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4

学禅若终生不悟怎么办?

   禅宗所说的悟,是放下万缘、心无执著,既无可求、亦无可舍。一念能够摆下万缘,此一念就在悟中。顿证、顿悟是没有渐次、不假阶梯的,所以也没有必要顾虑到临终时悟与不悟的问题。
   禅的修持,切忌将心求悟、以心待悟。求悟不得悟,待悟即是迷;因为企求和等待都是妄念、执著、攀缘、放不下。所以、真正的禅者,知道有悟这样东西,但并不以悟境的贪求为修行的目标。悟境是在修行之前的一种观念,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将此观念摆下,才能真正得力。所以,禅者修行,重视过程不重视目的。在修行过程中依照明师的指导,用正确的方法,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所谓一掴一掌血,一步一脚印,贴切著每一念,不容瞻前顾后,念念不断、丝丝入扣、绵绵不绝,功夫自然得力。得力之后,始知悟与不悟、生死与涅槃,和修行了不相关。
   但是一般初学佛者,虽已知道生死是苦海、涅槃是彼岸,但却不知生死和涅槃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所以要畏生死而求涅槃,认为未悟之前是为烦恼所缚、为生死所苦、受众苦煎熬,但若一旦开悟,就能了生脱死、得大自在。殊不知这是方便说,是为迷人说,不为悟者说,以此诱导迷人来修学佛法。一旦进入佛门,生信起修,就要告诉他们,修行不为目的,悟境也是执著,除执著才能开悟,才能离开生死的烦恼。如能有此认识,即不会再有求悟、待悟之心。
   倘若一生修行,都不得力,也就是自始至终,无法体验舍执、离执的功夫。经常都在畏生死、求菩提的心态下,努力修行,那更不必担心死后下堕三涂了。因为心向涅槃,总比心向地狱来得好。佛法重视愿力和业力,依愿力为前途的导向,但因修行时业力的障碍,此生虽然可能无法得到解脱,但也不会离开三宝。此生若不成,来生可再继续,在愿力的引导下,努力于戒、定、慧三学的修持。也就是持戒的福业及定业、慧业,三者相加,必能使之上生天国、往生净土,乃至成就菩提;至少也还能够转为人身,继续学佛修行。
   所以,修行的禅者,第一:不必为死后的去向而担心。第二:如果自己功力浅薄,没有把握,没有自信,不知自己的愿力有多强、修行的功夫有多深?唯恐由于愿心不强,戒、定、慧三业的功力不够,临命终时会受到恶业的影响,魔冤的牵引,而离开三宝,堕至三涂,于此出没生死,再也无法回头,那就最好一方面依弥陀的本誓愿力,以求往生西方净土;一方面以禅修等一切的修行功德,增长往生净土的资粮,这样是最可靠的。
   所以,中国在宋朝以后,禅净交流且倡导禅净双修,是以禅的方法和求生净土的愿力两者并重。倘使禅修的功夫得力,则自可不愁悟或不悟;不然的话,也能以殊胜的净土为其暂时的归宿。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陀会不会骂人(星云法师)
下一篇:一位尼师谈如何对待情欲
 万物的心(林清玄)
 剃发出家者应具备的条件(心观)
 何苦要生气(阿莲)
 略说大乘名义及其殊胜(正果)
 心存恭敬(王继浩)
 当生命不再回头(慈玫)
 把修行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海天)
 佛门的拜佛与敬师(安小悦)
 也谈素食(郑颂英)
 菩提心之功德(实叉难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83经 阿难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守戒自杀[栏目:心灵对话]
 在尘世里静心[栏目:超然法师·我的清晨诗稿]
 学修加行融入相续[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戒律与生活(释恒强)[栏目:持戒]
 指出衣珠—无著禅师[栏目:文殊菩萨·感应录]
 巧织八卦的智者--蜘蛛[栏目:哼哈一如说]
 家人有人自杀死亡,要如何做功德回向?[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证悟初果的方法 初果断三结[栏目:法增法师]
 四届:佛法与人生(学诚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