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当代佛教的“文字社群”(魏德东)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3

当代佛教的“文字社群”

魏德东

前不久,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桑)东亚系吴疆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系列演讲中,借用布赖恩·斯托克(Brian Stock)的“文字社群”(textual community)概念,解释明末清初禅宗的复兴,颇具启发意义。1990年前后,布赖恩在《识字的意含》(The implications of literacy ,1987)、《倾听文本》(Listening for the Text, 1990)等著作中,使用了“文字社群”一词,用以表达人们通过对宗教文本的重新解释,改变群体的思想与行动,进而引发出新的宗教运动。一个文字社群由一群信仰者组成,他们围绕在一个解释者周围,这个解释者具有解释宗教经典的权威性。通过对经典新的解释,文字社群产生新的思想与行动。吴疆教授认为,明末清初的僧诤基本上是文字性质的,而不是基于现实中的修行问题。禅僧正是在对禅宗文献中的重新解读中,寻求在现实中复兴一个文字理想。而他们复兴的方式是与士大夫相结合,形成紧密的“文字社群”,通过对禅宗文献的重复和重新创作,再现机锋棒喝的禅风。

将“文字社群”这一概念运用到当代宗教研究,我们似乎比较清晰地看到,当代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新的文字社群的呈现;而首当其冲的文本,就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以下简称《广论》)。最近10年来,如果说汉传佛教有什么内在变化的话,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广论》得到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并在学习、研读中,形成了众多的文字社群。这个现象,有可能对汉传佛教的未来开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菩提道次第广论》原为藏传佛教的最基本经典,由宗喀巴大师(1357—1419)所造。这部著作产生于15世纪初期,正值藏传佛教思想创造的高峰。在这一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佛教理论创造巅峰已过,而藏传佛教如日中天。这部著作,可以说是对佛教2000年思想发展的总结与概括,涵盖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的精华。20世纪上半叶,法尊法师将此书翻译为汉语,并通过汉藏教理院等机构,形成了研究的文字社群。文革结束以后,《广论》文字社群逐渐在汉地恢复,较为突出的,首先是浙江三门的多宝讲寺,以智敏上师为中心,形成了研习《广论》的新文字社群。这一社群影响到福建,闽籍学诚法师成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并主持北京龙泉寺后,《广论》学习班遂在北京知识分子佛教徒中流传开来,迄今发展到百余个小组。在江南著名的苏州戒幢佛学研究所,济群法师等也极为重视《广论》,讲解、著述不断,形成了研习的社群。与此同时,四川的五明佛学院系统,藏族喇嘛直接以汉语讲述《广论》,也影响巨大。凡此种种,构成了最近10年来汉传佛教最重要的文脉。

20世纪以降,汉传佛教的现代化成为时代的主题,其中最主要的成果就是人间佛教的提出。然而,迄今为止,如果说在台湾人间佛教的实践有重大突破,那么整个华人社会,人间佛教的理论层面,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应该说,这种状况是与人间佛教文字社群的薄弱有关的。而《广论》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典籍,最近10多年来异军突起,成为汉传佛教的宠儿,吸引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佛教徒,并因此形成了诸多的文字社群。藏汉两大佛教体系的互动,如何影响中国佛教思想的未来演进,值得关注。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讲经要以种种方便与听者的思想契合(如一法师)
下一篇:名僧与高僧——“高僧”名称的来源和具体意义(曙祥法师)
 文殊菩萨十大愿是我们的榜样(林克智)
 谈积极与消极(候秋东)
 吃长素(觉华)
 甘为众生做马牛(禅悦)
 学步拾零(惟虔)
 独自上山坐(朵拉)
 生死随缘(圆缘)
 诚信是最好的公关(贝弗丽)
 佛教生活的要谛(心源)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漫谈佛教与文学的关系(李桂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一三○六)[栏目:杂阿含经]
 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三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什么是生命的钻石?[栏目:传喜法师]
 施度于身心生起之法?[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Straight from the Heart - Postscript[栏目:Maha Boowa]
 摄类学 六[栏目:摄类学讲记]
 请法有妙用[栏目:仁焕法师]
 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三 散乱心与安定心[栏目:隆波通禅师]
 觉性(岩松)[栏目:正念动中禅]
 华雨集第四册 一、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 四 印度佛教嬗变的历程[栏目:印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