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结语
 
{返回 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61

结语

  观世音,这位与娑婆众生有大因缘,道俗同趋供奉的大菩萨,修持《大悲神咒》而具足千手千眼;证耳根圆通及五观法门,获甚深般若智慧。众生若能志心称名,必为菩萨千耳所闻‧千眼所见‧千手济度。是故佛门诸家讲记离不了谈观世音菩萨,赞叹菩萨之万德万能,真个海墨难描。

  信仰观世音菩萨始自印度西域,约公元二五二年间三国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传入我国,(《无量寿经》译本甚多,古有五全七缺之说,康僧铠为第四译),时值汉朝末年,群雄并起,中原板荡,国家经历百多年战乱,人民渴求安乐,观音信仰遂由此而兴。公元四○六年由鸠摩罗什翻译,讲述观世音菩萨度苦本事之《法华经‧普门品》极受劫火余生之国民拥护,《普门品》更因北凉国主持诵把怪病治愈而大行其道,被奉为经中之王,观音菩萨更被推上首席大菩萨之高位。在中国不同地区,透过观音显化、宝卷、坊间小说及传统地方戏剧等媒体宣传,观音信仰之传播迅速普及全国而蔓延至西藏,继而传至南海、越南、日本、韩国等地,近年更遍及英、美、德、法、加拿大、澳洲等西方国家。

  观世音菩萨因寻声救苦得名,以度众为本愿;而菩萨又名观自在,是以自度为本怀。世人倚赖成性,善仰菩萨加庇,故喜称度他之「观世音」菩萨多于自度之「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之「观」为果地圆成之观,是没有能观与所观分别之妙观,乃大自在之观。亦即了脱分段生死[1]及变易生死[2]后得真正大自在。释迦佛云:「身进精者非真精进,心精进方为真精进。」我辈凡夫,心似野马纵横驰骋,飘忽不定,不知安住之法,是以不得自在。是故佛以观自在菩萨之果号启迪众生,欲修成佛道,务必向观自在菩萨学习,时刻以观照除掉执着习气,使自性安住本位,不随念转,不随境迁,乃真正之观自在。独惜世人多为我执所封,名利所恼,贪欲瞋恨遮障,酿成诸多自然天灾、战争祸害、海陆空难等苦;不信因果,致堕六道轮回,苦不能已,苦既不已,度岂能尽?
 
  九法界众生无量无边,由是各人所作业不同,招感不同果报,所受痛苦亦千差万别,所谓千人千般若,苦苦不相同。地狱众生受种种刑罚苦;饿鬼道有不得饮食苦;畜道要受奴役偿命苦;阿修罗众因嫉妒而生互相斗争杀戮苦;人道众生除生老病死、三灾八难外,更有苦不堪言处;天道受无常变坏五衰相现苦;二乘圣人,部份因业报仍有色身,要受尘沙无明烦恼,另部份虽已舍生死果报身体,却堕偏空无为深渊,仍受方便有余土变易生死之苦;菩萨虽分证法身,尚有一品无明未破,还要受实报庄严土变易生死未了之小苦。诸般众生苦成了菩萨救度的对象,是以菩萨亘古难休;此为观音菩萨在民众心中地位超越其他佛菩萨,成为我国佛教信仰中枢之主要因素。显、密二教对菩萨更是推崇备至,尤其西藏,早期物质未丰,人民生活简朴,惟以瞻仰圣像,念诵六字大明咒为破六道求生佛国之最大依托。

--------------------------------------------------------------------------------

[1] 「分段生死」是二种生死之一,指三界众生之生死,为「变易生死」之对称。「分段」是指由于果报之异而有形貌、寿量等之区别。依唯识家说,分段生死系以有漏之善恶业为亲因,以烦恼障为助缘所感三界之粗异熟果。以身命有长短,随因缘之力而定有齐限,故称为分段,亦即三界、五趣之生死。

[2] 「变易生死」是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等虽不受分段生死之轮回,但以无漏之有分别业为因,所知障为缘,于三界外受殊胜微妙果报之身,即受意生身,再以此身来三界内修菩萨行,以至成佛果。其所受之身,因悲愿力之故,寿命、肉体皆可自由变化改易,而无一定之限制,故称为变易身。受变易身者,称为变易生死。


  修学佛法,能唤醒人性善良层面,使人格升华,缔造生命光辉,增加家庭和谐幸福;行五戒十善更能改变诲淫诲盗之卑劣道德风气,维护社会安定并导正人心,化解国际间因矛盾而造成之不必要战争,潜移默化众生戾气,为世界缔造永久和平。净业三福、六和敬、四摄法、戒定慧三学、六度波罗蜜及普贤菩萨十大愿等,用于日常生活,能改变个人气质及内涵,不难顿超菩萨地,此学问在《华严经‧入法界品》内揭露无遗。

  菩萨凭借广大誓愿,得大神通广度罪苦众生。普门示现三十二随类化身相,现慈悲佛面、尊贵王族、长官富商、缁素平民、忿怒金刚乃至狰狞面然等多种不同身份形像,为不同层次、不同根器众生说法;以六观音、二十五观音、三十三观音、四十手观音,乃至千手千眼观音等多种名号及功德力救拔不同苦恼,立信于天地之间;有千手眼及二十八部鬼神护持,隐蔽诸魔,摧伏自大增上慢之人,令未种善根者速得植种,已种善根者令之增长,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为人导师。显露表面化及深入立体化之多种形像,其唯一目的是令幽显咸抒,出离生死,证涅槃大乐。《涅槃经》云:「乐有二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1]

  书中写实之「观音开库」。强烈反应凡夫贪婪根性。然而,「观音开库」若无应验,观音庙之香火亦难如此鼎盛。此点是否显示菩萨度人之另类方法,「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抑或求财者其实是命之所有,不「借库」也能得财,因「借库得财」者其实是与菩萨缘成熟,牵引入信而已。然,菩萨随顺众生,乐于满众生愿是不争事实,惟以贪度贪,贪会更甚。这大是大非,确非我等凡夫所能臆中。

  仰仗菩萨常随加庇乃人之常情,是故菩萨于娑婆住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人盛传菩萨应迹道场为浙江普陀山,名山有大菩萨坐镇,实应验谚语「山不在高,有僊则灵」之说。佛门大德在普陀山得智慧者比比皆是,诸如提倡人间净土之新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在普陀闭关三年,阅六百卷《般若经》,证悟圆解,辩才无碍。印光大师于普陀法雨寺阅藏三十年,后为净土宗十三代大祖师;谛闲法师亦在普陀山悟得真谛而中兴天台;现仍健在之印顺法师也曾在普陀山顶之白华山,俗称佛顶山阅藏楼深入经藏,得如海智慧。而在名山修炼,鲜为人知而证果之僧俗二众,想必为数亦不少。然,菩萨千百亿万化身,有教无类,惟以因缘成熟始能相应,无缘不度,难于强求,以下事例足为证明。

  普陀山有不肯去观音院,相传有日本僧人慧锷法师参访五台山时,被庄严圣像所吸引,欲擅取回日本。回程时,船被铁莲花拦阻,不能前行,菩萨示现「不肯去」。法师之所为,虽云为众生,但厚此薄彼,「我相」太重,心不平等,逆乎随缘之道,况不予取犯偷盗戒,是故菩萨不肯去;栏路之铁莲花,表法心地皎洁纯白,不容染污;船不前行,表应觉悟回头。法师果有大师风范,当下即觉悟向菩萨忏悔,并放弃回日本念头,愿留中国荒岛开垦观音道场,成为普陀山开山祖师,令我国人无穷受惠。甘棠遗爱,令人缅怀。

--------------------------------------------------------------------------------

[1] 《涅槃经》大正藏第十二册第五○三页中


  佛教四大菩萨,观音、文殊、地藏、普贤,示现悲、智、愿、行给众生学习。观世音菩萨「不度一切众生苦恼誓不休止」之拔苦大愿,与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之本怀不相伯仲,同是拔苦予乐。两位大菩萨均是初机学佛者之亲教师,是以释迦佛涅槃前三月,于忉利天宫为母说《地藏经》时,将娑婆众生殷勤付托予两大菩萨,慈父悲心,教人感动,言之难禁泪下。

  《新华严经论》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1]其实菩萨只有一个,为度不同根机众生,故作多种示现而已。

  观世音菩萨修持《大悲神咒》由初地菩萨即超八地,为众生示范修行方法;一要发度生大愿;二要意志坚定,守一抱一,严持戒律;三要诚求佛力加持。倘能以菩萨为榜样,学菩萨大慈悲精神,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心便是观世音菩萨。

  太虚大师云:「清净为心皆补怛,慈悲济物即观音。」其著作中亦谓:「比丘不是佛未成,请你称我为菩萨。」

  台湾慈航法师之著作亦署名「慈航菩萨」。佛门称学佛久远者为「老菩萨」或「大菩萨」,初学者为「初发心菩萨」。祈勿误会自称或称人菩萨为自大及恭维语,此实为砥砺方法,时刻以菩萨标准作自我要求及鼓励别人实践菩萨行为,贯彻始终,最后完成自性观音。

  很多人认为信仰观音得现世利益,礼念弥陀为悼忘利益。此观念未全属实,盖因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除互为因果外,实同出一辙。按《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释》卷二云:「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者,是观自在王如来异名,则此佛名无量寿。如来若于净妙佛国土,现成佛身,住杂染五浊世界,则为观自在菩萨。」[2]依此经意,「观自在王如来」在佛国现佛身名「无量寿」,佛不住涅槃,倒驾娑婆住五浊恶世则为「观自在菩萨」。「无量寿」即「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明显揭示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互为一体。因此,一心称念及观想观音菩萨,除得现世不可思议福报外,更能领导行者超越生死,求生极乐世界亲聆菩萨法音。倘贪求多福而受持众多佛菩萨名号,心则容易散乱,境界难以提升,福德亦被局限。是故置心一处,皆无事不办。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八载:「地狱之众生太苦,天道之众生太乐,两者都不容易发心修行,唯有人道众生苦乐参半,因苦而激发道心,有短暂安乐得以行道。」[3]是故我们要善惜人身,借假修真,专心念佛,贮备求生极乐资粮,当知「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莫道老来方学道,孤坟不乏少年人」。更宜劝人念佛,宣扬弥陀法门。《大品般若经》云:「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4]劝人念佛尚得如此福报,何况自称自念。

  今藉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良辰,仰承佛光普照,菩萨降福锡祥之时,谨以本册献给诸众缘人,聊报佛恩、菩萨恩、师恩、父母恩、众生恩于点滴,并致诚祝愿诸位同修菩提上进,佛道共成。阿弥陀佛!

(全文完)

--------------------------------------------------------------------------------

[1] 《新华严经论》大正藏第三十六册第八四一页下

[2]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释》大正藏第十九册第六一二页上

[3]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第五一八页下


{返回 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十六、灶神记(化人)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一、浅草观音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一、观世音菩萨得名的因缘..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二篇 观世音菩萨简介 三、菩萨得千手千眼的因缘..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一篇 坊间流传的观世音菩萨 一、神话故事..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九、宿世杀业(免贼难)..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三篇 普门示现 四、四不思议法的启示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七、枷锁自脱(免囚难)..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二、火不能烧(救火灾)..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五、恶风翻船(救风灾)..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结语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