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觉醒的生活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86

觉醒的生活

◎佛教的慈悲有时类似基督教阐释的「爱」,那就是在一种不论喜爱与否,去接受一切的情境。

◎慈悲乃是一种能和蔼、温柔地,对待一切我们所不喜欢事物的能力。
慈悲乃是一种用来包容我们平常所不能忍的巧妙方法。

◎练习慈悲得先从善待自我开始。如果我们讨厌自己,就会讨厌别人,就算我们对别人慈悲,也仅是表面的怜悯,这不是真正的慈悲。
因为慈悲是一种从自心涌出的真实感受。

◎修习慈悲心不是用情感,光心想慈悲是不够的。
修习即是包容,让不愉快是不愉快,同时觉察这不愉快,并且不让心生起厌恶感。

◎善待自己,慈爱他人,慈悲并不是要刻意对自己不好。

◎对丑陋的事物不须生厌恶之心,对美丽的事物也不必心生欣喜或想占有。
我们可以用沉着、冷静,并且不执着的态度来面对。

◎当心不再滋生问题时,会变得很清明。
心的本性是无限制的、清净的、光明且平静的,能包容一切事物。
就算世上所有的垃圾都经过这个本心,也伤害不到它,没有任何事物能污损或伤害这个本心。

◎要全然地保持正念确实是有可能的。我们得做的是,将那时时执着于种种生灭情境(执取这儿、排拒那儿)的自我解放出来。

◎惯性地执取事物是个大问题,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紧抓住某些东西时,必须提醒自己别去理它、放下它。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这执取东西的癖好就会减低。

◎我们可以利用类似「放下」等话语,来提醒自己放手、不理会,也不为此滋生问题。
一旦我们执着于某事,且开始为之担忧或受苦时,就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确切地审视生活中种种的执着,观照我们的所作所为。
对于烦躁的心情也是一样,我们用心专注并倾听它,让它完全受到觉知,才放下让它消逝。

◎感官的世界亦是种烦恼与冲突,但是,如果我们好好利用的话,我们会变成非常有耐心、温和、成熟、可亲、有智慧的众生。

◎任何智慧地利用冲突来修行的人,都会变得温和、调柔。
那样的冲突会磨去全部的棱角,也就是我们心中的污秽与粗陋。

◎在日常禅修时,我们可以利用困境来作智慧的反观,例如:烦躁、不满意、悲苦及失望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负面与不愉快,这些也都是修习专注和增长的机会。

◎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感觉本身,而不必诉诸世界应该如何。
如果我们开始容忍那些似乎无法忍受的事,会发觉这样的修行非常有帮助。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来禅修。
我们可以不断地面对在心中浮现的事物——那些惧怕与欲望。
于是我们便成为一个,从生活中学习、省思的人,而不是一个总是抱怨不已,在生命不如所愿时,感到挫折的人。

◎一个可以和生活的本然、自己、周遭的人以及所处社会共处的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禅修的人。

◎我们都有机会成为开悟者。
我们可以专心、观察、了解、真正明白欲望是什么,明白恐惧是什么,明白当下是什么,明白任何当下的显现都是无常,以及明白无常就是无我。

◎我们可以不间断地洞彻自我的恐惧和欲望,才不至于被它们所迷惑。
我们认为安全的东西,其实根本不安全,它们会改变、瓦解甚至随时离我们而去。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让那些最难过的感觉存在,或让最无聊、最惧怕的感觉存在,然后专注着它、甚至欢迎它,那么我们就是在把握机会,学习耐心、温和与智慧了。

◎痛苦、失望与悲伤皆可以转变成,耐心、毅力与智慧的观照。

◎生命本就如此:有时如意,有时很糟。
大多时候既不好也不算坏,单调无味,生命本是如此。

◎我们要反观:「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然后,我们智慧地利用现有的从中学习,并将自己从狭隘的自我限制中解脱出来。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生活里修行
下一篇:活在慈悲中 身心得自在
 觉醒的勇气
 逆境有助于修行
 以慈悲心行六度波罗蜜
 虔诚与慈悲
 慈悲心与菩提心
 学习拥抱愤怒
 爱与快乐的源泉
 菩萨的财富
 生活随笔
 慈悲的特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证悟空性有什么意义[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051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译浅解(毛惕园)[栏目:03 讲解]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二章 北宋的佛教 第一节 复兴佛教的政策[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善人的定义[栏目:仁焕法师]
 当代南传佛教大师法像[栏目:当代南传佛教大师]
 一颗谦卑的心(湛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感悟人生 第四讲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 四、觉照无常智慧生[栏目:学诚法师]
 俱舍论讲记 下[栏目:索达吉堪布]
 为什么要忍?[栏目:蔡礼旭老师]
 论中国应努力产生世界新文化[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