们想要的安乐。

◎我们要拥有真正的快乐,就需要有平静的心,而心的平静只能从有悲心的态度生起。

◎我相信持续的训练可以让我们的心成长。正面的态度、念头和观点都可以被强化,而负面的部分可以减少。

◎慈悲可说是正面的心念与感觉,能产生希望、勇气、决心,和内在力量等等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在佛教的传统中,慈和悲被视为一体的两面。悲心是希望众生免于苦痛的心愿,慈爱则是希望众生获得快乐。

◎慈悲乃是一种用来包容,我们平常所不能忍的巧妙方法。是一种能和蔼、温柔地,对待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那种能力。

◎我们的「心」是很奇怪的。有时候非常顽固,非常排斥改变。不过,透过不断的禅修努力,和如理思惟的锻炼,我们的心有时又可以相当诚实、有弹性。

◎要改变心之前,我们必须了解,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遇到问题,遇到阻碍我们达成目标的事。

◎要时常想到:并不是只有我们在受苦,而是每个人都会受苦,这种务实的观点,会强化我们克服问题的决心和能力。

◎想到别人的痛苦,对他们感到悲悯,我们自己的苦就变得可以处理了。的确,藉由这种态度,每个新的障碍都可以视为,另一个提升自心、深化悲心的宝贵机会。

◎我们可以对他人的苦难,培养出真正的同理心,以及想要帮他们去除苦痛的决心。结果,我们自己的平静和内在力量,也因此而增强了。

◎我们要如何养成悲心呢?如果光相信悲心很重要,它有多美好是不够的!我们要下功夫去培养它;我们要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来转化我们的心念与行为。

◎我们要清楚了解所谓的悲心是什么意思。许多悲悯的情感,混杂了欲望和执着。比方说,父母对子女的爱,通常与他们自身情感上的需求,有很强的关联,所以这就不是完全的悲心。

◎对亲密朋友的关怀,我们通常也会称为悲心的表现,但这常常也是一种执着。即使是在婚姻里,夫妻间的爱,相较于真正的慈爱,更是依赖执着。

◎只要有耐心和时间,我们就有能力培养出普世的悲心。

◎婚姻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是因为缺乏悲心。这类婚姻是由心理投射,与期望而来的情感执着所产生的,一旦心理的投射改变了,执着也就跟着消失了。

◎我们的欲望可以强烈到,纵使心上人有许多过失,还是显得完美无瑕。而且我们还会因为执着,而夸大了微不足道的正面特质。发生这种情况时,表示我们爱的动机是出于个人的需求,而不是对他人的真心关怀。

◎真正的悲心不是情绪上的反应,而是基于理性的坚定付出。由于这种坚固的基础,对他人真正有悲心的态度,就算别人负面相向也不会因而改变。

◎不带执着的悲心是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明确区分出,悲心和执着的差异。

◎真正悲心的基础,不在于我们自身的投射和期望,而在于他人的需求:无论他人是敌是友,只要他希求宁静与安乐、想克服苦难,我们就能据此培养起,对他们问题的真心关怀。

◎对佛教行者来说,目标就是要培养这种真正的悲心,即希望另外一个人(其实是世间一切有情)安康的真切心愿。

◎无论他人貌美或平凡、友善或狠毒,他最终跟我们一样是人,都想要快乐,不要受苦。并且,他们去除苦痛、获得快乐的权利,也跟我们一样。

◎当你体会到,一切有情在求安乐的渴望,和获得安乐的权利上都是平等的,你自然就会感觉到同理心,及跟他们的紧密契合。

◎让你的心习惯于这种全面的利他精神,就可以培养出对他人的责任感,你会想要主动帮助他们克服难关。 这种心愿并不是选择性的,它平等适用于一切有情。

◎只要众生跟你一样,会经历到快乐与痛苦,就没理由区别彼此,或因为他们的负面行为,而改变对他们的关怀。

◎我们的自我中心,分别并执着「我」的坚实感觉,根本上是会阻碍悲心的,要消除这种我执,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悲心。

◎人类终究是一体的,这个小小的星球就是我们唯一的家。要保护我们这个家,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强烈体会到,全面的利他精神与悲心。

◎唯有慈悲心才能去除人类,彼此欺骗与苛待的自私动机。如果有一颗真诚和开放的心,自然会自重、自信而无需恐惧他人。

◎我们对爱都有相同的需求,在此共通的基础上,要感受随处相遇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

◎真正的改变首先要由个人的心理开始,接着再试着对人类做出贡献。利他行不仅是宗教上的理想,也是全体人类不可或缺的需求。

◎慈爱与悲心是普世的宗教。不论有没有宗教信仰,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慈爱与悲心,因为悲心会带给我们,内在的力量、希望和心的宁静。因此,人人都需要悲心。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聪明过生活
下一篇:逆境有助于修行
 智慧是出世间宝
 净障集资
 内心的烦恼是真正的怨敌
 修行点滴
 爱与快乐的源泉
 真正的爱是慈悲心
 灌溉内心慈悲的种子
 心的自由
 修法的八种逆境
 慈悲心 菩提果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夏坝仁波切问答录--答疑解惑(2)[栏目:夏坝仁波切]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栏目:惟贤法师]
 保护环境是功德[栏目:达真堪布]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德麦彭仁波切赞叹法华经!---佛法功德不可思议[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不枉今生[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32、世间八法[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天堂里的梦[栏目:成峰法师]
 谈谈《大经》[栏目:高明道老师]
 十二因缘观[栏目:于凌波居士]
 华严经梵行品新讲 第三讲[栏目:梦参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