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做生命的主人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28
做生命的主人
◎业行的一个法则是,造业也许只是剎那间的事,其痛苦却是无穷的。
◎业障和恶行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除了一项特点,那就是它们可经由忏悔来清净。
◎忏悔罪障须及时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而恶业的力量与时俱增。如果我们死了,罪障还未被净除,就再也没机会了,我们会因此在未来世中受苦。
◎不善之行的意思是什么?大体而言,是指身、语、意所犯的错误,将导致今生和来世的痛苦。
◎身体的清净需要依戒而行,不能做任何染污我们业力的事。
◎心灵的清净,需要藉由生起对一切众生的同等慈悲,以及对善知识的虔诚来培养。
◎以清净心修持需靠不断地祈求三宝庇佑,永远以清新感恩的心来修持自己的法教、如新受戒般,保护自己的戒体。
◎简单来说,想清净自己的业行,其要点就在于,远离像杀、盗、淫的不正当行为,以免带来恶业习性,制造更多痛苦。
◎众生想免除自、他分别的执着,光是在知性上认知还是不够的,必须以方法来对治克服,而它就是修慈悲心。
◎一旦对众生发展出一种真正无分别的慈心,就会摧毁两种烦恼:瞋心与嫉妒。
◎慈心是希望众生能幸福快乐,而悲心则是愿众生能免于苦痛。
◎慈悲心一生起,瞋恨便会自动消失。当我们以慈悲心来对待众生时,便无法容下愤怒和瞋恨了。
◎因为慈就是当众生安乐时,我们祈望他们的快乐能永远持续,不会被破坏,这和爱心是非常相似的;悲就是不论自己或众生遭受痛苦、疾病或不幸时,祈求这些不幸能完全永远地消除,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远离疾病和困苦。
◎大菩萨为了众生的福祉,从不厌疲地工作,甚至会毫不犹豫地布施了他们的肉、骨和身体,这是由于——他们已完全开展出容忍和毅力的缘故。 ◎众生往往由于悭贪而犯下堕三涂的因。因为导致投生于饿鬼道的主因就是贪吝,其对治的方法则是布施。
◎菩萨所生出的菩提心,是平等地去对待一切众生,只有以此无分别的发心,才能真正有能力去利益他人。
◎菩萨无时无刻皆挂念众生。在生活中,比如开门、关门是一种中性的行为,通常不会累积善业或恶业。但菩萨却能以一种,让我们可以累积功德的心态来做同样的事。
◎例如:开门时,你可以观想,自己正为一切众生打开解脱之门;关门时,你也可以想象,自己正为一切众生关起投生恶道之门。
◎藉由菩萨愿心,能将这些平凡之举都能转为功德的累积,并能以同样的发心将一切行为由恶转善。
◎只要你能控制自心,身体和言语都会依从而行,依戒而行。古德有句俗语:维持正念什么都不做,也比怀着邪念认真修行来得好。
◎戒律是保护众生的宝藏。要持守任何受过的戒律,如同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每早一睡醒,就默想:「今天不论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不要毁戒。」晚上回顾一天,若无破犯戒条,便应觉高兴,并怀有喜悦和仁慈的心。 ◎常常默想你的誓戒,让自己对它感到熟悉。因为戒律是保护你不受世俗诱惑的关键。戒律能持得多好,就要看你对它的认真程度而定。
◎若你没能好好地持守,一件小事就会让你破戒;但若你很真诚,就算面临极大的困难,也不会做出任何事来破犯誓戒的圣洁。
◎若你学会在遭受他人辱骂时,能保持容忍,那么恼乱你的人就会成为你的法友,因为他或她正在助你培养宽容的心,将一切转化为功德的累积。

{返回 修行笔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内心的烦恼是真正的怨敌
下一篇:如法供养 无上功德
 慈悲心 菩提果
 慈悲心与出离心
 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之法
 如法供养 无上功德
 智慧是出世间宝
 菩提心的力量
 觉照在当下
 大慈悲的证悟者
 菩萨方便善巧法门
 菩萨的财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恶病要至诚忏悔[栏目:积德改命]
 摄大乘论 第10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情到深处人孤独[栏目:佛子禅心·种德禅寺佛学苑学僧文选]
 生与死的尊严[栏目:圣严法师]
 第一选 无明盖,爱结系[栏目:杂阿含经二十选]
 建立台湾女同志佛教徒的主体论述与女性生态学(杨惠南)[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九十八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阿毗达摩 第六讲 四界分别观修习之简略法[栏目:阿毗达摩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