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十二、什么是四依法?
 
{返回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94

六十二、什么是四依法?

答:四依法,是佛陀教导弟子们随顺教诲的原则。学佛的人,在没有取得正觉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但要有智慧的随顺佛陀的教诲,感情的随顺是错误的,要理智的随顺。而理智的随顺就是:

1.依法不依人,依法是依靠经里所教导的,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的方法。不依人是不管你多么有名、有地位,如果你所讲的与佛法不一致,都应以佛法为准则,不能感性的依某个人为准。

2.依义不依语,读过历史的人都晓得,佛学所有的经典,都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写的,而是佛圆寂后,由弟子们回忆写出来,这到底可靠不可靠?佛经翻译成中文或其它的文字到底对不对?是不是翻译人自己的意思?像这类的疑惑太多了。所以佛这一句「依义不依语」,破除了我们的疑惑,只要意思合于佛义,言语上多说少说、怎么说没有关系。因此在中国译经史上,有义译与直译两种,罗什大师的翻译是依据经文大意而翻,所以属于意译;玄奘大师则是直译,依梵文一句句的翻译过来。鸠摩罗什大师是翻译经文的大意,没有顺着经文更容易契机与理解。

3.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经的义理,有些是随顺真理法相而说,有些是曲就众生的根器而说,所以对于是胜义说或世俗说,如果不分别清楚,而以佛随机的方便法作为思考的依据,修行就难免多走冤枉路了。那什么是了义呢?如果这个法是正确的修行方法,修学以后能断除烦恼、能真实的利益众生,这就是了义;反之,这方法修学以后,不能断除烦恼、真实的利益众生,又增长贪瞋痴,就是不了义。

4.依智不依识,佛法以正觉的解脱为目标,但是如果依执着取相的分别心识而修行,是怎样也不会解脱的。必须亲近善知识,依戒、定、慧、离相、无分别的智慧而修,才能引发无漏正智向于解脱。


{返回 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六十三、何为引业与满业?
下一篇:六十一、何为四摄?
 八十一、何为冤冤相报?
 三十一、什么是住持三宝?
 七、何为菩萨?学佛的人与其关系是什么?
 十七、何谓三世因果?
 五十三、何谓禅定?
 二十四、所有的经典都是佛说的吗?
 八十四、感应道交的原理是什么?
 七十三、什么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五十、什么叫持戒?
 八十五、怎样起感应作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It is not easy to meet[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碑铭[栏目:王维咏佛诗文集]
 法句经讲记(四十一)[栏目:传道法师]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栏目:宣化上人]
 由四种扼要,及如我与蕴或一或异,均有过患,应生如何结论?[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