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修止观?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76

师父,阿弥陀佛,弟子刚上过止的禅修课,其中有无所缘及有所缘的修法,而有所缘的禅修有一项则为念头的禅修,仁波切教导只要保持觉知及放松,在日常生活中可随境界不同,做各种的禅修转换,只要保持觉知即达到止的禅修,而念佛法门是有所缘禅修之一,如此该如何选择入门达到止的禅修,或是如仁波切所教念头,声音种种方式,契入随自己的所处,当下境界而改变呢,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明证法师开示:所谓止,止息妄念,所谓观,观察正念,我们念佛观察佛号,观察佛号这个念是正念,由于全神贯注观察佛号 ,所以,其他的念头不起来了,就达到了止的目的,止和观是在一起的,并不没有分开,往往都是用观的方法达到止的目的,你在集中力量念佛的时候你的贪瞋痴还在吗?所以,可以熄灭贪瞋痴,因此叫做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只是一个定,就可以伏住烦恼,不能消灭,但当下烦恼就不会现起,所以说这一句佛号非常有力量,所谓像一颗清水珠,清水珠入水,水不得不清,非常有力量,问题是你肯不肯念,随处境界,然后进行观察,这是另外一种方法,因为他会,随缘遇到不同境界的时候,立刻进行观察,而观察佛号是不管任何境界,都只攀缘一句佛号,法门不太一样,并不是说,其他的就不观察,光是止,不是的,必须作观,然后才能达到止的目的,随境界不用止只要保持觉知,觉知是什么,觉知就是观,并不是没有观,由于有观,才能达到止的目的,这是肯定的,不过不是针对一个境界,而是随缘遇到不同的境界,进行观察,止和观这两个法门,是贯彻修行始终的法门,任何修行不会离开止和观,止就奢摩陀,观就是毗婆舍那,止观双运就叫禅,这是在修定的上面说的禅,而不是禅宗的禅,由于止观法门贯穿修行的始终,所以,不是止偏重一点,就是观偏重一点,要不然就是均衡,就是这样,全部止息的时候不作观,那就是定的境界,在定境当中,如果把这个定力,在做事的时候用起来,那就又是观,所以,六祖大师说,定和慧要等持,当你止的时候是以定为主,并不是说慧没有了,慧呢比较安静的状态,当你用慧的时候,定力就显在慧上,慧起作用的时候并不是说定就没有了,六祖说得非常辨正。

摘自明证法师《佛学问答2》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习十念法的时候,观想莲花可以吗?
下一篇:什么是六和敬?
 每个人的习气不一,往往互不相让,人际关系难处,请师父开示?
 请问亲人往生了,据说可以根据身体部位冰凉的情况确定往生到哪里是吗?..
 妄想不尽如何处理?
 如何找到我们的真心?
 当他去世后生到了天界,他会重新对佛法生起信心吗?还会学佛吗?
 佛教与环保,您怎么看?
 若是帮往生者助念未满八小时就入殓,这样亡者可否往生净土?
 情执太重怎么办?
 弟子本身包括心理不是很稳定,一直在吃药控制,思绪时而混乱,请问有法解决..
 请问师父,佛教对器官捐赠的态度与看法如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四颂[栏目:刚晓法师]
 生命的美好在于可以自律[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学习佛法可以消除业障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七0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第二篇 心灵与环境的对话 - 健康的饮食观[栏目:人间世]
 7. The Four Sights: Old Age[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金刚七句祈祷文》的内义[栏目:达真堪布]
 慧能的性净顿悟说[栏目:方立天教授]
 慧学的进修次第[栏目:黄国达居士]
 弘一(1880~1942)[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