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91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

◎欲证无上正等菩提如何修行?尔时贝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当于何住?应云何住?」 佛言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
一、当于一切有情住平等心,不应住不平等心;当于一切有情起平等心,不应起不平等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平等心与语,不应以不平等心与语。
二、当于一切有情起大慈心,不应起瞋恚心; 当于一切有情以大慈心与语,不应以瞋恚心与语。
三、当于一切有情起大悲心,不应起恼害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大悲心与语,不应以恼害心与语。
四、当于一切有情起大喜心,不应起嫉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大喜心与语, 不应以嫉心与语。
五、当于一切有情起大舍心,不应起偏党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大舍心与语,不应以偏党心与语。
六、当于一切有情起恭敬心,不应起憍慢心;当于一切有情以恭敬心与语,不应以憍慢心与语。
七、当于一切有情起质直心,不应起谄诈心;当于一切有情以质直心与语,不应以谄诈心与语。
八、当于一切有情起调柔心,不应起刚强心;当于一切有情以调柔心与语,不应以刚强心与语。
九、当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心,不应起不利益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利益心与语,不应以不利益心与语。
十、当于一切有情起安乐心,不应起不安乐心;当于一切有情以安乐心与语,不应以不安乐心与语。
十一、当于一切有情起无碍心,不应起有碍心;当于一切有情以无碍心与语,不应以有碍心与语。
十二、当于一切有情起如父母、如兄弟、如姊妹、如男女、如亲族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三、当于一切有情起朋友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四、当于一切有情起如亲教师、如轨范师、如弟子、如同学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五、当于一切有情起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当于一切有情起如独觉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当于一切有情起如菩萨摩诃萨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当于一切有情起如如来、应、正等觉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六、当于一切有情起应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七、当于一切有情起应救济、怜愍、覆护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八、当于一切有情起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十九、当于一切有情起空、无相、无愿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欲得无上正等菩提,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于此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以下节录一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舍利子说的话。

◎舍利子言:如有二人作大方便,入深山窟求无价宝。彼入未久便见两边。有诸少价金银等宝,俱见不取渐次前行;复见两边有多价宝,一见贪着荷负而还,一见不取更复前进,至极胜处获无价宝,恣意持还多所饶益。

◎如是菩萨作大方便,求证无上正等菩提,欲为有情作大饶益,趣入佛法略有二种:
一、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虽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而闻二乘所有功德心便爱味,由爱味故精勤摄受,远离所求一切智智,退失无上正等觉心;如彼初人见少价宝虽不贪着,而见多价贪着持还失无价宝。
二、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初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次闻二乘所有功德亦不爱味,由不爱味便不思惟,由不思惟便不修习,既不修习方便厌舍。

◎所以者何? 此诸菩萨知世善法多诸过患,不能究竟自利利他,障碍所求一切智智;声闻、独觉功德善根,虽出世间而但自利,不能普利一切有情,亦障所求一切智智,故不爱味亦不思惟,于彼善根不乐修习。

◎由斯超越彼二乘地,勤求无上正等菩提,渐次证得一切智智;如彼后人见少价宝及多价宝俱不贪着,渐次深入至极胜处,获无价宝恣意持还,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既不贪染世间善法,于二乘法亦不爱味,由斯渐次趣大菩提,修多百千难行苦行,供养恭敬无量如来,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至极圆满得一切智,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如无价宝,多所饶益。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虽闻二乘种种功德,而能了达皆非究竟,虽能取证而深厌舍,虽深厌舍而能巧说,方便饶益彼类有情,令善修行,证涅槃乐。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能不摄受二乘功德,精进修行诸菩萨行,趣证无上正等菩提,作诸有情利益安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声闻、缘觉诸阿罗汉,闻菩萨教,深入岩窟以衣覆头而趣涅槃。岂同大乘修菩萨行,自利利他无不蒙益。以是因缘转加精进,宁于三涂受无量苦,终不自利而取涅槃。──《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菩萨摩诃萨尽未来际常无休息,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若但自利而行布施,如空片云,风吹即散,岂能利益一切众生!──《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诸法无有根本实事,但有名相。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能具足禅那波罗蜜,无相故;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无相故。

◎譬如有人先未曾有末尼宝珠,后时遇得欢喜自庆,遇缘还失生大忧恼,常怀叹惜未离念,思当何计还得此珠。彼人由是相应作意,缘此宝珠无时暂舍。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应常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若不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则为丧失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言:若诸法根本定有,非但名相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自利益,亦不能利益他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具足四禅波罗蜜,四无量心波罗蜜,四无色定波罗蜜,无相故。具足四念处波罗蜜,无相故;乃至具足八圣道分波罗蜜,无相故。‧‧‧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波罗蜜,无相故。是菩萨无相故,自具足是诸善法,亦教他人令具足善法,无相故。

◎若诸法相当实有如毫厘许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能知诸法无相、无忆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教众生令得无漏法。何以故?一切无漏法无相、无忆念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漏法利益众生。

◎菩萨摩诃萨法,常应勤求自利、厌患世间,心常远离三界,于是人当起慈悲喜舍心:「我行菩萨道,不应生如是罪过。若生,当疾灭!」

◎菩萨应作是言: 「诸善男子!汝等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易得耳!何以故?无有定法众生所著处,但颠倒故,众生着处。是故汝等自离生死,亦当教他离生死;汝等当发心,能自利益,亦当得利益他人。」

◎菩萨摩诃萨欲得一切功德,自利、利人,应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须菩提: 「菩萨从初发意已来,檀那波罗蜜是善法因缘,是中无分别是布施者、是受者,性空故。用是檀那波罗蜜能自利益,亦能利益众生,从生死拔出,令得涅槃。是诸善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缘。」《大菩萨藏正法经》辑要

◎菩萨修学八圣道之法:云何诸菩萨圣道善巧?此有八种。何等为八? 一者正见,二者正分别,三者正语,四者正业,五者正命,六者正勤,七者正念,八者正定。是名为八。
一、云何正见? 谓于是见超诸世间,不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之所发生,亦不从常见、断见、有见、无见、善、不善见乃至涅槃见之所发生。是名正见。
二、云何正分别? 谓分别贪、瞋、痴等及诸烦恼,令不发起,分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令得安住。是名正分别。
三、云何正语? 谓于自他善友,言无彼此,具足相应入平等道。是名正语。
四、云何正业? 谓于黑业报使无造作,令彼尽尽;于白业报自类和合,令善纯熟。是名正业。
五、云何正命? 谓圣族弟子荷负重担,为圣道故,增长圆满,资养身命,不以杂乱欺诳恶求多求,他所得利不生悔恼,于自利养,随其所得不生喜乐。是名正命。
六、云何正勤? 谓于邪行贪、瞋、痴等及随烦恼不起勤勇,入圣谛道,趣涅槃果,而能随顺起大勤勇。是名正勤。
七、云何正念? 谓于是念安住正道,离诸谄曲轮回过失,乃至见涅槃道,于如是念亦当远离,而于圣道无有迷乱。是名正念。
八、云何正定? 谓正达(正性)平等即诸法平等,安住等持(三摩地),于彼正达而能超越。 又复菩萨安住等持,能令解脱一切有情,于前正达亦能超越。是名正定。

◎诸声闻人所起慈心但唯自利;菩萨慈心而常利益一切众生。

◎初发心菩萨行众生缘慈,修行位菩萨行法缘慈,得忍菩萨行无缘慈。若诸菩萨住慈心者,即能为诸众生行广大慈。

◎若于欲乐不远离,损自利故及损他;于此应当悉弃舍,而求最上诸佛法。《般若经》之利益众生法语

◎佛言:「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所行处,所有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皆悉随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随所至处,所有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皆悉随至。

◎如转轮圣王有四支勇军,随彼轮王所行之处,是四勇军皆悉随从,随彼轮王所至之处,是四勇军皆悉随至。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随有所行及有所至,所有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皆悉随逐,究竟至于一切智智。

◎如善御者驾驷马车,令避险路行于正道,随本意欲能往所至。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善御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令避生死涅槃险路,行于自利利他正道,至本所求一切智智。」

◎时具寿善现白佛言: 「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为道?云何非道?」佛言:「善现!诸异生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诸声闻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诸独觉道非诸菩萨摩诃萨道。自利、利他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一切智智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不住生死及涅槃道是诸菩萨摩诃萨道。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道及非道。」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 「世尊!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示现诸菩萨摩诃萨道、非道相,令诸菩萨摩诃萨知是道、是非道,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示现诸菩萨摩诃萨道、非道相,令诸菩萨摩诃萨知是道、是非道,速能证得一切智智。

◎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出现世间能为大事,所谓度脱无量无数无边有情,皆令获得利益安乐。」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观察身心与虚空等,令于境界无所分别,堪修安忍波罗蜜多,谓诸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观察身心无性、无碍与虚空等,堪受种种刀杖等触。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依止般若波罗蜜多,观察身心与虚空等,摄受安忍波罗蜜多,假使恒时地狱猛火、地狱刀杖及余苦具逼迫其身,亦能忍受,其心平等无动无变。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摄受般若波罗蜜多,观察身心与虚空等,堪受众苦无动无变,如是菩萨摩诃萨众堪受众苦无动无变,即是安忍波罗蜜多。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般若波罗蜜多,重苦触时便作是念: 『我从无始生死已来,虽受身心猛利众苦,而由此苦尚不能得若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独觉菩提,况由此苦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今我身心所受众苦,既为利乐诸有情故,定证无上正等菩提,是故我今应欢喜受!』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观此义故,虽受众苦而能发生增上猛利欢喜忍受。

◎譬如有人食百味食,身心适悦生胜欢喜。如是菩萨见乞者来或求资财、或求身分,或因舍施受种种苦,欢喜忍受身心适悦,过前适悦多百千倍。

◎如阿罗汉若见如来、应、正等觉,虽漏已尽而生殊胜信敬喜心。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见来求者或乞资财、或乞身分,心生殊胜信敬欢喜,能深忍受彼所加害、诃骂、毁谤种种重苦,随所发起安忍心时,回向趣求一切智智。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由随发起安忍心时,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常不远离所修安忍波罗蜜多,与诸有情作大饶益恒无间断。

◎诸菩萨摩诃萨欲证无上正等菩提,于诸有情应修安忍,打不报打,骂不报骂,谤不报谤,瞋不报瞋,诃不报诃,忿不报忿,怒不报怒,害不报害,于诸恶事皆能忍受。

◎何以故?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众恒不舍离一切智心,于诸有情欲饶益故。若诸菩萨摩诃萨众恒不舍离一切智心,于诸有情欲作饶益,假使身受百千。而无一念报害之心,于彼常生净信安忍。

◎如是菩萨摩诃萨众修行安忍波罗蜜多,于诸有情欲作饶益,定当获得真金色身,相好庄严,见者欢喜。

◎菩萨摩诃萨皆应精勤修安忍力,忍受一切加害等苦。若菩萨摩诃萨修安忍力忍受众苦,摄受安忍波罗蜜多,是菩萨摩诃萨远离生死近一切智,能与有情作大饶益。

◎若菩萨摩诃萨爱乐声闻或独觉地,是菩萨摩诃萨当知退失菩萨安忍波罗蜜多。所以者何?诸菩萨摩诃萨宁以自身具受生死无边大苦,而不爱着声闻、独觉自利众善。

◎若菩萨摩诃萨弃舍能引,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学不能引一切智智随顺二乘诸余经典,弃舍根本而攀枝叶,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所以者何?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能生菩萨摩诃萨众世、出世间殊胜功德,由斯能引一切智智,有大势用,譬如树根。诸余经典无如是用,譬如枝叶无胜功能。

◎若菩萨乘善男子等,修学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即为修学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世、出世间殊胜功德,速能引发一切智智。

◎若菩萨乘善男子等,弃舍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求学二乘相应经典,即为弃舍一切菩萨摩诃萨,众世、出世间殊胜功德,终不能得一切智智。是菩萨乘善男子等,福慧狭少弃本求末,是故名为菩萨魔事。

◎当知如痴饿狗弃舍主食,反从仆使而求索之。于当来世有菩萨乘善男子等,弃舍一切智智根本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求学二乘相应经典,亦复如是。

◎所以者何?是菩萨乘善男子等觉慧暗钝,弃舍能引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求学能引声闻独觉功德经典,定不能得一切智智。所以者何?声闻、独觉相应经典,但为自身调伏寂静,出生死苦得涅槃乐,精勤修学如是经典,所引善根究竟唯得住二乘地自利圆满。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经典,普为济拔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得涅槃乐,精勤修学如是经典所引善根,究竟能得一切智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诸菩萨摩诃萨,见如是等自利、利他一切功德,应发无上正等觉心,勇猛精进,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坚固无退。

◎是菩萨摩诃萨能永断一切习气相续故,能正自利,亦正利他。是菩萨摩诃萨能正自利、正利他故,便与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作净福田,堪受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供养恭敬。

◎譬如大地,少处出生金银等宝,多处出生沙石瓦砾。诸有情类亦复如是: 少分能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谓住大乘诸菩萨众,多学声闻、独觉地法,谓求自利中下乘者。

◎譬如人趣少分能修转轮王业,多分受行小国王业。诸有情类亦复如是: 少分能修一切智智道,多分受行声闻独觉道。求趣无上正等菩提诸菩萨众,少证无上正等菩提,多堕声闻及独觉地。

◎如善御者驾四马车。令避险路行于正道。随本意欲能往所至。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善御一切波罗蜜多及余一切菩提分法。令避生死涅槃险路。行于自利利他正道,至本所求一切智智。

◎是故菩萨欲不虚受世间信施,欲示有情真净道路,欲为有情作大饶益,欲为世间作大明照,欲脱有情生死牢狱,欲施有情清净法眼,应常安住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

◎如是菩萨善住般若波罗蜜多,既能毕竟报施主恩,亦能亲近一切智智。

◎大菩提心护正法,如教修行心寂静;自利利他心平等,是则名真供养佛。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有漏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舍利子言:「声闻、独觉无漏净戒,唯求自利,回向涅槃。菩萨净戒普为度脱无量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所有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十种因统摄诸法
下一篇:普转一切清净法
 如何面对临终那一刻
 慈悲的笑容
 慈悲之道
 爱与快乐的源泉
 自在语选辑
 生活智慧语录
 菩萨的慈悲观
 认识「业」
 慈悲与勇气
 慈悲心与菩提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二节 五教[栏目:真禅法师]
 《佛教三字经》新注 律宗[栏目:唐思鹏居士]
 乐善好施的境界[栏目:日常的佛心]
 三转心[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密法]
 解深密经译注 心意识相品第三[栏目:《解深密经》研究]
 少林功夫文化形态略述[栏目:永信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十八 (1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大悲咒句偈 80.娑婆诃 SWO PE HE[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安居第三十六日(三):究竟抉择人生大事[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九十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