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感性直觉-Feeling
 
{返回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7

感性直觉-Feeling

梁乃崇教授

我们修行人,要懂得Feeling。每个人对Feeling所附予的解释差异很大,我要讲的Feeling是直觉。有人把Feeling解释成对六尘的感觉,把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解释成Feeling,这不是我所讲的Feeling。

我所讲的 Feeling是直觉,也可以说 Feeling是「知觉者」在感觉,或者说 Feeling 是「知觉者」直接对「被知的范畴」所做的感觉。这种感觉相当难表达,懂的人就是懂,不懂就摸不清我在说什么。

「有直觉」对修行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没直觉,他只是个机器人。机器人是无法修行的,也不可能成道。有直觉的人,表示他有佛性,才可能修成。

在中国,有没有相当于 Feeling的字呢?我觉得孔老夫子所讲的「仁」就是。「仁」这个字的字形告诉我们,这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不是单独一个人的事情。Feeling 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也就是人群之间的事。如果我们对人没有 Feeling,也就是没有「仁」。没有「仁」就是什么呢?就是麻木,有句成语不是说「麻木不仁」吗?不麻木,才是有Feeling。

如果Feeling只有单方面,这样的 Feeling是不健全的。譬如我有 Feeling,而对方没有。只有单方面有 Feeling,这样的Feeling只有一半,无法构成「仁」;一定要双方都有 Feeling,两人之间的Feeling才能互动,我知道他,他知道我,Feeling变成人与人之间双向共有的,这样才是「仁」,才是健全的Feeling。一旦有了Feeling ,任何事情自然而然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任何规则、戒条。

有 Feeling的人做事,都不是为了符合规定或戒律。因为那是外加的,是由外面的模子把自己限制成那个样子,并不是发自内心,只是表面在做,并没有Feeling的特质。修行是要发自内心,譬如说,我们的温和是发自内心,而不是由外在的规则限制而成。Feeling一定是发自内心,依Feeling来做事,才是真修行。

修行重点不在守形式上的戒律,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好样子;而在「守菩提心戒」──即恢复佛性。佛性就是自己的真心,能恢复自己的真心,就是「守菩提心戒」。

这时候,就没有所谓的合不合戒律的问题,超越了形式上的戒律,修圆觉宗要掌握这个重点。圆觉宗一开始就告诉你「皈依」的真义,「皈依」就是恢复本来面目,就是恢复你真正的本性。恢复本性之后,贪瞋痴和四相都没有了,就让菩提本性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这就是「现性」,就是「率萨埵性而行」。顺着本性做事,当然就不是顺着贪瞋痴做事。

修行如果只做到从外面套一个模子,譬如佛走路要怎么走、坐要怎么坐,那是一个框框、一个模子、一个面具。这样修行还在很浅的层次,只是守形式上的戒。

《楞严经》提到有个持戒第一的人──优波离,持戒到后来修成了。他这个持戒第一是怎么修成的?就是守到没有戒,意即「守菩提心戒」了;还有跋陀婆罗,是修沐浴的,洗到后来等于没有洗,就成道了。这些修法,都是把外加的戒条、限制化掉,化掉以后,「守菩提心戒」就成了,并不是给自己套上戒条。

这个社会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有许多不公不义的事情一再发生,因此心生不平,所以使得这个社会愈来愈不好。但就佛法而言,只说到这里是不够的,再深入追根究底之后,发现是 Feeling这个地方出了问题。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大部份的人没有Feeling,对自己的亲人没有Feeling,对陌生人更没有Feeling,甚至连对自己都没有Feeling。所有的问题都因此而生,为什么?因为没有Feeling就是麻木不仁,「不仁」之后,瞋恨心就当道,大家都在比瞋恨心,谁的瞋恨心大,谁就吃得开──这种情形一旦形成,这个社会就要堕入地狱。白冰冰只是这共业当中受苦的一个,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被波及。

那佛怕不怕瞋恨心呢?佛不怕的。修行者根本就不怕瞋恨心,修到后来是大无畏,没有什么畏惧。若要比无畏,比不过修行者的,修行人的无畏是至高无上的!释迦牟尼佛在歌利王的时代,被凌迟处死,面不改色!没有瞋恨心,那是至高无上的无畏。

问:这个社会要怎么改呢?

答:社会要改造,人们自己要先反省觉醒。

最近台湾发生一些事情,很多人有某种程度的反省、觉醒。很明显地,立法院也变得比较像人了,原先都是张牙舞爪的。我们常常寄望领袖英明、贤德,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有这种寄望的人不能实行民主政治,实行民主政治,百姓必须独立反省。

事实上,政治人物之所以慢慢变好,是因为百姓开始反省、觉醒了。他们看到百姓反省、觉醒了,也就不得不改好。所以根本原因是百姓的觉醒。至于百姓要如何觉醒?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只有推广 Feeling,使每个人都懂得真正的Feeling,社会就会自动变好,这是最根本的解药。

你们已经学了圆觉宗,当然也有责任让自己的 Feeling变得敏锐一点;然后再把Feeling传出去,让你周围的人也感受到Feeling,同时也启发别人的 Feeling,这个世界才有机会改善。我思索人类的问题,追到最后,发现都是在Feeling这个地方出了问题。

问:请问要如何培养Feeling?

答:先要自己有Feeling。

问:有没有修Feeling的法?

答: Feeling没有办法描述,是讲不出来的。它不是用一个法就可说明,而是要去领悟、去感染。大家可以去和一个有Feeling 的人多谈谈,多注意他和你自己有什么不同,慢慢就会被启发出来。这回我去美国,碰到不少美国人,他们的 Feeling相当强,这就是美国文化深厚的地方。

问:是不是可以先打坐,让心静下来?

答:可以,「静」是有帮助的。譬如修奢摩他,先静下来,静了一身觉,然后一世界觉;多身觉,多世界觉。一身静,多身静;一世界静,多世界静。「静极便觉」的「觉」,就是Feeling。

问:那是不是就是感觉?

答:不是,你还是没有 懂Feeling。只学我的话或字,是没有用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用佛法常用的字,而用一个新字 「Feeling」的原因,我用「觉」,就发现大家会错意了。我用 「Feeling」,大家还可以揣摹得比较接近一点。

问:佛法对此是不是有帮助?

答:佛法就是在做这件事。佛经说:「佛者,觉也」,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最高的 Feeling。但是佛经一直讲「觉」、一直用「觉」,用得越多,大家听得越多,就越失去了它的原意。所以我不得不换个字,大家才会重新去思考、重新去体会。

一个人的思维若很僵硬、很逻辑、很理性,这表示他没有 Feeling;此外,打啊!冲啊! 爱国啊!──这些是激情,不是Feeling;叫人赶快学啊!世界末日到了,赶快修啊!否则堕入轮回──这是恐吓,也不是Feeling。Feeling是很平和的、很舒坦的,不是文字,而是实受,它是超越文字的。

我们的教育也有同样的问题,老师没有 Feeling,教出来的学生当然也不懂 Feeling。

奇美实业董事长许文龙先生,他国小四年级的日籍老师给同学们看一幅画,然后问道:「你们听见画里面的钟声吗?」这就是在传达Feeling。许文龙的Feeling被启发出来了,所以他这么喜欢艺术;以致他对企业的经营态度,和一般人不一样。

资料记录-胡祖樱 梁玉明


{返回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舍利
下一篇:感性直觉-汁与渣
 理性、感性与愿性
 享受修行
 佛教的大事
 《圆觉经》讲座 十一
 以菩提心看第一
 《圆觉经》讲座 十
 《法华经》讲座 十
 佛学与科学的交会
 富爸爸与穷爸爸
 旁观者清 当局者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法的信心算不算一种执着?[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佛教的时空观 第二篇 空间(须弥纳芥子 微尘容虚空)[栏目:佛教的时空观]
 大悲咒句偈 1.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NA MWO HE LA DA NWO DWO LA YE ..[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若欲学行当择契理契机之法[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恭敬经典[栏目:宣化上人]
 中观四百论讲记(五十九)[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8[栏目:广东六祖寺·大愿法师]
 区域佛教史研究的典范——读崔正森先生的《五台山佛教》[栏目:圣凯法师]
 投入地笑一回[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陀有什么特别的教导?What did he teach in particular?[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