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12粒念珠
 
{返回 观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860

112粒念珠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

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十根本烦恼;集谛、灭谛之见惑各七(除身见、边见、戒禁取);道谛有八种(除身见、边见),总计迷于欲界四谛的见惑有三十二(10+7+7+8=32)。色界、无色界无嗔,故各有二十八种见惑。计三界见惑共八十八(32+28+28=88)。

2、修道时所断之根本烦恼有十: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在色、无色界除嗔。(4+3+3=10)

3、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忿、覆。

这样,88+10+10=108。此即佛教常用108这个数的来源。[1]

大乘的唯识、中观认为,见道所断的分别烦恼障共有一百一十二种,即:欲界有四十种——缘四谛的所断品(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各十种(4*10=40);色、无色界无现行恶业,唯有覆无记,故上二界除嗔(嗔恚定为恶性),以四谛配之,则各有三十六种。如此,三界的分别烦恼障共一百一十二种(40+36+36=112)。

大乘行者中有特别持112粒念珠的,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有说,100以后“追加”的12粒,是用来补足那些“打闲岔”时的缺额。[2]

如祁竹仁波切说:

“念珠有多种不同数目的珠,常见的是一百零八及一百一十二珠的。用一百零八珠的时候,念了一圈,只作一百计算。在闭关中,我们必须在最后补诵百分之十的咒数作为补缺。如用一百一十二的珠,每诵一串则已包含了一百次咒及十次补缺了,不必加诵。如用一百零八的珠,只能算作一百,在诵完闭关要求的咒数后,还需加诵百分之十的咒数来补缺。”


{返回 观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真谛三藏
下一篇:慈氏五论
 以史为鉴,以律为师!
 即心即佛的意思是心佛无别吗?
 就“第一因”,答季康先生
 无情有佛性?!
 《华严》所载的中国佛教名胜
 关于真谛三藏
 和尚的幸福生活之“一指禅”
 五爪鸡
 “尘境非根了”是大乘说么?
 和尚的幸福生活之“口不择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雷殛奸恶[栏目: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
 告暹罗国民[栏目:太虚法师]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栏目:南怀瑾居士]
 觉囊巴·多罗那它生平简述[栏目:觉囊]
 对中国近代两次庙产兴学风潮的反思[栏目:王雷泉教授]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章 唐代的佛教(四)法相宗与密教 第八节 密教的教义[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听到与我想法相左的言论时,我总会心神不宁,甚至起嗔心。请问,如何降伏其心?[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佛教的称谓及职称[栏目:吴立民居士]
 Kaccayana - Foremost in Explaining the Dharma[栏目:Ten Great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三节 丛林组织 三、八大执事[栏目:佛教丛林观]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