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修止观?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97

师父,阿弥陀佛,弟子刚上过止的禅修课,其中有无所缘及有所缘的修法,而有所缘的禅修有一项则为念头的禅修,仁波切教导只要保持觉知及放松,在日常生活中可随境界不同,做各种的禅修转换,只要保持觉知即达到止的禅修,而念佛法门是有所缘禅修之一,如此该如何选择入门达到止的禅修,或是如仁波切所教念头,声音种种方式,契入随自己的所处,当下境界而改变呢,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明证法师开示:所谓止,止息妄念,所谓观,观察正念,我们念佛观察佛号,观察佛号这个念是正念,由于全神贯注观察佛号 ,所以,其他的念头不起来了,就达到了止的目的,止和观是在一起的,并不没有分开,往往都是用观的方法达到止的目的,你在集中力量念佛的时候你的贪瞋痴还在吗?所以,可以熄灭贪瞋痴,因此叫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只是一个定,就可以伏住烦恼,不能消灭,但当下烦恼就不会现起,所以说这一句佛号非常有力量,所谓像一颗清水珠,清水珠入水,水不得不清,非常有力量,问题是你肯不肯念,随处境界,然后进行观察,这是另外一种方法,因为他会,随缘遇到不同境界的时候,立刻进行观察,而观察佛号是不管任何境界,都只攀缘一句佛号,法门不太一样,并不是说,其他的就不观察,光是止,不是的,必须作观,然后才能达到止的目的,随境界不用止只要保持觉知,觉知是什么,觉知就是观,并不是没有观,由于有观,才能达到止的目的,这是肯定的,不过不是针对一个境界,而是随缘遇到不同的境界,进行观察,止和观这两个法门,是贯彻修行始终的法门,任何修行不会离开止和观,止就奢摩陀,观就是毗婆舍那,止观双运就叫禅,这是在修定的上面说的禅,而不是禅宗的禅,由于止观法门贯穿修行的始终,所以,不是止偏重一点,就是观偏重一点,要不然就是均衡,就是这样,全部止息的时候不作观,那就是定的境界,在定境当中,如果把这个定力,在做事的时候用起来,那就又是观,所以,六祖大师说,定和慧要等持,当你止的时候是以定为主,并不是说慧没有了,慧呢比较安静的状态,当你用慧的时候,定力就显在慧上,慧起作用的时候并不是说定就没有了,六祖说得非常辨正。

摘自明证法师《佛学问答2》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习十念法的时候,观想莲花可以吗?
下一篇:什么是六和敬?
 默念时不用念南无两字,只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是这样吗?
 如何发菩提心?
 若是念观音或地藏菩萨圣号,是否也能往生净土?
 吃素者为何不能吃五辛?
 只要念诵佛号或持咒,身体就会动,静坐时亦然,抵制不止,如何处之?..
 如何做到真正的实修念佛?
 原本供在一尊佛菩萨前的宝物,改供在别的佛菩萨前,是否不如法?或者是不妨..
 弟子每次念佛的时候心里都会酸酸的很想掉泪,请师父开示?
 请问师父在念佛时同时提醒自己不要有妄念,它本身算不算妄念?
 何谓佛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平正见天心,宽绰等虚空——记妙湛大和尚书法(李诗斌)[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佛像装藏问题[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四 (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真际禅林七日禅修开示(第四季度)·第九讲 心空及第归[栏目:净慧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二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