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12粒念珠
 
{返回 观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726

112粒念珠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

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十根本烦恼;集谛、灭谛之见惑各七(除身见、边见、戒禁取);道谛有八种(除身见、边见),总计迷于欲界四谛的见惑有三十二(10+7+7+8=32)。色界、无色界无嗔,故各有二十八种见惑。计三界见惑共八十八(32+28+28=88)。

2、修道时所断之根本烦恼有十:欲界有贪、嗔、痴、慢四种;在色、无色界除嗔。(4+3+3=10)

3、十缠:即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昏沉、忿、覆。

这样,88+10+10=108。此即佛教常用108这个数的来源。[1]

大乘的唯识、中观认为,见道所断的分别烦恼障共有一百一十二种,即:欲界有四十种——缘四谛的所断品(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各十种(4*10=40);色、无色界无现行恶业,唯有覆无记,故上二界除嗔(嗔恚定为恶性),以四谛配之,则各有三十六种。如此,三界的分别烦恼障共一百一十二种(40+36+36=112)。

大乘行者中有特别持112粒念珠的,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有说,100以后“追加”的12粒,是用来补足那些“打闲岔”时的缺额。[2]

如祁竹仁波切说:

“念珠有多种不同数目的珠,常见的是一百零八及一百一十二珠的。用一百零八珠的时候,念了一圈,只作一百计算。在闭关中,我们必须在最后补诵百分之十的咒数作为补缺。如用一百一十二的珠,每诵一串则已包含了一百次咒及十次补缺了,不必加诵。如用一百零八的珠,只能算作一百,在诵完闭关要求的咒数后,还需加诵百分之十的咒数来补缺。”


{返回 观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真谛三藏
下一篇:慈氏五论
 “尘境非根了”是大乘说么?
 《华严》所载的中国佛教名胜
 《瑜伽师地论》札记一
 和尚的幸福生活之“一指禅”
 如来十号
 笑话一则
 以史为鉴,以律为师!
 盗戒中的“五钱”是多少
 有关隔阴之迷
 大小乘戒律是这样区分的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的教育 十五 修福与修慧[栏目:金明法师]
 请问具体修行决定往生的方法为何?[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四集[栏目:圣宇法师]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栏目:济群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八(二一七)[栏目:杂阿含经]
 30、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主要是发心,大乘为度化众生成佛,小乘为自己成佛,那阿罗汉不也有度化众生的愿力吗?该如..[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慎勿放逸——佛教进取观 一、佛教的进取思想 1、为什么进取 时光易逝,来日无多[栏目:张朋]
 轮回真的存在么?[栏目:泽仁扎西堪布]
 Compassion in a Hyperconnected World[栏目:Buddhist Articl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