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福德日记 作者序
 
{返回 福德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0

福德日记

作者序

一切菩提资粮(不管是阿罗汉道或者是成佛之道),佛说有两大类:福德与智慧,有时说是悲、智,或说是方便与智慧。意思归纳来看,如来说修行者的修学两大项目:一是智慧;二是福德,也是悲心,或称为方便。若从大乘的观点来说明,智慧是彻底了悟究竟实相——空正见;福德、方便是慈爱悲悯一切有情的善心——菩提心。

福德与智慧总摄一切佛教法门。但是我们要成就菩提,必须要有智慧(对空性正确了解),否则无法达成。具备了悟空性之前,更是先要累积广大福德不可。由大悲心的方便法门,再修学智慧,才能成就佛果。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是不可能修学智慧。

善法福德的果报现行,做任何事皆有助缘,修行上的障碍也较少。相对的,福德善法不具足,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难,就算有再好的才能都很难有所成就。因此世尊强调佛子们必须累积福德资粮:「凡世上所有的力量中,福德之力最为无上;天上、人间无物胜过它,佛道也以福德之力而成就!」

既然已经知道福德的重要了,那么我们如何累积、长养呢?佛、菩萨早已经把这秘诀说了不知多少次,那就是「自利、利他」。

在菩萨道上,要利他必先「自利」。若不「自利」,是无法利他。怎么说?如果我们不亲自修学佛法,并从中获得利益,我们怎么能吸引他人闻法呢?如果我们不持戒行,怎么能够教导他人不伤害自己、他人呢?如果我们不避免来生堕入恶趣,怎么能在来世继续帮助别人呢?所以说「自烦、自苦非贤圣法,无义相应」,「能自利者,乃得行道,修诸善本」。

世尊不断地鼓励我们、告诉我们,为了一切有情,自己必须努力成佛。我们必须先具有脱离苦海的能力,否则无法帮助那些沉溺于轮回的众生游向彼岸。因此「夫人自利,乃得利人;不能自益,安得益人?」福德资粮是依靠着「利益有情」的慈悲心而积聚起来的,而最广大的悲心即是愿意担负起救度众生的责任。

佛法上的「自利」与世俗的自私自利有很大的不同。这大差别,就在于行为初始的「发心」:

世俗自利者的捐款,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或是为了企业形象、避税;佛教自利者的布施,是真心想要帮助其他有情。

世俗自利者会为了将来的地位、财富而努力学习;而佛教自利者是为了利益他人、慈悲众生的目的而努力学习。

世俗自利者的动机,往往是出于自私,所以会伤害他人,自己将来也会受到苦果;佛教自利者是出于利益他人的心,因此会获得安乐的果报。

可见,一味追求自我欲望的满足,绝非彻底的自利。那么,什么是佛教自利的方法?如何做呢?

有一次,摩诃男问佛陀:「具足几法,能自利益,亦利于他?」佛回答他说:「若能具足十六支者,如是之人,能自他利,自生信心,教人令得;自行受持,教人受持;自行舍心,亦复教人令行舍心;身自往诣僧坊塔寺,亦复教人往诣僧坊,亲近比丘;自能听法,亦复教人令听正法;自能受持,亦复教人令受持法;自解义趣,亦复教人解其义味;自如说行,亦复教人如说修行。若能具足十六支。此则名为自利利他。」

在这段经文里,佛陀很清楚地解说了各种「自利、利他」的方式。简要地说,我们必须持戒、修心,进修德业,来改善自己的身、语、意(这是自利),我们就会有能力去影响、利益一切有情(这是利他)。因此我们要学习如何善待自己,才会有能力善待他人。如此以累积福德资粮,这才是最有智慧的自利方法!

「自利」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修行,而且也有一种宗教上的责任──佛陀特别嘱咐弟子:「能自利复能利人;展转相利则佛种不断!」

生而为人的价值、意义,就是能够自利、利他──帮助众生,也就是成就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每天在生活中努力修持,为自己累积福慧资粮,必能让我们的自利、利他行更加顺遂圆满!


{返回 福德日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福德日记 编者序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福德日记2月19日─想想什么是佛法
 福德日记12月2日─为自己和他人祈祷
 福德日记12月16日─欲望永无止境
 福德日记8月18日-慈悲.孝亲.佛欢喜(上)
 福德日记1月25日─心的快乐
 福德日记2月21日─倾听他人的声音
 福德日记10月8日─罪业清净的相状
 福德日记6月4日─读诵《普贤行愿品》
 福德日记8月14日-供养袈裟的功德
 福德日记7月19日─渐进式的修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0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真正的觉醒都有一点点刺激性[栏目:慧光法师]
 智慧的小鸟[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二二)[栏目:杂阿含经]
 内观禅修法 名色与感受[栏目:护法法师]
 二、修五加行前应该先作什么准备?[栏目:密宗五加行十七种疑难汇解]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