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曹洞宗五位君臣
 
{返回 禅宗·曹洞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27

曹洞宗五位君臣

曹洞宗为禅宗名僧,江西洞山的良价所创。曹洞宗是提倡即事而真,其宗风绵密,以默照暗推而入真性的"默照禅"而为特点,以修证自我清净之心为本,别无其他。他们通过禅参者对真如本体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确立了五种境界。“五位”分别以“偏”和“正”来表示,“偏”代表现象世界,“正”代表真如本体,“正位即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属色界,有万形象。”而就在这偏与正的相互配合,互相回复中,构成了五种形式。

僧问曹山五位君臣诀,山云:“正位即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

洞山因无情之物,如墙壁瓦砾,皆能说法,致疑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会,眼处闻声方得知。”后过水睹影大悟,又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此是洞山入道之本。后上堂建立正偏王子功勋等五位,固是委曲救人婆心,不如将自家所悟直指与人,岂不痛快?其所建立者、悟入者固亦有人,然因此五位缚住拖泥带水者不可胜纪。或曰此则学者之过,非师家之过也。曰:不然也。若立法直截痛快,便学者不能播弄心思,如秦时轆轹钻,岂不甚妙?余何敢谓洞山之非,因见洞山所传之人,其沾滞隔碍引人入云入雾,不能不令人罪其所从来也。大慧杲在当时见洞下皆入室密传,且发誓不敢明说,则世尊当人天拈花示众,则罪如山矣,杲深恨之。而幻寄说妙喜亲见洞下诸慧最恶洞下之人。盖因子孙不肖,致遗祖父之忧,所以中断。亏济宗有人续之,接其宗旨。

洞山正偏五位颂评说

第一颂:初悟时节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
古辙云:正中偏,就初悟此理时立。理是正,悟是偏,三更初夜黑表理。然以月明前显黑,是黑显时便有明,犹理必由悟显,理显时却好是悟也。
天童觉于相逢不相识句,著语云:“虽然同共住,到底不知名。”
私谓相逢而不相识,却好是初悟景象,一相识即漏入阴界矣!然人往往错过。都由于隐隐地总倚旧日明了识为依靠,此则虽相逢而全不明了,故云犹怀旧日嫌。
无闻聪问笑岩曰:“子之父母何在?”
答:“有则有,只是佛眼觑不及,某自亦不见,若见即非真父母。”
偈曰:
“本来真父母,历劫不曾离。
起坐承他力,寒温亦共知。
相逢不相见,相见不相识。
为问今何在,分明举似师。
是此句注也。如以不识作不知解亦可,但浅薄矣!
评说:这一步如果来自文字道理、他人说明、研究领解,则全然无用,以后修证全成妄心作用。所以这一步是完全自然呈现,无能识所识,全无概念,无内外、绝境相,乃纯粹的空寂无念灵知,平常无奇。若得明师引导印证,令彻显真知,开根本智,知觉照用功,则始入通宗第一关。

第二颂:悟后功夫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
古辙云:就见道后用功时立。功熏偏,理是正。失晓老婆表偏,古镜表正。由奉重力,见更亲前。但未能造理,尚在影象,故戒迷头认影。
评说:虽悟本性,大智未开,其力未充,经常打失,更受习侵,或被境夺,或受人言句左右,许多公案未能即了,许多甚深法旨未能圆达,不能即事显理、即用而真,故仍须保护己灵,化空内外,含养当体,觉照不昧,时时小心,处处管带,久久,方能生处使熟,熟处使生,念念相应,渐入全体矣!

第三颂:证法身正法

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古辙云:此位是得法身,亦即正位,。前半分是转功就位,后半分是转位就功,中间即尊贵位。无中,正也,路偏也。隔尘埃,以方转身,尚未入俗,隔也。尊不可犯,犯即污染。须善回互,从旁显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故胜断舌才。
评:此巳入圣位,言思不到处也,相当于第八不动地。即通宗第三关,唯自证时,不可住于净境,仍须超此而入世起活用。到此之人巳不必在网上讨论,自知转身向上也。

第四颂:大机大用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
古辙云:就功、位齐彰时立。正既来偏,偏必兼正。作家相见,纵对互用,自不伤锋犯手,如火莲无损,乃他受用三昧,是透法身大机大用。
洞山离三渗漏,临济具三玄要,俱不出此,
评:透出法身,机用自显,此时方知渗漏为何事,玄要具何用,全在法身光明大机用中,活泼妙化,更使纤尘净尽,毫无粘滞。
到此知一切众生根机,通一切教法,能当机而用,密契无间,智慧如流,性光圆照,自然加持众生得三昧受用,即相逢直指,当下即证本来,妄想顿空即安然得入也。此通宗第四关,亦不可讨论。

第五颂:圆明究竞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归来炭里坐。
古辙云:就功、位俱隐时立。无正偏迹,故不落有无。及尽今时,还源合本,故归炭里坐。如佛说究竟涅槃义,乃自受用三昧。虽大用繁兴,了无朕迹。
评:此巳到报身圆满的果位,功与位都巳隐去,得证自受用三昧,于法界中起无边大用,示现无量而无来无去,了无痕迹,可谓究竞涅槃之不可思议圆极之道证。
此即通宗第五关,虽立关实无关也。故此位更是无可讨论,唯圆明寂照,无处不妙也。则知许多禅、密、净等祖师、行人,乃从自受用三昧中再现人间,广设方便,度化众缘,故知道不远人,唯人自远耳!
从五位颂中可知纲宗并无奇特,乃行人路途归家之风光,全在自心中开显,不关言句与他人也。


{返回 禅宗·曹洞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曹洞宗渊源
下一篇: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
 曹洞宗之禅法思想(戒毓法师)
 曹洞宗创始人 - 本寂禅师
 曹洞宗禅诗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风(徐文明)
 略述曹洞宗之五位说(法缘)
 曹洞宗
 曹洞宗渊源
 曹洞宗五位君臣
 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
 曹洞立宗论(何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63经 拘絺罗-苦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无论以什么语言念诵经文,无形的众生是否都听得懂?是否收得到?[栏目: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