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9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梁乃崇教授

看完《楞严经》「七处征心、十番显现」这部分,我有一个感觉:我讲的「能知和被知」,《楞严经》经文已经通通概括了,只是相对于我所讲的「能知与被知」,经文讲的实在太复杂、太艰难、太深奥了。

经文讲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归还,像光明可以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等等,这样一个一个归还,共有八类,所以称做「八还」,八类中又有好多实际的例子,当然就变得很复杂。不过把光明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日与黑夜还是被知,所以「八还」还是在被知的范畴。

最后,经文才讲「妙明真心」是没有办法归还的,也因为如此,所以「妙明真心」就是你的真性。「能知」本来就不是被知的东西,「被知的东西」还来还去还在被知当中。「能知」当然无法归还了,「能知」就是「汝之真性」,「汝之真性」归还到那里呢?找不到可还处,所以「汝之真性」就是真正的自己。

整个论述就是这样,「十番显现」则是用一个个的例子来显现真性。其实也可以这样讲:有「被知」就证明有「能知」,不然怎么会有「被知」呢?被谁知?当然是被你的「能知」所知;如果你没有「能知」的话,怎么会觉得那些东西是被你所知的?

《楞严经》的文字比较不这么直接,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比较难读;如果顺着人心的运作方式来讲,就是我的这种讲法了。

看到这里,我可以这么说:在用辞上,「能知、被知」的这种讲法比「能、所」要进步;而「能、所」的说法又比《楞严经》那样的说法进步。所以要把想法、观念说清楚,在用辞上是可以不断地求进步的,而其原本意义却是一样的。像释迦佛所说的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完全一样的,也可以说是否有比较好的语言来说明,对于观念传递的影响是很大的。

《楞严经》里有一段叙述什么是你的真心?真心在哪里?譬如说你的心向外看出去,所呈现的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千变万化的整个宇宙……这样的世界、宇宙就是你的真心!这个状况如果用「能知与被知」来说的话也很简单:能知与被知是脱不开的,两个虽是对照的;但是二者同时存在。能知与被知都是我们心中的一部分,如果只有「被知」而忘掉「能知」,就少了一半;如果只取「能知」而忘掉了「被知」,也是少了一半,只有全部具足才是完整的。

我们的心完整的话,必须二者具足,很多众生只有被知,忘掉了能知;罗汉只有能知,忘掉了被知;而菩萨则是能知与被知皆具。从定慧来讲的话,罗汉是定多慧少,菩萨是慧多定少,两边分量上不平衡,当然也是不完整,而佛呢?就是定慧均等了。

有了这个观念,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千变万化的宇宙万象就是被知的,而真心就是能知。所以《楞严经》所说的「七处征心与十番显现」,完全可以用「能知与被知」说得清楚:众生只有「被知」,忘掉「能知」,所以要努力的去体会「能知」,因为陷在「被知」中太深了。所以就教他先把「被知」的撇掉不要管,那个「能知」才能显现出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如果修得很好了,「被知」的都撇掉,「能知」显现出来了,此时可以成罗汉,成罗汉以后,又只有「能知」,「被知」的都撇掉,没有了,这样还是毛病。所以还要往上修,要修成菩萨,要入世,就是要进入「被知」的世界,这样就可以做到「能知与被知」平衡。

(摘录整理自2002年8月18日连线法会)(忆玫、满妹整理)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读《华严经》体悟无分别
下一篇:要「健全」我相,不要「破」我相
 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
 大世界与小世界
 四无量心之5:舍离虚假当求真
 轻实践的文化是阻碍华人进步的要素
 灵性与生命
 佛学与科学的交会
 四无量心之9:从慈悲心看小乘
 愿性之1:心的三面相
 建千年企业能启发菩提心、转世界
 用观想做到「是名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温情,还在[栏目:禅门一念·传灯法师]
 清理垃圾[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现在人单纯地追求经济效益...疯狂的地步...我们该怎么做下去?[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 第四、住持三宝的重大责任[栏目:任杰居士]
 修养[栏目:觉世论丛]
 中国佛教史概说 野村博士序 译者序 原序 目录[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四节 法相宗的教义[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爱护侄儿,胜亲生子[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从佛法对地震新的诠释[栏目:理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